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 为何“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舞酒绿林 2022-09-05 发布于广西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也许大家早就熟悉了,但它源自哪里?就是《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开头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很明显,“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自知者明”的翻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何“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恶,是为智。'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贤不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胜人者有力’,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也。'自胜者强’,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也。”

王弼注:“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也。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也。明用于己,则物无避焉;力用于己,则物无攻焉。”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说:“这八句,几乎完全不用翻译,一翻译倒显得笨拙”(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04页。)此说没有道理。

南怀瑾说:“这一章是政治哲学的最高点。一个人能够看清楚别人,能够把任何人都认识清楚,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能够自知才是一个明白人,但是天下明白人很少,除了成道的人之外。……'胜人’是与人打架打赢了,力气大的人有蛮力,与人打架能够获胜,这不算什么;要能战胜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强人。……所以,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才能修道,才能成佛”(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47-48页。)

陈鼓应今译:“认识别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战胜别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的才算坚强”(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02页。)跟原文差不多,读者想知道的是“所以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为什么?有哲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自己。善于审察别人的品行和才能的人才有智慧,能够深刻认识自己的人才算高明。也就是说,我们看别人的优点或缺点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难得。以前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马列主义电筒照别人易,照自己难。”批评别人容易,自我批评很难。所以,“自知”要高于“知人”。

为什么“自知”那么重要呢?人若自知就不会狂妄,就知道天高地厚,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人若不自知那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到处惹是生非,其结果自取灭亡。

自知的人就能克服自己的缺点,补上自己的短板,变得更加强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我们常引用的话,打仗是这样,生活中也一样。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往往会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做出不切实际的事情,当然是不会成功的。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战胜别人说明自己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刚强。人,不仅仅是认识自己还要能控制自己,战胜自己。能战胜自己才能更好地战胜别人。胜人,自己有力量就行了;胜己,有力量也没用。所谓“自胜”不是自信,而是自己能够控制自己,有自我约束力。而自我约束力的建立,需要内心足够强大。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而不是想当然。很多人自以为了解自己,其实不然。人若自知,必须学会自我评价,自己给自己称称重量,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自我了解,自我完善,知道自我价值。否则,高估自大,低估自卑,都对自己不利。人无自知之明就往往会昏昏然,飘飘然,忘乎所以,迷失方向,看不到问题所在,摆不正人生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