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诗社微刊第五十七期

 杏坛归客 2022-09-02 发布于山东

      长城诗社以独特的风格魅力活跃于网络文坛,有多少头顶边关月,心系长城安的老兵把吴钩看了,在这里凭栏抒怀;有多少人把梦回吹角连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在这里书成锦章;有多少人把家国天下的情怀,在这里幻化成文字慷慨激扬。长城微刊今天就带你去领略这些优秀诗人的风采。

作者简介:周紫薇,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诗词专家委员会专家;辽宁省作协会员;阜新市委市政府直属清风诗社顾问;辽宁省散文学会阜新创作中心副会长;文化部西北书画院特约古典诗词主讲;甘肃省书协“名家讲堂”主讲之一。著有格律诗词集《兰花雨》。

墨点清池梅骨韵    笔挥九域御河清

张新华先生七律——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赏析

周紫薇(辽宁)

附张新华先生原作:

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

为拜张翁戚邑行,欣闻佳作动文旌。

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魂落雪声。

厚德胸怀家国梦,宽仁泽惠帝丘城。

笔耕莫道桑榆老,犹待高歌唱晚晴。

一一一一

张耀坤,河南南乐人。濮阳市人事局局长退休。

戚邑、帝丘,均是濮阳古称。

     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钱昌照先生说:“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格律诗就是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以后,这种文体便不断发展,并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到了唐宋,诗歌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达到了创作的鼎盛时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诗歌一直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被继承和发展,然而唐宋后,在诗歌上的成就都没有达到或超过唐宋的水平。

      近些年我国各地文人纷纷研究、创作格律诗。但是想把格律诗写好难度非常大,因为格律诗要求太过严格,不但字数固定,句子整齐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还有特定的句法。是国粹中的国粹,形成了中国诗歌的民族气魄和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比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形式更加灵活有味。但是今人创作出大量的格律诗,多数只求符合了平仄要求,内容却空洞无味,读起来如同嚼蜡,原因在于很多“诗人”只掌握了平仄规律,而很少有人深得诗家三昧。

     当代诗人张新华,是我多年好友,他的书法堪称一流,但是我更欣赏他的诗词。张新华不仅文学功底深厚,他的诗词法度自然流畅,格律严谨,最关键的是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浓厚,令读者产生共鸣,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他的七律——读张耀坤先生《御河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耄耋之年的张耀坤老先生酷爱诗文书画,文学功底极其深厚,教子有方,此人德艺双馨,为政清廉,享誉一方。是张新华的莫逆之交,也是忘年之交,张新华先生经常从夏邑驱车去拜访张耀坤老先生,这首诗是作者读张耀坤老先生的文集《御河情》后所作。

    这首诗首联“为拜张翁戚邑行,欣闻佳作动文旌。”开篇一个“拜”字,表达了作者对“张翁”的无限敬仰崇拜之情,使读者脑海里充满想象:作者笔下的“张翁”是谁呢?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紧接着点名了地点“戚邑”之行,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市,下联中的“佳作”是指“张翁”的作品集《御河情》出版发行,在当地文坛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像一面文采斐然的旗帜,引领文学爱好者走向更高更远的艺术殿堂。接下来的颔联“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花落雪声。”《御河情》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饱含张耀坤老先生的人生境遇与感悟,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张翁”梅花一样的风骨、雪一样的高洁品格。读到这里,我想起艾青在《诗论》中说的:“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一首好的作品,是作者表达远大志向和情怀的方式,在选择创造诗句的过程中,作者也通过诗句表达自己的生活现象,让未来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时代和情感。虽然我没有读过张耀坤先生的《御河情》,但是通过张新华诗中的“千行墨迹涵心雨,万点梅魂落雪声”,可知“张翁”的如清风明月的胸怀,如寒梅白雪的品格。我想,这就是一首好诗给读者带来的共鸣吧。颈联“厚德胸怀家国梦,宽仁泽惠帝丘城。”更递进赞美“张翁”的高尚品德、家国情怀与仁厚的修为,在当地的口碑和影响力享誉濮阳。尾联“笔耕莫道桑榆老,犹待高歌唱晚晴。”是张耀坤老先生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笔耕不缀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怀,也是非常豁达的面对夕阳无限好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热爱生活,更热爱艺术,桑榆非晚,高歌前行!“莫道”两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张耀坤老先生的鼓励和美好祝愿。

       张新华先生的这首七律,选用平水韵下平八庚韵部,笔法上看,笔⼒健举,风⾻清峻,结构严谨,徜徉恣肆,⽽语句灵活变化。文辞豪放飘逸是张新华先生的写作特点,且情景交融,词和韵美。作者通过读张耀坤老先生的文集《御河情》作为切入点,充分表达了对张耀坤老先生的崇敬之情和高度赞誉,高山流水,芝兰之交,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结构铺排巧妙绝伦,加之文辞典雅,真实生动,起承转合信手拈来,虽有重字“行”,但瑕不掩玉。

     这首诗,层次清晰分明,且层层递进,笔所至如行云流水,令人如饮甘霖。可以说这是一首完整的、词工律正的七言律诗。

但求一醉篱笆院   任我相思万里长

张新华先生七律《寓墅园》赏析

周紫薇(辽宁)

附原诗

寓墅园

张新华

去年今日草依稀,一载光阴有变机。

庭院疏篱镶翡翠,画帘祺树挂珠玑。

布棋迎客饮朝露,携酒吟诗披晚曦。

阔步康庄三万里,此生无憾旧征衣。

一一一一

寓墅园,在京畿之地,为笔者之家。

      七言律诗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提出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精品选在《唐诗三百首》里,而唐诗三百首中七言律诗只有五十首。

      自唐而下,为诗者甚多,但是能把七律写好的为数不多,原因在于七律写作要求太严格,所以能做到尽善尽美实在不容易。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诗词学会,很多诗词爱好者积极投入其中,兴起了传承传统诗词的热潮。所谓传承,一是继承,一是发扬下去。我们这一代诗人,正在默默耕耘,为传承古典诗词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我的众多诗友中,较为优秀的当属河南夏邑诗人、书法家张新华先生。他的书法人说是龙蛇飞动、笔力浑厚,我自不必多言,今天我要提的是他的艺术殿堂最璀璨的奇葩,就是他的七言律诗。他的诗风在于大开大合,如大河奔流,云卷云舒,且情真意浓,感人至深。他能把唐诗的“诗主情而不主理”与恢宏沉雄,气势豪纵相结合,即能把视野拉到广阔的天地,亦能立意婉约,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他的多篇七律中,给我印象深刻是这首《寓墅园》。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的家乡在素有“中国孔祖之地”的中国上古古都河南商丘夏邑。此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加之张新华先生多年对诗词艺术的锲而不舍,孜孜矻矻,逐渐走上艺术的成熟期,因两个儿子定居在北京发展,所以他迁居北京,但又对故园难以割舍,所以常往返于夏邑与北京,“寓墅园”是他在北京的别墅。

     时隔一年当他从夏邑回到北京寓墅园,看到满院子的花草树木,令他无比的欢欣,遂做此诗以记之。

     这首诗首联“去年今日草依稀,一载光阴有变机”总领全诗,开篇即引人入胜,“去年今日”四个字言简意赅,说明了作者整整一年没有回到北京的家中,是典型的对景起兴手法,既是陈述式又是衬托式。当他看到满院子奇花异草,琳琅满目,仿佛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院子里草木茂盛的样子,仅一年的时光,竟然千变万化了,花更美,树更綠了,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接下来就是颔联,也就是全诗的“承”句“庭院疏篱镶翡翠,画帘祺树挂珠玑”,递进说明一年来“变机”的所在,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上爬满了青藤,各种各样的花正在争奇斗艳,芳菲不尽。一个“疏篱”,令人立刻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情怀。笔者正以这样的境界脱口而出,绝无斧凿痕迹。却又别具一格,自出机抒,“祺树”即是描写院子里当年的亲手栽下的树就像仙树一样,镶嵌这绿色的翡翠一般,“仙树”上挂满了珍珠一样的果实,一派祥和景象跃然纸上,质朴而自然,清而不淡,秀而不媚,不得不说这是一幅完美的画面。使读者的视觉感瞬间满足,从“疏篱”看到“祺树”,从“翡翠“看到“珠玑”,生动形象,笔法传神。自然流畅,毫无刻意之嫌。接下来的颈联“布棋迎客饮朝露,携酒吟诗披晚曦”,巧妙运用了铺排的手法,由“承”句中自然“转”到“布棋”、“携酒”,那么“布棋”、“携酒”意欲何为呢?作者用“迎客”、“吟诗”递进说明了“饮朝露”“披晚曦”的热情好客,室雅兰馨,往来无白丁,下棋吟诗从朝到晚好不快哉。尾联“阔步康庄三万里,此生无憾旧征衣”即是这首诗的结尾,也是升华之句,是全诗的诗眼。“阔步康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在党的大政宏猷下快乐幸福自信的生活,这不正是“四个自信”的最好诠释吗?“三万里”即是诗和远方,更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途远大,信心百倍!最后,作者用“无憾”表达了对自己走过的路奋斗过的足迹,没有留下一点遗憾。亦是对党走过的百年道路的讴歌!

   张新华先生的七律《寓墅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以景结情,细腻感人,文笔老道精炼。艺术源于生活,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

细心的观察,加之心境辽阔,用词考究,文学功底深厚,才使其作品平中见奇,柔和且隽永,可以说张新华先生的七律诗,是当代难得的成熟佳作,即继承了唐宋之风,又有开拓创新的元素,值得我们一读。

           壬寅仲夏于辽西

一竿风月歌盛世    万盏清醇醉雅风

——

   浅谈诗人张新华《 沁园春 ·  望月》写作技巧

       周紫薇

      张氏新华者,夏邑诗人、书法家也。与其相识十载有余。其时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如行云流水,颜筋柳骨,铁画银钩,无不尽显其道也,想必悟道已数十载之久矣。又闻其言字字珠玑,轹古切今,五车腹笥,见其文皆腹饱万言,明经擢秀,班马文章,波澜老成,举十知九,顿生崇敬,视为挚友。常常高山流水,管鲍情深,感念幸甚哉。

      壬寅孟夏之际,先生嘱余为其《沁园春·望月》指瑕,余心惴惴不安,诚惶诚恐,盖因自知学识浅薄,不欲为人评点。再者,尚无崇论宏议,虑不能为其尽言。先生所作鲜有瑕疵,况瑕不掩瑜而。或曰:“既然,奈何刖趾适屦焉?”唯怜其德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谦逊谨慎,怀瑾握瑜,且诗文蹙金结绣,含英咀华而平仄交替,借物表志不乏构思巧妙,精华篇什读后噙香,岂能独享乎?遂“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即知为诗之道,非浅尝者可知也。

   《沁园春·望月》起首“凝碧烟霄,夜幕低垂,玉嵌云屏。”句呈瑞霭千重之景象,“凝碧烟霄”与“夜幕低垂”浑然一体,一派氤氲宁静祥和跃然纸上,继而“玉嵌云屏”乃“望”中所见。月似美玉镶嵌于夜空,天地遥相呼应,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万籁俱寂,百鸟归林,轻纱笼罩,夜色融融而。“正喜逢新雨,推杯换盏;神交旧友,把酒倾觥。”之“新雨”,既是孟秋之雨,亦是盛世宏猷之雨。“喜”字,大俗即大雅也,明为表雨,实则颂党之政策如沐甘霖。兴致所致欲与志向相通之旧友推杯换盏。“诗颂尧天,笔歌禹甸,醉倚秋风弄月明。”句,作者以最美诗句歌颂当下唐虞盛世,记载神州昌明景象,琼壶歌月,陶醉皎皎清辉之中。“灵槎泛,似银河飞渡,神会洪升。”句,直欲挥棹驶向天河,与洪升一诉情怀。读罢上阙,余深思良久,自太白至今迩来千二百年矣,如此浪漫主义手法,实属罕见也。

    “指尖琴瑟流萤。弹一曲、瑶台天籁声。”句,则为作者对酒宜当歌,人生有几何之豁达洒脱人生态度,琴音悠扬伴随流萤从指尖而出,其美妙似瑶池仙乐一般悦耳动听。“恰云游宇内,红尘看破;飘然物外,世俗无争。”句超然脱俗,红尘万物皆为虚无飘渺,功名利禄皆为浮云。大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之飘逸洒脱。君子高尚情操宛如皎洁月光不被雾霾所沾染,一个“看破”,皆为“放下”所修来的“自在”。唯内心明净,任身处何地,皆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羁绊。“箫市寻幽,瑶华映阙,梦里依稀碧玉城。”句乃作者高处不胜寒之感悟,如此月朗星稀之夜晚,唯与明月相约在紫云之阙,碧霞之城。“托明月,欲捎樽清醑,与尔微酲。”句,纵明月千里远,亦能觥筹交错,与之一醉方休也!

      词,及宋而下,千百年矣,爱者层出。然鲜见熟巧,叹十有九非,今张氏新华,汲取唐诗宋词之精髓,善于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物我合一,字字有巧思,处处见匠心,金石典论运用自如,熟烂于心,且音韵铿锵,大具豪迈雄放之风,构思想象丰富,凝字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时而江河泄地,时而明月清风,乃珠玉连篇也。

      余纵观张新华先生《沁园春·望月》,感其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词牌《沁园春》为长调,王国维曾讥之为“词中骈赋”,可见难度也。新华先生此词章法,其中拗句、扇对、领字、长腰,极其严谨。领字扇对开阖有致,既得小令之微,又济长调之势,堪为其写作技巧高深绝妙所寄。

     张新华先生《沁园春·望月》,可谓“一竿风月歌盛世,万盏清醇醉雅风。”词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余味无穷矣。

       壬寅孟夏于辽西

附张新华先生词

    沁园春   望月

       张新华

      凝碧烟霄,夜幕低垂,玉嵌云屏。正喜逢新雨,推杯换盏;神交旧友,把酒倾觥。诗颂尧天,笔歌禹甸,醉倚秋风弄月明。灵槎泛,似银河飞渡,神会洪升。

       指尖琴瑟流萤。弹一曲、瑶台天籁声。恰云游宇内,红尘看破;飘然物外,世俗无争。箫市寻幽,瑶华映阙,梦里依稀碧玉城。托明月,欲捎樽清醑,与尔微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