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绍兴文物有话说……

 zzm1008图书馆 2022-09-05 发布于上海

在漫长的时光中

先人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藏

这些掩埋在尘土之中

却依然熠熠生辉的文物宝藏

可让我们借此遨游历史的长河

感知千百年来的古越韵味

凛冽的越王剑、古朴的越窑瓷

一曲耐人寻味的越人歌

一段刻骨铭心的争霸史

掀开尘封千年的历史篇章

触碰这漫漫长河中的璀璨文化

这些文物带着泥土的芬芳缓缓走来

述说一场关于绍兴的故事

……

图片

在八月抓住盛夏的尾巴,来听一场“音乐会”啊!浙江省博物馆中藏着一件镇馆之宝——伎乐铜屋。青铜质房屋模型,这座铜屋可能是越人的宗庙建筑,铜屋内的越人正在进行一种祭祀活动。这种形制的房屋模型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对研究先秦时期南方建筑、越人习俗、音乐史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是绍兴306号墓出土的青铜器。

图片

▲伎乐铜屋 浙江省博物馆藏 © | 浙江省博物馆

这支越国乐队共有六人,均束发裸身。其中,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该是乐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应该是乐师。在古代,从事演奏乐器为主的艺人称为“乐伎”。越国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四种,分别是琴、筑、笙、鼓,听完一场“演出”,让人深深沉醉其中,这大概就是古越文化的魅力吧!

图片
图片

© | 浙江省博物馆

伎乐铜屋

【年代】春秋(前770—前476年)

【规格】通高 17 厘米,面宽 13 厘米,进深 11.5 厘米

【出土信息】绍兴坡塘306号墓出土

图片

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芒,青铜剑始于商代,常见种类有秦式铜剑、同心圆剑、花纹剑、复合剑等。春秋晚期后制作达到成熟,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春秋时期的产物。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随身佩剑,亦成为当时等级身份的标志。此柄剑中脊呈线状隆起,两从微斜而凹,两侧突起形成血槽,薄格,圆颈无箍,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设计合理,工艺精湛,造型独特,极具杀伤力。

图片

青铜凹从剑

【年代】战国时期

【规格】通长41厘米

【出土信息】1983年12月绍兴市禹陵乡丁斗弄村附近出土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都说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乌篷船摇啊摇,让人的思绪也在这温柔水乡飘散开去,看到这件文物,第一反应也许就是船!但是这其实并不是船哦!而是颜值超高的“古代文具”~

图片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水流细缓,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由于其他用具研墨时,水量很难把控,于是古人便改进和发明了砚滴。宋三彩船形砚滴,藏于绍兴博物馆,呈船形,船面中部和尾部有两个卷蓬,两侧设有镂孔栏板。船仓中部空,船的一端有一个三角形小孔,平底。胎色灰红,质地疏松,外底无釉。该砚滴制作精美,富有中国江南水乡特色。造型生动,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是了解当时船舶结构的珍贵形象资料。

三彩船形砚滴

【年代】宋代

【规格】总长30厘米,高14.5厘米

【出土信息】1991年绍兴市越城区公安局移交

图片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绍兴是世界青瓷之源,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已成为绍兴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到绍兴文物,如何能跳过越窑青瓷呢?这个越窑青瓷精品样子还十分精巧可爱,堪称“东晋喜羊羊”~

羊,古通“祥”,自古以来是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古人以为羊性情驯良,形容清俏,“群而不党,跪乳有家”,是一种祥瑞动物,受人崇尚。青瓷羊形器为宴饮和祭祀用的酒器。绵羊呈跪伏状。大头短颈,头顶镂一小圆孔。卷角张口,身体肥美,肌肉丰腴,神态安详。胎质灰白,釉色青灰,莹润光亮。羊的装饰,常为古代窑匠们美化青瓷器的装饰纹样。三国至东晋时期,以羊形器最具特色,是越窑青瓷产品中的精品。

青瓷羊形器

【年代】东晋时期

【规格】通高14.3厘米,长14.5厘米

【出土信息】1973年绍兴县福全镇劳家坞村出土

图片

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新时期时代的文物就是这一论据的有力实证,良渚玉器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实物见证,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内蒙古发现的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就有大量玉器出土。在古代被视为通灵、避邪的吉祥之物,佩带玉饰更是身份高贵和家族富有的象征,也是一种礼器。

在绍兴,也有这样的文物,该玉环截面、外壁平直,内壁微弧凸,边棱规正。玉环整体素面,玉料呈鸡骨白色,有褐色沁斑,磨制精细、光滑。

图片

玉环

【年代】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

【规格】直径7.6厘米,好径6.2厘米,肉宽0.7厘米,高2厘米

【出土信息】1983年柯桥区马鞍镇寺桥村出土

图片

青花瓷瓶多,但为何这个青花瓷瓶超特别呢?自然是因为图案罕见!明宣德官窑青花是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而民窑青花虽然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但画法奔放自如,画面构图充满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不同的青花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常见图案有龙凤、蝙蝠、花鸟等,“驾鹤升天”的图案则极为少见。

青花“驾鹤升天”梅瓶为景德镇窑白釉青花瓷,是一种贮酒器或陈设品。小口外侈,圆唇,短束颈,丰肩,圆鼓腹,下腹作凹弧线,至底缘微外撇,浅刻圈足,细砂平底。肩部绘青花缠枝牡丹,腹部的青花图案一面为“驾鹤升天”即:云团中一仙人,身着道袍,左手捻长须,右手托如意,悠然盘坐于展翅飞翔的鹤背上,另一面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下腹端绘青花蕉叶纹,画面以线勾为主,辅助渲染。胎白净,施白釉。器皿造型端庄,线条优美,惜圈足内侧有一处较大窑缝。

明宣德青花瓷瓶

【年代】明·宣德

【规格】口径4.9厘米,高32.5厘米,足径10.6厘米

【出土信息】1963年绍兴珠宝商店征购

古人只能钻木起火?那你可真是落伍啦!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太阳能打火机”,你的居家生活好帮手~阳燧是青铜器时代古人利用太阳聚光生火的取火工具。阳燧其实和青铜镜很相似,但青铜镜是平面镜,而阳燧则是凹面镜,通过放大镜的原理起到点火作用。

龙纹青铜阳燧出土时立于一小铜壶边。燧面内凹,光可鉴人。背有小钮,以细密小点为底纹,环布昂首舞爪的奔龙四条。由于能够聚光生火,阳燧还被视为辟邪神器。南方地区让孩童佩戴镜子辟邪逐渐成为习俗,并一直流传至今,令阳燧除了最初的实用功能外,又被赋予更深一层的文化内涵。

龙纹青铜阳燧

【年代】春秋时期

【规格】直径3.6厘米

【出土信息】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

图片

谁说古代人不能照镜子呢?超高清车马人神画像镜这不就来了吗?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

图片

车马人神画像镜是会稽铜镜中的代表之作,汉代铜镜中的典型产品。镜内区纹饰分为四区,以四乳钉间隔:其中两区饰四匹马驾轿式蓬车;另两区为神仙:一组为东王公席地跽坐,旁刻有'东王公'题榜,左侧站一侍者为其摇扇,右侧展放竹简;另一组为西王母席地跽坐,左侧侍者为其摇扇,右侧侍者手托奁盒。内外区间以一周铭文和栉齿纹,铭文内容:'驺氏作竟(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榖孰(熟),长保二亲'。边饰两周锯齿纹和一周双线波纹。青铜质地,呈黑漆古色,镜面破裂已修复。

图片

车马人神画像镜剖面图

车马人神画像镜

【年代】东汉时期

【规格】直径22.5厘米,厚1.2厘米,钮径4.1厘米

【出土信息】1971年4月绍兴解放公社红旗大队出土

图片

这件文物的形状看起来像是痰盂,其实并不是!这是用来装食物的,甚至可以用来作为礼器,可以说是规格颇高的一种文物啦!豆是一种古代盛食器,形似高脚盘。“豆”字其实是一个象形字,是对豆这种器物的描摹与记录。《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豆,古食肉器也。”至于人们所熟悉的以“豆”做作物名,则是战国以后才开始出现的。

豆可盛放食物,也可作礼器。青铜豆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礼器之一,古人甚至有“无豆不成礼”之说,足见其在礼器之中的重要地位。该器物敞口,圆唇,颈、腹之间分段,深腹,圜形内底,喇叭形高圈足。颈部和圈足部外壁各刻二道弦纹,并有三个一组的圆形小镂孔,孔未穿透内壁,每组上下错位间隔,圈足上部匀布三个圆形大镂孔,并穿透内壁。灰陶胎,外施黑陶衣。

灰陶镂孔豆

【年代】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

【规格】口径15.3厘米,高12.5厘米,足径11厘米

【出土信息】1983年柯桥区马鞍镇寺桥村出土

///

走近这些文物

就仿佛星河历史来到了眼前

这些器物在沧海桑田中存留下来

宛如代代相传的薪火不熄

回顾古越历史,展望绍兴前路

这是文物无声又震撼的力量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部分内容来源:绍兴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