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双回力球鞋的故事

 攒破烂儿的 2022-09-04 发布于浙江

    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体育老师教我们打篮球。运球、突破、三步上篮、传球、接球、投篮……老师讲解的仔细,我们学习的认真,很快同学们都喜欢上打篮球。在体育课上没有玩够,放学后,十几个同学分成两队,在操场上你争我抢地继续“战斗”,非要决一胜负,分一高低不可。

    有一天,我的同学张双义穿着一双崭新的白色高帮回力牌球鞋来上学。放学后,他主动邀请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去打篮球。一到操场,他给大家表演了个三步上篮,然后询问大家:“你看我今天跳得高不高?实不相瞒,我这双鞋是上海生产的名牌回力帆布球鞋,鞋底厚,弹力特别好,每只鞋还有三个气眼,排汗不捂脚,最适合打篮球穿。”这双鞋是他爷爷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十几元一双。他还脱下回力球鞋让大家试穿。我穿上后,感觉脚底很舒服,跑起来、跳起来弹力十足,真是双好鞋!我们这群同学都表示羡慕。

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父母每人一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元。而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工人、农民的子女,家家都不富裕。我们穿得鞋多数是父母自做的千层底布鞋,还有的就是两三元一双的五眼鞋、塑料底的白边懒、解放鞋等。这些鞋的鞋底薄、鞋底硬、缺乏弹性,不适合跑步、打球等运动。我梦寐以求地也想拥有一双回力牌球鞋,好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篮球比赛。但我知道购买一双回力牌球鞋的钱,顶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一人一月的生活费标准是十二点五元,有的同学因家庭生活困难,要求免除学杂费。老师让他们回去告诉父母到单位开工资证明,然后拿着工资证明和户口本到学校。老师把他们父母的月工资加起来除以家庭人口数,得出人均平均数。如果每人平均超过十二点五元,则不给减免学杂费;如果低于十二点五元,则可以减免学杂费。买一双回力牌球鞋的钱顶买四五双普通鞋的钱,所以我不好意思张嘴向父母要,让父母为难。回力牌球鞋对于我来说那就是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那年放暑假,房东王爷爷告诉我:“生产队贴出通知,要收购青草喂牲口,一分钱一公斤。我家有镰刀、绳子,你还不利用暑假割草卖钱挣点学费。”我闻听大喜,立刻从王爷爷家借了镰刀、绳子,做完每天的假期作业后,就高高兴兴地去割草。

    当年我家住在北京郊区,租住房东王爷爷的房屋居住。出了村庄就是成片的庄稼地。道路旁、河沟边都长着茂盛的野草,我挥镰割草。第一天,我割了一大捆草,吃力地背到了生产队牲口棚,经会计过称后,30公斤,给了我三毛钱。我高兴得心花怒放,攥着那三毛钱跑回家。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这个暑假,我一定要靠自己劳动挣够买一双回力牌球鞋的钱。

    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知道我割草卖钱的事后,也纷纷效仿。我们五六个同学天天结伴去割草。十几天后,附近道路旁、河沟边的青草就被割光。我发现茂密的玉米、高粱地里的野草很多,于是,我们钻进一人多高的地里去割草。玉米、高粱地里密不透风,被太阳暴晒的如同蒸笼一般,不一会,汗水就把衣服溻透。最可恨的是野地里蚊子多,我们被咬得满身是包,奇痒难忍。锋利的玉米叶、高粱叶像刀子一样,把我们身上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经汗水一渍,疼痛难挨。几天后,六个小伙伴,有四个吃不了这份苦,先后再不去割草了。我却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且上午卖一捆草,下午卖一捆草。

    有时我们背着一大捆草到牲口棚,生产队会计却说:“你们来晚了,今天已经收够了。”拒绝收我们的青草。第二天再送去,大部分青草已经干枯,会计以不新鲜为由拒收。气得我要把这些草扔掉,王爷爷知道后告诉我:“费了这么大劲割得草,扔了多可惜。你把草打开晾晒在我家的枣树底下,等晒干后摞起来。冬季,有的人家养羊,羊没有草吃了,就会找你高价收购。”我按照王爷爷所说,一个暑假,摞起了一个干草垛。

    九月一号,学校开学了。我卖鲜草总共挣了二十多元钱,我想把这笔钱交给母亲贴补家用。母亲看着我脸上、胳膊和腿上的道道伤痕和被蚊子叮咬的红包,她难过得眼里噙满了泪花,心疼得搂着我哽咽地说:“这是你吃苦受累挣得钱,妈妈不要。由你自己处理吧,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我听后,兴奋地跑到五道口百货商场,购买了一双心仪已久的回力牌球鞋。剩下的钱交了一学期的学费,购买了书本和学习用具。

    冬季,在王爷爷帮助下,我那垛干草还卖了十二元钱。

    我特别爱护那双回力牌球鞋,下雨天都舍不得穿,怕弄脏弄坏。通过自己吃苦受累挣钱买的鞋,格外珍惜。一直穿了四五年,直到鞋前面被大脚趾顶出了个大窟窿,小的实在无法穿才扔掉。

图片

    光阴似箭,岁月荏苒,转眼近60年过去了。回想童年那割草、卖钱、买鞋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虽然至今回想起来有些心酸,但艰苦的生活却锻炼了我吃苦耐劳、不畏困难、自力更生的毅力和精神,为我以后到农村插队、工厂上班的艰辛劳动打下了基础。正像古人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这代人经过了艰苦磨砺,所以比子孙们更能吃苦,更懂得艰苦奋斗。比如:曾经插过队的同龄人,都懂得珍惜粮食,因为他们亲身实践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农村农民生活,明白“一粥一粟方知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我认为:艰苦生活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宝贵财富,从艰苦生活中奋斗过来的人,才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甜蜜和幸福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