分享

 若歌sweet 2022-09-02 发布于山东
读博最大的困顿在于:很多文字都认识,但还是读不明白作者在表达什么观点。我试图反思自己的情绪的来源,但最后发现:主要的困顿还是对自我的质疑。

即便是努力调整心态,调整好心情,可是面对学业的诸多困难,其实还是无解的、无奈的。

饱受“读书读不懂”的困境,我养成的思维模式就是:看不懂--情绪崩溃--什么也不干--躺平。

我读博之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以前就算是很无助,我也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弥补这种困顿,试图寻找出路。读博之后的日子,躺平的次数越来越多,今年暑假有一个月我都在躺平。开学后的日子,即便情绪好了一些,可还是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我一直试图用外界的某件事的成功来安慰自己,这是我能为自己仅能发挥的能动性,唯一能做的事情。我告诉自己,半年多的健身,养成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以及在运动强度之中不断循序渐进地提升中,我想我应该转换一种思维模式:看不懂--那就慢慢看或者换个方法读--总是能够读明白。

这种无助,我不知道如果我是处于工作的状态又是怎样的?选择的这条路,以及未来如此漫长的学术生涯,难道一直是需要处于一种焦虑而又无力的状态吗?

诚然,我实在不是读博的料。即便它只是一份工作,工作还有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所以,我真的理解那些博士毕业去深圳当中小学老师的人,他们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逃离科研。

布迪厄所说的“研究的乐趣”大概也存在于那些确实能从其中的学术评价体制中获得成就感的吧。

那些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怀疑,始终来源于对自我的怀疑。

我从来都认为,在学业成功的这条道路上,唯有自我的能力和实力才能给予自己安全感和毕业的希望。我也一直努力这样去做,并且为实在不屑那些动辄运用社会关系的手段来达到学术的目的。

只是,在这条培养自我能力和实力展示的路上,我实在是有心无力,无可奈何。

我努力关闭掉外界他者的那些否定和质疑,但我发现,和别人无关。是我自己没有办法拾起自我信心和效能感的建立。

有的时候,想佛系一点,期待着一些美好的事情发生,比如总能毕业的念头涌现出来。

可是,这种焦虑和抑郁的蔓延,实在是无计可施。我实在是佩服那些在这个领域中产出频繁的人,他们确实在这个体制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不断向上攀爬。

翠翠姐给我留言,她觉得我每天都在熬日子。

是的,每天都在煎熬而又焦灼的过着,因为我实在是没有能力达到这个评价体系的标准和要求。

健身、生活中营造一些仪式感,不过是我试图逃避的方式之一。

那些幸福感,只是偶尔的一瞬间。绝望,才是生活的常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