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笔钢骨金石慰此生

 xianfengdui111 2022-09-06 发布于河北
铁笔钢骨金石慰此生

《潍县金石志》内页

相似的人生经历,让韩秀岐、郭麐成为密友,上京为幕僚不能施展才能,在故乡潍县,二人同把金石研究创作作为人生志趣。韩秀岐为陈介祺亡妻篆刻铭文;郭麐著有《潍县金石志》皇皇巨著。

韩秀岐京师落魄回乡为陈介祺妻墓刻铭文

诗人有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当然,在陈介祺开拓的潍县金石学中,也有洁身自好、任沧浪之水浊清者,他们以铁笔挺直了自己的文化脊梁。毕竟,钟鼎彝器负载着的是泱泱中华民族的天地正气。

韩秀岐,潍县城里东关人,字息周。由于资料缺乏,今天已经很难断定他是否进过科场。但历史留存下的只言片语证明,这位学富五车的“韩生”确实是当过一段幕客。他熟谙历史掌故,精擅铁笔篆刻,连陈介祺也早闻其名。他也许曾一时赢得了幕主的欢心,但骨子里却是天生“自知脾性难谐俗”的,韩秀岐终弃幕主而去,回到了潍县。

起因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韩秀岐随幕主来到繁华的京师,帝辇之下,灯红酒绿。或许是幕主雅兴大发,也或许是有意撩逗这位坐怀不乱“老夫子”的铁石心肠,他遍请都下名妓,觥筹交错的宴集上,隔席送钩,眉目传情,直至月上柳梢。一番戏谑之后,幕主突然借故离去,宾客们也都挤眉弄眼地退出了酒席,使妓女与韩秀岐独处在一室。客去留髡(kūn),韩秀岐突然醒悟:这是一场恶意的戏弄,自己名为幕客,实是别人掌上的玩偶。但人地生疏,怎样走出这尴尬的境地?气不打一处来,他坐上一张矮榻,齁鼾如雷,整个旅舍都被他吵得扰攘翻天。

以谑还谑,幕主脸面全无,愠怒在心。韩秀岐不辞而别。

这一次京师之行,韩秀岐留下了莫大的遗憾,错失了梦寐以求看到《石鼓文》的机会。为此耿耿于怀,回到潍县后,再次跋涉京师。长途往返,几十两银子全做了盘缠,他只得卖掉了乡下的几亩薄田,使他一贫如洗。后来,索性改字“息舟”,闭门谢客。任命运之舟在世俗的河流上漂荡。

同治十年,陈介祺宅院的大门上挂起了哀幡,他的妻子李氏撒手人寰,弃他而去。四十载人生风雨,相濡以沫,宦海沉浮,不离不弃,59岁的陈介祺痛当何如?找人铸起厚铜板,盖在夫人的墓穴上。铭文是必须找一高手篆刻的。这时,他想起了韩秀岐。

韩秀岐却迟迟不至。东关圩与陈家只有一河之隔,却如同天涯。几番周折,他找到了昌乐县一位叫阎雨帆的人从中托求,韩秀岐这才出现在陈家。韩秀岐到来之后,直奔近前,力透铜背,刻罢大汗淋漓,未踏进客厅半步,即扬长而去。陈家人备以重礼,送到了韩秀岐的“蜗居”里,甚至答应请其再到陈宅,赠送田亩相周济。

韩秀岐一揖长谢,无语送客。哀伤中的陈介祺大为感慨。夫人的丧仪结束,他挥毫写下一副“踽凉齐饿者俎豆古遗民”的对联,赠予了韩秀岐。

游遍大江南北落拓归乡郭麐著《潍县金石志》

郭麐,字子嘉,号“望三”,潍县城里人。祖父郭启翼为进士,有《翠松堂印集》传世。“幼承家学,精六书,癖金石文字”。同韩秀岐一样,有一段幕客的人生经历,遍游大江南北,世事多变,中年落拓归来。自此“埋首穷乡,不与世接。种瓜剜菜之暇,亟思搜罗邑中文献于荒冢破寺间”。“自居乡后,不入城市者六七年,绅富戚族之门阈,内外无履迹也。独于考证篆籀、辨别碑版真伪,时一诣陈介祺家”。埋首乡间,拘于力十数年,编出了一部记载乡邦金石的大书,请教于陈介祺。这就是后来的《潍县金石志》。皇皇巨著,传流乡邦,后来,郭麐在《潍县金石志自序》中这样写道:“十数年来仅积有九十余种,稍加编次。己巳就正于陈斋太史。”“既为订其疏略,复欣然以所藏邑邑中金石属海丰张君子达尽拓相付。并嘱同里王西泉、魏新斋、陈孟五益共事采访,又续得若干种。与斋次子九兰及小儿参释其文。”

光绪初年,江南人汪鸣銮以户部侍郎衔视学山东,慕郭氏之名,亲至其家以探虚实,早起过访,相谈大为投机,不觉日已西斜。留下银两周济贫穷,坚决拒绝,许为“请奖显秩”,不为所动。直至答应为其出资刊印金石志诸书,郭氏才泪水涌出,一躬到地。

又是一位“踽凉齐饿者”!

韩、郭结为密友均于贫困灾荒中凄惨离世

谁都不知道命运的船只会怎样漂流。汪鸣銮只因在酒宴上说了几句醉话:“信口妄言,迹近离间!”不知此话如何传到了慈禧耳朵里,她勃然作色,轻巧一道懿旨,汪鸣銮被贬回江南故乡,“永不叙用”。郭麐落进了半床书影,明月在天,欲哭无泪的境地。

差不多的人生经历,使韩秀岐与郭麐结为了密友。

一次,韩秀岐去看望郭麐,草草杯盘,共话平生,荧荧灯火,知音相对,不觉荒村中已传来喔喔鸡啼。悲从中来,郭麐陡然站起,击节而歌:“文章道义相切磋,太行可移交不变。今日之日竟如此,昨日之日可知矣。白璧黄金倘再来,依然名声动闾里。吁嗟哉,浮世悠悠谁是耐久交,乘马戴立不相抛。不相抛,得一韩生亦足豪!”

白璧黄金终于没有再来,韩秀岐死了,潍县大灾荒的年头,只得买豆皮充饥,粗粝难咽的食物夺去了他的生命。

郭麐死了,“捻军”来潍的兵荒马乱中,他先是失去了儿子和老妻,后杨峡别墅也被分割卖给了乡人,他只得到妹妹家寄居,妹妹又先他而去,一岁三哭,死神怎不向着暮年的诗人招手?

他们像陈介祺一样,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献给了金石钟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