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祖国同发展,我与监狱齐转变

 昵称3826483 2022-09-05 发布于四川

来源:白云监狱 编者按:在今年贵州监狱系统“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中,白云监狱民警安旭创作的《我与祖国同发展,我与监狱齐转变》,文章以作者25年从警经历为主线,记录了25年来监狱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从警25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监狱从最初的监管设施简陋、办公条件落后、民警待遇得不到根本保障,到如今优美的办公环境、一流的监管软硬件设施、民警待遇全额保障,整个监狱发展变化过程,不也正是祖国发展变化的过程吗?

报到

还记得25年前,我中专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会监狱的工作条件要有多艰苦就有多艰苦。

刚到劳改队报到那天,我是从距劳改队300多公里外的地方向贵阳出发,那时贵州唯一的高速公路就是贵阳到黄果树的贵黄高速,我坐着客车,一路颠簸近6个小时才到达单位,呈现在我眼前的哪像个单位,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到了农村。

我带着报到证找到一栋二层小楼,那就是劳改支队机关办公楼,在二楼政工部门交上报到证,这样就算报到了。单位领导很热情,政工部门的领导先带我到农场各大队去熟悉了一下工作环境,最后把我交给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就这样我就算正式参加工作了。

印象

我所在的中队有两个分队,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有民警7人,其中除了中队长和指导员外,一个分队2名民警,中队还有1名综合干事。我师傅是农场第二代老民警,他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就是初中文化),但工作经验相当丰富,管理罪犯很有一套。

我们分队共管理罪犯80多人,主要从事的是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每天的工作内容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要负责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行政奖惩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填报,那个时候没有计算机,全凭人工填报。

参加工作那会儿正是最热的7月份,一直到年底都是农忙季节。中队种植有400多亩水稻,从7月开始田间管理每天都早出晚归,事无巨细,我和师傅从清早6点过就带着罪犯出工,从薅秧除草到施肥除虫,一直忙到天黑至晚上8点过才收工。

那个时候平时既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与娱乐活动,也没有现在用的手机上网或玩微信,平时工作安排全靠嘴巴当喇叭吼,行文拟报告做表格全靠手写,同事间联络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一台数字PP机,作为单身汉的我吃住都在大队,周末就只能看看书。

感受

农场最忙莫过于秋收和春种了,秋收时节,当时农场没有实现机械化收割,全靠人工,使用打斗,我们一个分队80多人每天要完成近30余亩水稻收割任务,由于谷子是全部集中在晒坝翻晒,分队间还存在抢用晒坝,既要抢天色又要抢进度还要抢地盘,时间紧任务重,务必在国庆节前后全部收割完成,这样才能按时完成翻晒入仓。因此,秋收时节堪比打一场战役。

春种也是如此,必须抢季节务必将所有农作物全部种植到田间地头,从打田松土到播种,再到除草施肥,一环扣一环。那个时候的我,也感觉不到自己是一名改造罪犯的民警了,每天上班裤脚一挽,十足就是一个农民,要不是自己身上那身黄警服,还真不知道自己的警察身份了。

这样的工作环境累点也没啥,自己也逐渐习惯了。但是对吃和住的条件就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习惯,刚参加工作那一年住在大队部单身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一栋干打垒的二层木瓦房,楼下关着各中队的耕牛,楼上就是我们几个单身汉的住处,我同另外3个同事住一间,吃住都在那不足10平米的木房里,地板是木楼板,人在上面走嘎嘎着响,房顶就是瓦顶,时常有灰尘落下,床铺只好挂上蚊帐,帐顶用块塑料布遮挡。后来,我因工作需要调入场部机关办公室工作,后勤科给我分配了一间干打垒木瓦结构的单间,地面是泥巴地面,住的条件没变,但总算有个单间了!

调入场部机关工作后,我在的办公室在二楼,办公楼是一栋蹲子石砌的二层小楼,楼顶呈拱形,地面是铺的老木板,每个房间都很小,大概有7个平方的样子,但也要勉强摆上二张以上办公桌,办公很拥挤。这样的工作环境一直干了3年多,这3年也是农场最艰难的3年。

那个时候,我们的身份也是游离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单位性质也是事业编制,工资差额拨款,一个月的工资就300多块,很多时候还不能足额发放,连民警服装也难以配发到位。

初变

随着1994年底《监狱法》的出台,国家对监狱工作越来越重视,至1995年底,对内名称劳改支队改为监狱了,我们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通过考试全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工作、办公及居住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1998年,我们搬进了新修的办公大楼,同年底,国家给予优惠政策,监狱民警职工集资建房,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二室一厅一卫小居室。我们的工资也逐渐有了保障,但监管硬件设施仍然很差,关押条件还是50、60年代的老监舍,不足10个平方的监舍要关押10多人,监舍没有卫生间、晾衣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号室无法完全封闭,也没有教学楼,“三课教育”一律在院坝里进行,天当教室膝为桌,就餐也是天当餐厅地为桌,劳动改造仍然以监外的农业生产和部分外役劳动为主,监管压力和安全压力仍然很大。

随着民警工资得到财政的有效保障,为从根本上解决监管安全压力,将民警从高风险行业及岗位上彻底解放出来,从2006年底开始,全省监狱系统各监狱逐步从大墙外劳动转入大墙内,至2008年初,大墙外劳动已全部撤出,民警的监管安全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从此,“田坎警察”身份成为历史。

大变

如今,无论是从监管设施、办公条件、工作环境还是民警待遇等方面监狱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硬件设施一流,办公环境优美,工资全额保障。监管安全已由过去的简单的人防物防发展到如今的“人防、技防、物防、联防、犬防”等“五防一体化”,我们的工资收入从20多年前的几百元到如今的几千元,这不仅仅体现的是工资从差额拨款到全额保障,更是国家对监狱民警队伍的关心和厚爱。

回望过往从事业编制到机关公务员编制,这体现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国家法治的健全与队伍管理的规范进步。

监狱改造工作从大墙外转入大墙内,这不仅仅是体现的监狱执法的规范,更是国家对监狱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的必然趋势;监管设施的改变不仅仅是体现我们执法环境的改变,更是体现国家对监狱建设的重视程度。

监狱的变化有目共睹。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定当更加珍惜,不忘初心,感恩奋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