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韩的馒头与包子手艺均是中国元朝所赐

 杜德春焙烤博士 2022-09-07 发布于内蒙古

中国的馒头与包子传入日本与朝鲜半岛

文|杜德春

△馒头东传日本

馒头由中国东传日本,在日本是公认的。

如1713年出版的日本学者村田古道著《南都名产文集》“馒头”条:日本奈良馒头为“中华林和靖末裔林净因所创制”。

此后,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华名物考》《唐风十题》之《馒头》篇中有更清晰考述:

关于馒头的做法传到日本的由来,据说是京都建仁寺第二世龙山禅师渡海入唐土之际,带回了一个名叫林净因的馒头师傅,于是,馒头就在日本流行了起来。

这是元代顺宗至正元年的事,正当我国南北朝的初期后村上天皇的兴国二年(1341)。林净因改姓为盐濑,在奈良开业,所以世称奈良馍头。他有几个儿子,其中一人成了龙山的弟子,就是建仁寺两足院的开祖等以伦。其弟某在京都开了个馒头铺,据说就是乌丸盐濑之祖。这些事迹得有名,见于《雍州府志》等书。

另外,据说京都一条的虎屋馒头之祖三官是中华来的归化人,现在这家店铺依然兴隆。

△包子等传往朝鲜半岛

据韩国学者李盛雨在《中韩饮食文化的交流》一文中说,中国元朝时期,“韩国人从蒙古人那里知晓'霜花’(现在中国的包子,高丽叫'霜花’)。

在当时的首都开城出现由蒙古人与高丽回教徒开的霜花店。”

此外,“像韩国现今的生菜包饭和药果(油蜜果)都是自元朝传入,并极受欢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丽出版的汉语教课书《朴通事》中记有不少元大都饭店中的面点品种。

其卷上有一段记载云:
“咱们食店里吃些饭去来。午门外前好饭店,那里吃去来。咱各自吃什么饭,各自说。”“过卖,你来,有什么饭?”“官人们各自说,吃什么饭。羊肉馅馒头、素酸馅稍麦、匾食、水晶角儿、麻泥汁经卷儿、软肉薄饼、饼储、煎饼、水滑经带面、挂面、象眼子、柳叶子、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都有。”

类似记载,在高丽的另一本汉语教课书《老乞大谚解》中也有。由此可以推断,元代,高丽民众中学习汉语的人,从这两本书中是可以了解不少中国面点的。至于有人进而会学习制作中国面点,也是极有可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