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电影《隐入尘烟》上映61天 ,总票房破9600万,猫眼专业版预测内陆总票房为1.22亿,成绩耀眼。豆瓣评分也由最初的7.8分涨到了8.5分,已成为今年截止目前国产片最高分。令人称奇的是,上线视频网播后,它的单日票房不降反升,最高达到1268万,终于一路逆袭为票房黑马。人民网更是评论,因为真实,所以精彩,也注定不会“隐入烟尘”。但影片中的演员,除女主为海清出演,其余均为导演的亲戚朋友或本村村民。麦地、土坯、沙漠、湿地……那片黄土地和它所承载的故事,看过,便难以忘怀。人性、尊重、活过、爱过……关于生命的思索,住在了心里,久久散不去。家乡,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对家乡刻骨的感情和对人性的思索,是他创作的原动力。他曾在电影门外徘徊三年,曾为拍电影四处借钱,也曾窘迫得兜里只剩下2000块钱。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追随内心,一步步构建起心中电影的蓝图。 1983年,李睿珺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花墙子村。当时,堂叔家里有个黑白电视,电视只能播两个频道,中央一和中央二,偶然会有个电影。但这不耽误李睿珺和村里其他孩子,将大把的时光消磨在了这台电视前。电影多是打打杀杀的港台片,或是配音的国外的译制片。1997年,他14岁,跟随做老师的父亲的工作调动,他转学到县城读初二。但他时常在节日或放假时回农村,亲戚们在村里,他的伙伴们在村里。 转学到县城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英语薄弱,也觉得英语老师不待见自己,甚至觉得老师还针对自己。初二、初三年级,倔强的李睿珺一直对抗英语学习,比如作业时常不交,单词、句型不背……高中时,他学习了美术和音乐,学习中,他感到了的乐趣。原本应该继续美术和音乐深造的李睿珺,阴错阳差地,大学时读了电影广告专业。他就读的学校是山西传媒学院,这是中国第三大传媒本科院校,实力不俗。 但较之前两名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差距还是不小,这让李睿珺总有一种“小门小户”出身的感觉。大学时光,他不只获取了文凭,最大的收获,是颠覆了曾经对电影的认知,从排斥转而变为痴迷。虽然电影广告专业重点是学习拍广告,但基础课和电影导演专业并没有什么不同,同将电影分析等课程作为必修课。但出乎他预料的是,影片呈现出的效果却奇好,片中的场景,还有父子俩的命运,让他牵肠挂肚、不能忘怀。从此,他一头扎进学校资料室,开始系统地观摩电影、重新认识电影。2003年,他毕业了,怀揣着一个电影梦,他闯荡到了北京,成了“北漂”一员。他期盼在北京能结识到电影人,或许,这能帮助他曲线实现“触电”梦想。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却三年时间,都没能触碰到电影的门槛。 他想先找家影视广告公司应聘,一边赚钱,一边写写自己想拍的剧本,等有机会接触到做电影的人后,再伺机进入电影行业。但在人才济济的北京,职场小白想靠海发简历应聘职位,可能性微乎其微。眼看身上的钱花完了,最紧要的,是能生存,梦想得靠边站。还是靠着电视台校友的引荐,李睿珺得到了一份电视台的工作,他负责编导、摄像、剪辑。“那么多电影学院,比如像北京电影学院、广播学院,这些专业院校每年毕业那么多导演专业的学生,什么时候这个机会能落到我的头上,凭什么落到我的头上?”他敏锐地嗅着可能有的机会,他曾和电视台的主编聊电影聊得投机,主编还替他询问了国外的朋友,而且,还真问出了一点可能意向。李睿珺继续广撒网,终于找到一个有兴趣投40万的人。原来,这人将钱投在了酒店装修,装修正在火热进行中,说等酒店开业资金回流后,再帮他。他们拿出原本用来在县城买房的十几万积蓄,还找村里人借了些,凑上了这笔钱。“你们要做这个事,别人不支持,我们也没法不支持。”而李睿珺的算盘也打得挺好,如果今年电影拍完,明年发行,钱回来了就能还给父母和乡里乡亲。开始拍摄后,李睿珺就发现自己仓促上马,远远没有准备好。钱没给到位,本来想再多拍几条,但话到到嘴边,又生生给咽了回去; 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有发生,比如剧组人员闹矛盾,吵架、打架,这些人际上的事情弄得他焦头烂额。 后来,觉得应该给自己和哥们一个交代,他才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李睿珺将《夏至》送到了一些国际电影节,期盼能获得在海外发行机会。但他不懂英语,和现场发行人员无法交流,结果,影片获奖了,但一个版权都没有卖出去。不知道这时的李睿珺对当年放弃英语的倔强,是否感到了后悔。李睿珺焦虑得夜里三四点睡不着觉,一个人沿着马路溜达到天亮。有时候,他给父母打电话,一听到语气不对,就联想到是不是家里亲戚又催还钱了。所以,只要手头凑成了个整数,比如1万,2万元,就赶紧打过去。在村子里,李睿珺成了一个“笑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能及时找到工作时,他就干些拍会议、婚礼、车展这些活。 那段时间,他节俭到一两个月都不换样,只吃回锅肉盖饭,因为这个只有七八块钱一份,最便宜。饭馆老板都不需要他说话,他一个眼神,人家直接端给他。 李睿珺一边打工,一边写剧本,此外,他还扎扎实实对上一部电影进行了总结。一名73岁农村老汉“老驴头”独自治理祖坟旁边沙漠。老汉有三儿两女,靠耕种两亩地维持生计。 有了上次的教训,李睿珺在节省成本上下功夫,不再追求表面,将重点放在讲好一个故事上。另外,前期案头工作会反复完善,对拍摄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也提前做了预案。幸运的是,很多朋友帮忙,他们一起到了李睿珺的甘肃老家,将他的亲戚朋友都训练成了演员,让这些人从不敢站在镜头前,到走位、表情等都能过关,一遍遍地训练。李睿珺担任编剧、导演,还负责电影的美术、音乐、剪辑;三位主演,一个是他的亲舅爷,一个是他的亲姨夫,一个是他妻子张敏;用了一台索尼HDV-Z1C、一个森海塞尔416话筒和一个调音台,然后再加两盏红头灯;
2010年9月,影片杀青,盘点下,总共花去30万元。在几名电影学院教授的建议下,《老驴头》剧本被翻译成英文,参与了鹿特丹电影节剧本创投比赛,共获得了3万元的奖金。这让李睿珺信心大增,自己拍电影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他更加坚定了要真诚地观察生活、对待电影。他的父母得知电影获得了国际奖项和奖金,也长舒了一口气。中央六台播放了这部电影,这让村里的人对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改变。电影里,村子里的房屋、土地、沙漠,比自己眼里的还美。 原来,自己的家可以这样美!家乡也能被许多人看到了!自此,村民们很高兴地接受李睿珺的拍摄邀请,甚至还会预定角色。从《老驴头》完成后,李睿珺就将目光聚焦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村子里人的物质生活是什么样,他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什么样,他们面临了怎样的困境……他真诚地去观察,充满悲悯地去思索,然后,用心讲出他们和这片土地的故事。他说自己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规划,一切自然发生、水到渠成。《老驴头》拍完后,他想到了关于农村老人的精神困境。 所以,2012年,他拍了《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2014年,他讲述了另外一个民族生存的现状《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2017年,他拍了早就在酝酿中的《路过未来》,展示进城打工农民返乡却又失去土地的尴尬。虽然影片中是城市的镜头,但故事的根依然长在这片土地。场景是家乡的土地,演员采用职业加非职业的,李睿珺的亲戚朋友总能撑起影片的半边天。因为没钱,他坚持低成本拍摄,前四部电影制作成本加起来没有超过400万元。他说自己是用生命在拍电影,他的电影是从家乡的土里长出来的。 时常听到、看到走不出村子的人的生存状态,李睿珺觉得这种真实应该被记录下来。讲述两个被家庭抛弃的中年底层农民,从一开始结婚时的陌生,到日复一日的劳作生活中的熟悉,相知相守,展现了一对悲苦的农村夫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2019年底,李睿珺回到了张掖花墙子村,做开机筹备工作。因为电影要按顺序拍完一年四季,所以准备分成5次拍摄,主演海清每次都要提前7-10天进组。拍摄本就不连续,再加上疫情原因,差不多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影片才杀青。男主表面稳重隐忍,但内心热烈,亲姨夫表演可圈可点,超出预期,稳稳地撑起了全剧。实力派海清,实地体验农村生活,与角色融为一体,怎么看都是一个西部农村妇女。电影故事并不复杂,但寓意深厚、引人思考,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是一部让人看了就忘不掉的文艺片。我总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有连接的,它像一张网一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就是在关心自己。 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让投资人出现了反反复复。最难的时候,李睿珺和制片人张敏,身上加起来没有2000元,他们买不起机票,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北京找投资。所幸,曾经的窘迫熬过去了,李睿珺迎来了自己导演生涯的大爆发。2022年7月8日,《隐入尘烟》登录国内院线,8月9日,《隐入尘烟》上线视频网站。但令人称奇的是,8月单日票房不降反增,电影后劲十足,票房一路逆袭为第一。截至2022年9月6日17时28分,《隐入尘烟》票房达到9604.5万。 而且,《隐入尘烟》还入围第4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当代世界单元、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14届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如李睿珺所说,他的电影长在了土里,他始终在拍家乡的土地和家乡的人。在他的电影里,有温情,但不乏冷漠;有美好,也有丑陋;有幸福,更有苦难。一路走来的李睿珺也告诉我们,遵从内心,不断努力,走过的每一步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