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打了,还能爱?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 CHUN ]

[ FEN ]

「心·念」

愿你一心,念念温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5

资治通鉴系列故事

01

最是一年春好处

齐桓公问管仲,“为何每次我想去征讨别的国家的时候,你都要劝阻?”

管仲回答说:“兵者,凶器也,不可轻易示人。”

齐桓公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以武力服人,所以对这个回答很不满。

但是管仲又说:“当年周穆王曾想讨伐戎夷,大臣祭公谋父劝谏说,先王对天下向来是以仁义为号召,不爱炫耀武力。王者的武力常常收藏着,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使出,一旦使出,则必须显出巨大的威力,使天下畏惧。兵者,机变百端,时有不测,常常炫耀武力,难免会有失利的时候。这样,就会失去威信。所以周氏历代贤王从不轻易对天下示以兵威。”

这段话管仲强调了两个重点,第一是要用仁义之道,第二个是不到最适当的时候,不要轻易使用武力。

这段话用在治国之道上很适合,其实用在教育孩子上也很适合。

比如说我儿子小的时候,也受过我们不少敲打,为了让他长成一个文明懂礼的人,我还专门请了一柄戒尺在家。

孩子特别小,我也相对年轻时,一心想的就是要教好孩子。

但是我忽略了孩子并不是圣人,他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一个圣人!

其实这句话是个玩笑话,也是个真理,就是作为父母如果自己都有很多问题,那么孩子有问题其实是个正常现象。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去要求孩子要去做好。

刚开始孩子自然做得很好,我也觉得很安慰。

但是后来随着他渐渐长大,而我还不明白教育的真理,还在硬性要求孩子,他就开始反抗了。

然后这个阶段我就做了一些令自己感到后悔的事情,比如说有时因为孩子犯错,说他不听,还会顶嘴,我就在情绪冲动下,对他诉诸于武力。

02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情绪冲动下的结果,不管是为了什么,其实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所以有段时间,我觉得孩子离我越来越远,我还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其实这就像春秋战国时列国的关系一样,大家都不讲仁义道德,所以大家互相都看不上,也互相都很冷漠,只会互相趁火打劫,而不会互相帮助。

但是还好我也遇到命里的管仲,帮我扭转了自己错误的思想,懂得了要从自己入手,先要以身作则,心念摆正,把关心爱护放在第一位,这样再去教导孩子才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所以这几年,我从原来一个特别爱管别人事情的性格,几乎已经完全扭转回来,只管自己,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于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再强求孩子必须要怎么样去做,他反而自己慢慢开始转变,现在和我又恢复到感情特别好的时候,偶尔说起曾经我对他比较恶劣的地方,他竟然还对我说:“妈妈,无论你曾经如何打我,我都不会记恨你。我知道就算你打我,也是为了我好。”

每当孩子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我都是又感动又惭愧。

单纯的孩子和复杂的大人对比起来,到底是谁在教育谁呢?

我现在常在反思这个问题。

其实关于打不打孩子这一点,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说,我们那代人就是从小被打着长大的,但是也没有这样或那样的精神或心理问题,也都健康快乐的长大了。

现在的孩子又是不让打,又是不让骂,反而出了很多问题!

那么教育孩子到底该不该打骂?

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跟时代的环境是有关系的,以前社会环境单纯,人们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娱乐,没有那么多信息发达的电子设备,人们生活的环境都很简单纯朴,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也就是养育孩子了。

而且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之前,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父母的全部的心思几乎都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自然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但是今天正相反,可供人们享受和娱乐的方式太多了,而孩子却是大为减少,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娱乐,去享受生活。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就算孩子很少,父母也还是很忙,很多时候根本就顾不上去管孩子,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挣钱,还是会感到养一个孩子不容易。

而孩子虽然吃穿不愁,物质条件特别丰盛,但是却独独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

在这种环境之下,如果在感情上孩子和父母没有建立起来,那么无论打骂不打骂孩子,这个孩子心理上多多少少都会出现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