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久弥新的西南联大精神

 白桦树2008 2022-09-02 发布于内蒙古

在抗战烽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长沙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至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所大学大师云集,名家汇聚,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不到九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走出大批中国乃至世界的栋梁,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

图片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西南联大专题数据库》

传承与弘扬西南联大精神,有助于推动现代中国大学发展、教育发展,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担当,厚植家国情怀,鉴史取势,让理想信念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之源,在艰苦奋斗精神指引下,始终保持坚守理想的骨气、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图片

张曼菱女士致力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和传播,采访西南联大人物计有200余人。于2003年编导出版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奖”,该纪录片共5集,已经可以进入《西南联大专题数据库》中免费观看

http://southwest./

图片

任继愈先生生前曾为这部纪录片撰写观后感,提到“她是靠着西南联大的精神制作这部作品的”,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文章收入了张曼菱撰写的《西南联大行思录》一书中。以下节选文章部分内容:

《西南联大启示录》观后感 

作者:任继愈

01

图片

看过这一套光盘,印象很深刻。它记载的这段历史,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是见证人。当年亲历者多已逝世,少数健在者也都进入耄耋之年,而且住地分散,有的行动不便。张曼菱以她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一工程得以完成,令人感动。她是靠着西南联大的精神制作这部作品的。

西南联大与我国抗日战争相始终。这所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创建,在日寇飞机轰炸的间隙中上课,以极简陋的仪器设备从事研究工作,不但办下来,而且办得有声有色。这个大学在短短八九年中为中国革命锻炼了大批革命骨干,为新中国的建设造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西南联大的成就,在国内外各学科前沿开拓了新领域,在国际上也处在世界前沿地位。联大师生们的成绩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完成的。

这五集记录光盘,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大话空话,而是以真实取胜。半个世纪前的生活画面重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依然那么活泼有力,激动人心。西南联大群体的成员都是一些普通人,干的是一些平凡的事,在这些人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他们不等待有了条件才工作,而是创造条件来开展事业。艰难的八九年间,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一个高等学校承担的任务,以昆明当时的条件,做出那样的成绩来,并有所发明创造,称为举世无双并不过分。生活中的一鳞半爪,连缀起来,集腋成裘,蔚为大观。当年师生的言行片断构成一串耀眼明珠。……

02

图片

西南联大理工科的成就,早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很多人耳熟能详。像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开发群体,联大人占了相当比例,原子弹之父”也出在联大。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当年青年数学明星陈省身、许宝騄、华罗庚,物理学方面的周培源、吴大猷、赵忠尧,化学方面的曾昭抡、杨石先等等,已为人所共知,不必一一列举。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面,西南联大教师们的成就在全国也是领先的。这一点似乎人们注意的不多,现在补充说一说。比如闻一多研究《诗经》《楚辞》,功力深厚,他利用西南地区民族民俗的活化石,使他的学术造诣开了新生面。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条件,开辟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新领域,为我国培养了新一代的民族语言研究人才,如马学良、傅懋绩等人都成为国际知名的专家。新中国成立了民族语言研究所,基本队伍是这一时期培养成长起来的。后来为少数民族创制新文字,这批专家成了主力军。熊十力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是这一时期完成的,洪谦是介绍维也纳学派的第一人。贺麟系统组织西洋哲学名著编译,为新中国造就了西方哲学翻译人才,商务印书馆的西洋哲学名著系列主要是这一批力量完成的,系统介绍黑格尔哲学,贺麟有开山功劳。金岳霖的《知识论》是他在联大的讲稿,他的哲学著作《论道》是他跑警报时在山坡上构思完成的代表作。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还没有一部著作可以取代它的权威地位。钱穆的《国史大纲》出版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抗战的百万将士”,这部中国通史成为各大学首先选用的教材。历史系雷海宗讲授中国通史,结合他丰富的世界史知识,把中国古代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范围内来观察。他上课只带几支粉笔,不带讲义书本,能将历史事件、年代讲授得准确无误。陈寅恪带了一包袱书,从不翻看,娓娓讲来,令人忘倦。……

化工系的教授陈国符是造纸专家,他在西南联大百家争鸣的气氛中研读《道藏》,他公开讲演过《道藏源流考》,后来成了道教研究专家,他的造纸专长反倒被掩盖了。百家争鸣的学风西南联大盛行。罗庸讲“唐诗”,第二年闻一多也开“唐诗”。闻一多讲《楚辞》,第二年罗庸也开《楚辞》。两人的风格、内容各异,同学受益很多。沈有鼎为哲学系开《周易》课,只有三五个学生来听讲,闻一多也坐在学生中听讲。郑昕开“康德哲学”课,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也来听课。陈寅恪讲“佛典翻译文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助教、讲师多来听课,本科生不多,遂有“教授的教授”的称号。联大工学院的学生有的走好几里路到校本部听文科的课。学生中跨系听课现象蔚成风气。一年级国文课,全校共同必修。共十来个班,讲课的教师中有李广田、沈从文、余冠英等十来位教师,讲授各有特色。这种气氛也只有西南联大才能做到。……

03

图片

抗战后半段,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派来志愿空军驻昆明,日寇飞机不大敢来空袭,上课时间比较正常。中缅公路修通后,昆明成了对外交通的通道。联大有时邀请归国过路的名人讲演,我记得的有顾维钧、焦菊隐、徐悲鸿,出国作战、在缅甸密支那城全歼日本侵略军的杜聿明,等等。……

西南联大的形象长期留在人们记忆里,历久弥新。看《西南联大启示录》感到不足和遗憾的是,这一工程启动迟了几年。陈岱孙、周培源等老一辈先生先后谢世。今天能够提供信息的见证人,都属于西南联大第二代。这个损失已无法弥补。如果再迟几年,这第二代见证人越来越少,即使有像张曼菱同志这样的热心人,怕也难以拍摄了。

任先生文中所提及的很多人和事,在张曼菱女士西南联大采访成果数据库《西南联大专题数据库》中有访谈记录,相较于5集的《西南联大启示录》,《西南联大访谈数据库》是张曼菱女士西南联大采访成果的集中展示,保留了全面、完整的采访记录,收录的视频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已上线时长1300余分钟,访谈对象包括中国社会学学科开创者费孝通,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功臣朱光亚,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等各领域大师级人物。还有一部分采访是对西南联大学者家属的。如对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访谈、对闻一多子女的访谈、对冯友兰女儿宗璞先生的访谈、对王力夫人夏蔚霞女士的访谈、对贺麟女儿贺美英女士的访谈、对赵元任三个女儿的访谈等等,精彩纷呈,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当年历史风貌。

张曼菱女士的西南联大人物采访,从各种不同的对象口中得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叙述,还原了西南联大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当代人认识与研究“西南联大”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