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谣!纳洛酮是解酒药?事实是,纳洛酮不解酒,纳曲酮可用于戒酒

 九州好人 2022-09-04 发布于辽宁
文章图片1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来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喝酒--醉酒又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喝酒虽爽,醉酒的滋味也不是那么好受。于是,很多人一面重复喝酒-醉酒的循环,同时积极寻求解酒药的帮助,各种解酒药再次成了这些人对付醉酒的“肘后备急方”。

然而,传说中的“解酒药”真有作用吗?

笔者此前已经撰文做过介绍,迄今并没有任何一种真正有效的解酒药可用: 

有网友质疑称,你说的不对啊,纳洛酮就能解酒。

不仅含服片说明书中明确说明可以用于解酒,

临床上也常规使用纳洛酮作为酒精中毒的“解药”。

比如,2014年发布的“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就称“国外虽有质疑”,却推荐用于酒精中毒的急救。

文章图片2

然而,这是真吗?

循证医学语境下,教科书和共识之类并非圭臬,只有证据才可为王。

纳洛酮是什么?

纳洛酮是一种与鸦片的有效成分吗啡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脑内可以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内啡肽等)的受体结合,却不会产生生物效应——就像俗话说的“只占坑不干活”,因而是鸦片类物质的拮抗剂。

因此,医学上,纳洛酮主要用于鸦片类药物和麻醉药物过量的解救,静脉用药后可以迅速逆转其呼吸抑制作用。

纳洛酮喷鼻剂也被FDA批准为鸦片类药物过量的救治。

另外,此类药物的口服制剂,比如结构和作用与纳洛酮相似的纳曲酮,可以用于鸦片类毒品的戒毒治疗。

纳洛酮与酒精又是如何产生瓜葛的?

我们知道,酒精是一种水溶性极高的小分子物质,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酒精在体内也像水一样,是最自由的分子,可以与水分子等比例分布到任何有水存在的空间,包括脑内任何一个“犄角旮旯”。

而酒精这种小分子物质在脑内又没有特异性结合靶点,而是可以影响脑内很多生理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是强化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作用,因此,酒精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抑制剂,对脑功能产生全面性抑制效应。

文章图片3

既然酒精是神经抑制剂,少量或中度喝酒为什么又会产生兴奋作用呢?

这是因为,脑功能是通过很多神经回路,以及神经回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不同功能的神经元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当酒精抑制了一些原本具有抑制功能的中间神经元(被称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受这些神经元抑制的下游神经元就会被“解放”,表现出兴奋作用。

其中,酒精可以像诸如鸦片、冰毒、尼古丁等其他毒品一样让人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性,就是通过这类机制产生的。

已知,所有成瘾性物质(毒品)的成瘾性都是刺激脑内奖赏系统,特别是其中被称为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的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产生的。

文章图片4

酒精是如何作用于多巴胺神经元的?颇费了科学家的一番周折。

开始,科学家像通常的实验一样,使用酒精直接作用于VTA或NAc多巴胺神经元,发现需要高达184mg/100ml的浓度才会激发神经元少量放电——这显然与少量喝酒就能刺激产生欣快感的事实不符。

动物实验也证实,只需要给动物少量灌酒,血液酒精浓度(BAC)达到20~40mg/100ml,就可以刺激多巴胺神经元大量放电。

显然,酒精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奖赏系统的多巴胺神经元。

后来的研究发现,酒精首先是刺激下丘脑释放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内啡肽),后者抑制VTA区域的中间抑制性GABA神经元的活性,负负得正,从而使得VTA区域多巴胺神经元从GABA中间神经元的强直性抑制中解放出来,大量释放多巴胺。

——这个颇为曲折的过程就是是人们喜欢喝酒的生理基础。也说明,喝酒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吸食鸦片。

有人或者觉得笔者在这里太过啰嗦。

笔者认为,这种啰嗦是必要的。

因为,一方面,这直接涉及纳洛酮是如何跟酒精产生瓜葛的;更重要的是,国内几乎所有涉及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没有发现靠谱的。

纳洛酮不具有解酒作用,纳曲酮是FDA批准的辅助戒酒药

既然,酒精产生欣快感和成瘾是通过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实现的,那么,使用鸦片拮抗剂酒精可以对抗酒精通过刺激多巴胺释放产生的欣快感和成瘾性效应。

也就是说,纳洛酮可以抑制喝酒产生的欣快感和成瘾性;却不会对抗酒精的其他效应。

如上所述,醉酒和酒精中毒主要是酒精通过GABA和谷氨酸产生的急性抑制效应。

这就意味着,纳洛酮即不会加速体内酒精的消除,也不能对抗酒精的神经抑制效应,因而,没有任何解酒作用。

除非,酒精可以刺激产生的内源性鸦片样物质量非常巨大,大到可以产生鸦片中毒的程度。

“遗憾”的是,酒精通过内啡肽刺激多巴胺释放,使用的不过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间接杠杆效应,体内不会产生大量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绝无因此中毒之虞。

相反,如果在喝酒同时给予纳洛酮,人们就不会产生舒服的感觉,也就不会对酒产生渴望,也就不容易产生酒瘾。

因此,纳洛酮理论上可以作为鸦片类戒毒治疗一样,用于戒酒治疗。

事实上,与纳洛酮结构功能相似的纳曲酮正是FDA批准的3种戒酒药之一。

国内为什么会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呢?

这大概与国际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的极少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醉酒的探索性试验有关。

文章图片5

比如,1979年发表在柳叶刀上这项包含20例志愿者的小型临床试验,

文章图片6

和1981年发表在英国药理学杂志上的这项小型研究,认为可以降低血液酒精浓度,逆转醉酒的氧化还原紊乱状态。

此后,有关纳洛酮治疗急性醉酒的研究就在医学文献上销声匿迹了。

相反,国内医生们却乐此不疲,在知网上轻松就检出1000多篇这类报告。

文章图片7

很显然,在国际医学界,纳洛酮不被认为具有解酒作用。在国内,纳洛酮却被常规用于醉酒和酒精中毒(国内不区分二者)的治疗——又是一种仅存在于中国的特色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