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西医病名,归属于中医学“痹症”、“顽痹”、“历节风”等病证范畴,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与禀赋不足、风、寒、热、湿、毒邪外侵有关,但许多因素迄今为止还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对此病的防治尚缺乏较理想的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黄芪、党参、豨莶草各30克,牛膝、淫羊藿各10克,熟地黄、白术、五加皮、当归、川芎、鸡血藤各15克,杜仲12克,川芎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心悸乏力加龙眼肉、炙远志;关节疼痛甚者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苍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加重黄芪量;骨蒸劳热加杭白菊、地骨皮;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每天一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服。这个药方既补肾,又能活血化瘀,对脾肾弱者更为适宜。 二、连翘15克,炙川乌10克,白芍药12克,独活、鸡血藤各30克,巴戟天20克,防己15克,细辛10克,桑枝25克,秦艽、地龙各10克。加减: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皮下结节加王不留行;头昏、面色晦暗的加炙黄芪、赤芍药;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龙胆、黄柏;关节麻木浮肿加薏苡仁、苍术。一天1剂,水煎两次混合,分早晚服。 三、金银花、青红藤各30克,防己15克,全蝎、秦艽、黄柏、制川乌、川牛膝各10克,巴戟天、乌梢蛇、独活各20克,蜈蚣粉3-6克(冲服0。一天1剂,水煎服。该方于寒象不著、热象明显或久病化热者适宜。 源于《医药卫生报》2006年3月11日 类风湿性关节炎 1、处方:雷公藤。用法:将上药干根剥去根皮,再刮净木质部的黄色部分,取木质部分15克,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过滤后,药渣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将二液混合为7日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药3、4天可再服一疗程。 疗效:治疗155例,最短为一疗程,最长为18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8%。其中显效以上占49%。在治疗过程中,对药物有反应者8例,分别出现头昏、口干、上腹部不适、皮肤瘙痒、停经等。 来源:《中草药通讯》(湖南)1974年第3期。 2、处方:青风藤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用法:煎前先浸泡数小时,然后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合,早晚饭后分服。或浓缩后制成片剂,剂量同前。疗效:治疗330例,总有效率为93.6%。疼痛、肿胀及关节僵硬等症状都有显著好转。血沉下降率为92.2%。类风湿因子阴转率48.9%。X线改善率70.2%,其表现为骨质密度增加,囊状破坏缩小或边缘硬化。有30余人原来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上班者,经治疗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或恢复了工作。对慢性或亚急性的疗效好于急性。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 备注:除引起一般变态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对心、肝、肾均无明显毒性作用。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药用其根茎。 来源:《陕西中医》1980年第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方 1、处方:白花蛇、地龙各150克,地鳖虫、炙蜈蚣、炙僵蚕各30克,关节变形、僵直者加羌螂3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装40包。每日早晚各服1包。药后疼痛缓解有效者,可继服2~3料以巩固疗效。疗效:治疗5例,显效4例,好转1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