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金鹏法官:品咂时光——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百草园wjy 2022-09-07 发布于河南

蓝色“百草园wjy”关注吧~

品咂时光、请跟我来(系列

之六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冷静之思,尤为不易。时时不知,业余纷繁码字的是我,还是孤独“熟年”的那个身影。梭罗说:“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很无聊时,便尽可能地坚持更长的时间,让指间的烟灰不掉下来,就以转瞬即逝的那种不朽,成就我的小乐趣。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吸过的烟,能使所有不佳意念离我们而远去,从而进入过去从来不知道的这世界的高深境界。

死生亦大矣,人生岂不痛哉!只要拥有“二十四小时的先见之明”就足够了。却顾往来径,开始与结束,最值得珍惜的回眸,还是人流中与你相遇、相守的永恒真情。最治愈人心的,当是拥有一位耐心伴侣和让人平静的家庭。

本想播撒些“法治种子”,码字总绕回人生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是的,人会生病、会发火、会出现各种认识错误,会贪婪、会邪恶、更麻烦的就是——会按时地死亡。还解释什么呢?其实,日月经天,江河经地,解释本是一种最无用的生命奢侈品。

长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码字目的证明末一项事业的最后失败。李亚伟诗云:“只要你看我的眼/我就会正面看你个够/从出生到现在我都闲着没事干。”心若不死,则道不生,倘若穷途末路,便能势如破竹。周晓枫就说过:“理想主义就是让自己始终过得不理想的那种主义。”

方寸之心,藏满精彩世界。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良知可能被“私欲”遮蔽,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背着存在的大限,上阵厮杀,也不可忘了枪法,人民法官理当站于全人类立场上尽心码字,更好地传播法律、传播法治、传播真情和思想,行其心所安,写其心所安,翰墨有痕,报我初心。

多少事,都可当世间笑话,吃到肚子里的食物、读到脑子里的书,别人是拿不走的。喜欢看别人笑话者,都忘了自己时时支吾犹豫样子,同样是个笑话。然而,个别狭隘的同龄人得知人民法官也喜欢码字,竟表示出真诚的哀悼。

前清遗老王静安诗曰: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说增时只益疑;欲语此杯谁与共,鼾声四起斗离离。

粉墨登场扮旁人,妆颜褪尽留自己,众星捧月唱繁华,星退月留冷寒清。

青草盛开,芬芳处处。一些勇者踏浪而来,只将一个个火种扔向黑暗的后院。人民法官,手持正义之利剑,守初心,不偏不倚,排除干扰,风雨再大,不为所动。

你我都是孙悟空,时光开出一道小口,一个个生命就迸了出来。事实上,人就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抛掷进这个薄凉世界的,不由你分辨,除了死是必然的,一切全可看作偶然。对存在有了深刻理解,时间观念触及人心者,会主动筹划暂不存在的人生未来,并以下决断方式走进未来。

人活着,当择一事成趣,得一好终老,私心自用,足矣。其实,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人生。

如同流水需要寻找石头缝隙,压抑的情感也需要寻找生命的缝隙。人是时间性存在物,每一瞬间都携着过去,筹划着未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走英雄不自由。当你觉得很辛苦的时候,那是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凡在逆境或停滞的人生阶段,其实,都是一种浪漫的升端。

半是清醒半沉梦,半是安逸半困顿;半是满足半苟且,稀里糊涂走人生。其实,人才不能备,各有偏短长,生命只会在某个时刻召唤我们,你的选择决定你的命运。你有气场,我有底线,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但因为有了你,我甘愿涉难。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人生一如推磨,刚开始时,任谁都需使出最大的力气,一旦转动开来,以后的人生路,就会省力多了。

未来并非知识推断的对象,未来只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也许,更当学着过滤掉不良信息,做一个冷淡而不冷漠之人,不虚荣,不妄念,少游戏,多读书。钱财、儿孙、婚姻,我们不比;坏话、闲话、怨话,我们不说;初心、亲情、恩情,我们不忘;长短、是非、风头,我们不争;只因坏话、闲话、怨话,长短、是非、风头,只会带来坏情绪,而且极大地伤害我们“熟年”之身体。

法官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时常提醒自己,或许犯错的那个人,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恩格尔法官就职誓言里就保证: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是在明天早晨还是三十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远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做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观;我将不在法庭上进行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有深远的影响;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

吴金鹏现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审庭三级高级法官。1994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工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开始从事该省的死刑复核、普通刑事二审及少年刑事审判工作。2002年被选任为郑州市多家大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2003年被聘为河南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咨询专家。2004年被选为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已在《青少年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人民司法》《中国审判》《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合著《罪名适用新解》(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