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胜求和,李彝超为夏州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中原五代更迭至后唐时,夏州拓跋氏家族统治夏银也经历三代六位府主大人,到了李彝超初继位时,就面对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大危机。

文        猴格

第七任【其实是第六位,夏州节度使第三十四任】

李彝超【933-935】

李彝超是李仁福的儿子这毋庸置疑,但是兄弟中的序齿有点混乱,传统史书不论新旧五代史以及宋史都云李彝超系李仁福次子,乃李彝殷之兄长,但是,出土的 【大晋故虢王李仁福妻渎氏墓志】说李彝殷是老大,李彝超却是老四。

说实话,我的确有点风中凌乱了,不太明白李仁福死后怎么三军不推举老大李彝殷反而推举老四李彝超为新留后呢?好吧,这个问题不管他,回归正题。

夏州拓拔家的第六位府主大王李彝超在老爹李仁福死后自立为新留后,那一年是唐长兴四年【933】三月【或者是二月,传到唐都都三月了】。

李彝超在位时间很短,一共才不到三年。就是他在位的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带领夏州渡过生死攸关的比第一次危机还危险百倍的第二次危机,又一次保住了祖宗打拼下来的基业。

和带来第一次危机的敌人一样,同样是河东李,不同的是社会身份,上次河东李和夏州一样,同是割据势力,这次河东李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宗主。社会地位不同,挑起的事端称谓也天上地下。

李彝超自为新留后,派遣押衙贾师温入朝求策命。而一直对夏州表面笼络实际早想除之后快的唐朝廷认为机会来了,新旧交替局面不会太稳定,可趁机拔掉西北这个钉子,不但扩充地盘还报往日的仇怨。

唐明宗李嗣源想用迁镇的方法拔起党项羌李氏在夏州的势力,命李彝超镇延州【彰武军】为留后,其叔父李思瑶为夏州行军司马,其兄李彝殷为节度副使。

又以原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为夏州留后,怕李彝超不老实听命迁镇,另诏命邠州节度使药彦稠、宫苑使安重益等护送安从进去夏州赴任。

唐明宗一手安抚:夏州境内“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并公私债负、残欠税物,一切并放。”一手威胁恐吓,要学习李从严、高允韬,听朝廷的话举旗归朝享受荣华,不要学习王都、李匡宾,抗拒朝廷举家灭亡。

面对如此生死攸关的困境,如果李彝超意志不坚定被吓到了,或许会像李从严那样失去祖业但不失富贵【当然也不绝对了】。

但是年轻的李彝超选择了保护祖宗基业,他也狡猾狡猾的不和唐廷正面撕破脸,四月,李彝超以三军百姓挽留为借口,拒不迁镇。

唐明宗又派苏继彦去催促李彝超,苏继彦和夏州押衙贾师温同行去夏州到芦关被党项羌阻拦,苏继彦前进不得只好返回。

李彝超派遣兄长阿啰王【不知道是哪位?】把守青岭门,召集境内党项诸蕃部自己救援。药彦稠等人进驻芦关,李彝超派人打劫唐军的粮运及攻城器具,唐军从芦关退守金明。

五月,安从进抵达夏州,李彝超举烽火招诸蕃部救援,安从进派先锋宋温击走来援的党项杂胡,就是这个月,李嗣源还下诏追封去世的李仁福为虢王,以示抚慰。可惜李彝超不吃这一套的。

安从进围攻夏州百日,毫无功效,众所周知,夏州城乃是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自然是坚固异常,而党项羌杂胡还四处打游击抢劫唐军的粮草,唐军补给非常困难。

更更重要的一点,唐明宗李嗣源突然得了风疾,甚至十多天没有见过大臣,京城都引起混乱了,李嗣源不得已强提精神召见了大臣才使局面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军确实无力后继,李彝超很聪明,依仗夏州城在口头上服软,表示愿意真心侍奉朝廷,唯大哥大之命是从。

安从进也不愿意换镇来这贫瘠夏州啊,就报告给李嗣源当时的现状,李嗣源再有革命之心无奈没有身体本钱,只好同意安从进等回师。

李彝超见唐军回师还在屁股后头狠狠的追击了一把,把李嗣源气的个倒仰又无可奈何,因为他久病,军中流言四起,虽然征伐夏州无功,李嗣源还是赏赐京中诸军以示安抚,这样,却更让那些骄兵悍将越发骄纵。

这次的夏州之战是个很明显的转折点,使党项李家在诸羌中威信大涨,也改变了前代的政策--依附中原大朝扩张实力,现在改为走独立自主路线,真正的割据一方,从夏州之战看,夏州已经初步具备和朝廷开战的实力。

同年八月,李彝超上表为大哥李彝殷求取绥州刺史的职务做为试探,明知道是试探,但是由于迁镇失败还得笼络为上的李嗣源只得批准李彝超的请求。

十月,李彝超向朝廷谢罪,请求昭雪,意思你把当初污蔑我爹勾结契丹的借口给我抹了,李嗣源无奈只好正式任命李彝超为定难军节度使,其他官职依旧。

李彝超表示会继续臣服朝廷,还贡上五十匹马。这一年的十一月李嗣源也挂了,夏州更是轻看朝廷,不把朝廷当回事鸟。唐清泰二年【935】二月,李彝超卒,以兄长李彝殷为留后。


就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