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的难忘瞬间丨老敏:记忆深处的那个老师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2-09-07 发布于山东

每个人的启蒙和知识都离不开教师的默默付出,一生当中应该铭记和感恩的老师很多很多,但有一个不知姓名的老师让我终生难忘,并时时感动和愧疚。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1985年夏天,我和许多考生一样,中考结束后就在家等通知,但是,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就是不见我的录取通知书。

父母亲也是焦急万分,特别是听说邻村有人被某某学校录取了,更是寝食难安。

那时候考试,一般都是先录取中专,再录高中。高中一般不发录取通知书。

当时的我家经济条件特别差,父母亲根本无力供养我再读高中,由于我偏科严重,英语几乎一窍不通。即使上三年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

如果考上了中专,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上学有助学金,毕业了国家负责分配,安排工作。

眼看八月就要结束了,母亲已经开始为我准备上高中的东西了,我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异常纠结,不上学没有出路,上了高中考不上大学也是枉然。

加之家里经济情况差,还不如直接回家务农,最起码能减轻父母亲的压力。

八月再剩几天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地里干活,邻居告诉我,有人在我家门口等我,让我赶紧回去。

当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和满身臭汗回到家的时候,好半天才认出他是我初中学校的老师,由于没有给我代过课,我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一时不知道怎么称呼他。

老师也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和我一样的狼狈。头发凌乱不堪,衬衣几乎全被汗水打湿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靠在我家大门上,一件外套随意的搭在自行车上,说句不恭的话,真像个逃难的人。

母亲招呼老师进门,倒水递毛巾。

原来,老师是给我送录取通知书来了,我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通知书一直放在学校的传达室,他是住校老师,看着这个无人认领的通知书,多方打听才知道我的住址,一路打听到了我家。

这个时候我才醒悟过来,我是插班生,中途才从乡中转学到镇上的学校读书的,就读时间短,加之我家离学校远,我自己也没有去学校打听是否被录取,只是一味的在家硬等,差点误事。

要不是这个好心的老师,我考上中专的这个愿望可能就泡汤了,要知道,当年的中专学校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人曾经戏称,当年的中专堪比现在的985和211。

当知道老师是推着自行车爬上到我家的大坡时,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和耳朵。

十几公里远的路,再加上三四公里的大陡坡,看着老师廋小的身材和疲惫不堪的样子,我真的是愧疚感激五味杂陈无以言表。

我的老家在赤水河中游的西岸,紧挨着的是渭南市临渭区的长寿塬,虽然远离大山,但是居住条件和大山里差不多。

村子正东面就是赤水河,尽管赤水河近在咫尺,但是,落差几百米。也就是说,我们的村子恰巧就居住在半塬处的一个凹凹里,出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交通极为不便。

由于塬上面的行政区划不在一个县,平时上塬去的人不是很多,除非走亲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下大坡到塬下面去。

当时,下坡的路大约只有一尺多宽,沿着沟沟岔岔蔓延着,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土崖,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由于坡太陡,自行车也推不上去。后来我曾经试过推自行车上坡,经过那段最陡的坡的时候,撅着屁股,弓着腰上坡,自行车的坐子居然比我的头还要高。可见那坡是多么的陡峭。

这条羊肠小道大约三四公里。我初中先是在乡政府所在地上初中,后来由于考虑到教学质量,才转学到了镇上的初中上学,不算这条羊肠小道,我家离镇上的学校足足有十二三公里。

老师骑着自行车,一路打听才到我家,特别是推着自行车,走完这条三四公里的羊肠小道和那段陡坡,真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把自行车推上来的。

一家人自然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母亲转身走进厨房,为老师做了一碗荷包蛋,老师也没有推辞,一口气吃了个净光,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快四十年了,每每想起,都是激动不已。但是,遗憾的是,一直不知道老师的姓名,后来也一直忙于上学忙于工作,到现在也没有再见过他。

【作者简介】

老敏,本名胡群敏。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渭南市作协会员,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会员,摄影与文字作品散见各纸媒刊物和网络平台,偶有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