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8年,美舰硬闯台湾海峡!毛主席仅用一招化解,炮击金门20年

 茂林之家 2022-09-06 发布于湖南

美国为了维系,已经摇摇欲坠的全球霸权,已经到了穷兵黩武的地步,在欧洲不断拱火递刀,叫嚣着要拼到最后一名乌克兰人,借以打压俄罗斯和拖垮俄罗斯的同时,对于中国也是指手画脚,加紧了在中国周围,拉帮结派地搞各种小圈子、小动作。

遥想几十年前,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是何等的横行霸道,如今,却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美国这个纸老虎,从当年如入无人之境,颓废到今天忌惮却步,到底是什么让美国,开始知难而退呢?

1.美国不甘心失败,台湾海峡耀武扬威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选择蒋氏腐朽政权,作为在中国的代理人,不但给钱、给军火,还派出军事顾问,对蒋氏军队进行训练和指导,还打着中立调停的幌子,与蒋氏腐朽政权相勾结。

蒋介石

然而,历史永远是属于人民和正义的,经过四年艰苦卓绝地解放战争,蒋氏腐朽政权,终于被历史所抛弃,成为了那场战争的失败者。美国作为幕后老板,也不得不放弃,中国大陆的利益和布局。

美国始终耿耿于怀,在中国的失败,于是借着朝鲜半岛内战的机会,悍然干涉他国内政,又想在中国旁边,打一场代理人战争。

美国的野心,远不止表面的那么简单,美国是想在新中国,根基尚且不稳之时,搞个“一箭三雕”。

美国妄图通过扶持南朝鲜,这个傀儡政府,将战火烧向新中国,并进一步制造事端,蓄意挑起对中国的入侵。

同时,美国也知道,解放军的实力和决心,拿下台湾是指日可待,而如果真的那样的话,美国将会彻底在亚洲失败。所以,美国要帮助台湾,阻止解放军攻台,让美国可以永远拥有,这个——不会沉没的航空母舰。

至少,北面的朝鲜战争,和南面的台海紧张,这种两线作战,既可以更大地消耗新中国,也可以因为巨大的压力,迫使新中国在两线,只能采取被动守势。

于是,在1950年6月,朝鲜战争开始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借口——新中国夺取台湾,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安全威胁,命令美国的第七舰队,以所谓的协防蒋氏政权,而将舰队开入台湾海峡。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的8艘,驱逐舰和巡洋舰,仗着美海军坚船利炮,嘲笑解放军只有陆军,就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公开支持蒋氏政权,搞所谓的两个中国和隔海而治,干起了分裂中国的勾当。

蒋氏政权固然腐朽,虽然是人民的敌人,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蒋氏始终坚持,祖国统一的主张,不论前景是蒋氏被消灭,亦或是蒋氏反攻大陆成功,总之,中国只能有一个。

2.审时度势暂缓攻台,蒋氏与美国打起太极

在1949年10月时,解放军第一次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将进攻方向选择在了金门。由于解放军之前,没有渡海作战经验,而且缺乏必要的渡海船只和装备,导致这次对金门的登陆,以悲壮失败而收场。

美国第七舰队,游弋于台湾海峡内,解放军正在进行,解放台湾的部署,也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战略全局考虑,毛主席最终决定,暂缓解放台湾的计划,将所有兵力集中,进行抗美援朝,而台湾则定位为,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

就这样,由于美国的粗暴插手,实质上是阻滞了解放军收复台湾。从此以后,大陆和台湾进入隔海相望的对峙状态。

美国虽然是威逼利诱蒋氏,但是,蒋氏始终采取打太极的方式,对于美国所要求的两个中国图谋,迟迟不予正面答复,而是采取了消极回避。

蒋氏的心里也很清楚,自己在弹丸大的台湾,是需要美国舰队,来保护自己的,但是他也不甘心,成为美国的傀儡,所以,对于一个中国,就成为蒋氏,与美国周旋过程中,一个始终不会放弃的底线。

美国当局在多次尝试说服蒋氏都失败后,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让台海两岸,处于对立状态的方案,至少这样的话,蒋氏还是与美国站在一边的,至少可以实现第一岛链,对中国大陆的围堵和封锁,总还是利大于弊的。

由于中国志愿军,毅然入朝进行抗美战斗,美国也第一次,与新中国进行正面对决。可是,没想到的却是,拥有绝对陆海空优势,而且号称是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居然在朝鲜战场,被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中国陆军,打得开始怀疑人生。

跨过鸭绿江

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北方边境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隐忧,而经过这四、五年的台海对峙,毛主席也敏锐地捕捉到,蒋氏这几年来,始终顶住美国“隔海分治”的压力,一贯坚持不能分裂的主张。

3.金门留给台湾,战略意义深远

中国的军事力量,又一次开始,向东南沿海集结,并很快打开了局面,不但夺取了沿海的江山岛,也收复了大陈岛,此时蒋氏手中,只剩下金门一座孤岛,在独撑对峙大局。

金门距离福建厦门,仅有5海里的直线距离,以大小金门岛为核心,由周围的几个岛屿被统称为金门岛。蒋氏败退台湾时,视金门为咽喉要地,既可以是断后的关键,也可以是未来反攻大陆的,前沿跳板。所以在岛上除了8、9万的重兵外,还在一直修建各种工事和堡垒,另外还配置了400余门的火炮。

解放军原本,有实力攻下金门,但是却选择了止兵于海边,将金门留给了蒋氏,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来,毛主席看到了蒋氏,对于祖国统一的初衷。虽然两人政见不同,信仰不同,但是民族情结是相同的,同为华夏子孙,在不同的阵营中,都在坚持着民族统一,正是这一点,有了可以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只要不被分裂出去,两岸迟早会走到一起。

再者,如果解放军拿下金门,大陆与台湾的距离,就成了台湾海峡,两、三百公里那么遥远;而将金门留给台湾,那么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距离,就只有6公里。

两岸毕竟是同根同祖,如果真的远隔几百公里,时间长了的话,难免会真的因为孤悬和隔绝,而走上美国所怂恿的分裂道路;反倒是近在咫尺,更容易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

特别是留着金门这个嘴边肉,因为距离近,只需要大炮,就可以成为解放军随时敲打台湾的绝佳选择,这样主动权就掌控在,解放军手中,还能最大限度地抵消,美国的海空军优势。

否则,如果金门不在台湾手里的话,美台若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当时解放军的大炮,可是打不到台湾那么远的,也就会让台湾,彻底地无所顾忌了。

考虑到蒋氏承受,美国分裂图谋的压力,毛主席也更是睿智地决定,通过对金门的战略性保留,可以让蒋氏在美国主子那里,更好过一些,有金门这张牌在手,蒋氏就可以与美国,继续周旋下去。

4.炮击金门,台海局势的“晴雨表”

1958年,美国悍然入侵黎巴嫩,制造中东紧张局势,台湾当局也叫嚣着反攻机会的来临,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不但进行各种侦查,还炮击我福建沿海地区,为了鼓舞士气,不少台湾高级将领,更是频繁前往金门视察。

为了在国际上声援中东,打击美国的霸权行径,也为了让台湾当局老实点,更是为了对美国,进行敲山震虎的警告,毛主席和军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大规模炮击金门的决策。

1958年8月中旬时,经过周密部署和密集调动,福建沿海除了450门各型火炮外,还调集了2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近百艘的水面舰艇,在强大的陆海空配合下,经过4次空战、击落击伤敌机9架后,已经获取了台湾海峡的制空权,为执行炮击金门,创造了先决条件。

1958年8月23日,强大的解放军向金门守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炮击,史称“八二三炮战”。在第一波次持续2个多小时的打击下,金门的司令部、守军阵地和物资仓库,基本被肃清,造成了600多守军的死伤。

1958年8月24日,解放军炮兵和海军联合协同,对金门进行了第二次联合炮击,击沉击伤台湾大型舰船多艘,彻底切断了金门的海上交通线。

眼看着金门守军的境地,越来越艰难,在台湾当局的请求下,美国开始向台海增兵,调集了400多架飞机和60多艘舰船,从9月7日开始,美国军舰为台湾军舰进行护航,开始向金门运送军需物资。

福建前线的情报,迅速被送到毛主席手中,在对美国军舰打还是不打的问题上,需要中央军委给予明确的指令。综合国际和国内形式,以及美国和台湾的动向,中央下令,对金门及其港口里的敌舰,进行炮击,本着的原则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1958年9月8日,开始了第三次对金门的炮击,在5个多小时里,金门遭受了近2万余发炮弹的倾泻,不但岛上的军事设施,遭受重大损毁,而且料罗湾内的运输舰和登陆舰,也被打掉。见势不妙的美国护航军舰,更是立刻调转船头,一枪没放就逃到了外海,哪里还管什么护航不护航的事。

时隔三天后,9月11日,解放军情报显示,台湾的舰船,又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从台湾驶向了金门岛,看来还需要给敌人,再一次的警告。

这一次的美国军舰,名义上是护航,但根本不像上一次,美国军舰和台湾军舰,作为一个编队共同航行那样,而是前面是台湾军舰,美国军舰与台湾军舰,保持着一定的间距,在后面随航。估计是,万一再次遭到解放军的炮击,可以迅速撤离的考虑吧。

福建前沿指挥部,迅速下达了第四次炮击金门的命令,随后,几百门大炮和沿海舰船,一齐向金门岛和金门海域,送去了将近3万发炮弹,这次的炮击前后持续3个小时,巩固了金门和台湾间,被解放军炮火有效封锁的战果。

经过几次炮击后,金门的守军也开始,越来越反感美国人,因为只要美国人,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他们的头上,就会迎来无数的炮弹。

面对美国想将中国内政,升级为国际问题的蓄意挑衅,也为了让对岸的蒋氏,能够继续与美国周旋,继续坚定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毛主席英明决断,对金门执行网开一面的策略。也就是,炮击金门而不登岛夺取,封锁海面但可以运送必要物资。

10月6日,我国国防部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指出,只要美国不要干涉,不要护航,解放军就暂停炮击。然而,死不悔改的美国,在10月19日,又搞起了对台湾军舰的护航,于是,解放军在10月20日,对金门进行了第五次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这次炮击中,台湾好几艘军舰受损,军机也被击落。

为了沉重打击美国政客推行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央军委制定了新的炮击政策,自10月31日起,执行“双日不炮击、而单日炮击”。为了给蒋氏一个不从金马撤军的理由,福建沿海炮兵,于11月3日,对金门进行了第六次大规模炮击,而且这次炮击前,解放军已经提前通过广播,向金门岛的军民进行了预告,所以这次炮击的警告意味更大。

1959年1月3日,金门岛上的敌人,突然向我沿海进行炮击,导致百姓死伤几十人,为了惩罚这种伤害无辜的罪行,1月7日,福建的解放军炮兵,又一次万炮齐鸣,向金门岛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炮击,摧毁了敌人的多处阵地和工事。

从1958年8月23日,到1959年1月7日,历时近半年的时间里,解放军对金门岛,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炮击,以及数十次的中小规模炮击,在这期间我人民空军和海军,也对台湾进行了13次空战和3次海战。

整个炮击金门的战役,不但战果辉煌,击毁敌方飞机30多架、舰船20多艘,金门的守军死伤也在7000人以上,而且美国海军也开始学着收敛,从此以后,美国的军舰也不再为台湾军舰护航。

从1959年初,第七次炮击结束后,一直到1978年12月31日,这种警告性或者说惩罚性的炮击,随着台海局势紧张或缓和,同频地进行或停止。在那些年里,只要听到炮声,就知道台湾又不老实了,人们将这种情况,戏称为“炮击是台海局势晴雨表”。

炮击金门一直到1979年1月1日,才彻底停止,因为这一天,中国和美国开始正式恢复外交关系正常化。

从那以后,美国舰队也开始,不再直接闯入台湾海峡,而更多的是在台湾外侧游弋,一直到2022年8月以后,又向更远的安全地方,去刷所谓的存在感了。

炮击金门,前后延续20年,通过持续高压的炮击,让蒋氏和台湾始终不敢跨出分裂的那一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伟人的睿智,与隔海相望的那个老对手,隔空进行了一次神交“默契”,因为他们两人,虽然信仰和政见不同,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祖国统一的共识。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中国不能被分裂!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今天,如今的中国已经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当年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人都敢于亮剑,更不用说以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周边已经,有实力有信心,给予任何敌人以致命一击。

海峡对岸是我们的同胞,只要不妄图分裂祖国,在民族大义之下,炎黄子孙必将和平统一!但为了和平,我们也绝不放弃使用武力,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一战,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