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他是党内农村工作专家,58岁担任副总理,却因支持包产到户被撤职
2022-09-07 | 阅:  转:  |  分享 
  
他是党内农村工作专家,58岁担任副总理,却因支持包产到户被撤职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向前,但能在人生之路上得到什么,却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在我国
近代的危难之时,面对着衰败破碎的山河,有些人选择离开,而有些人却选择坚守。在这坚守的人之中,有一位名叫邓子恢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
不仅为国抗争,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的农村工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讲讲邓子恢的故事。1896年,邓子恢出生在福
建省龙岩县的一个名叫邓厝村的村子里。他的兄弟姐妹很多,加上他,家里一共有八个孩子,而邓子恢在其中排行第二,是弟弟妹妹们的二哥。因为
家中的经济条件尚可,所以邓子恢在长大一些后就被家人送往临近的小学读书。在邓子恢13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邓子恢虽因此感到分外悲
伤,却并没有中断学业,而是在17岁时考入了当地的中学堂,后在1916年顺利毕业。在中学堂学习期间,邓子恢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开始追
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救国。在1915年,邓子恢还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并在1917年东渡前往日本留学,希望能通
过学习更多知识,来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可惜的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邓子恢的生活因贫困而举步维艰,后来还患了重病。在贫困与疾病的双重
折磨下,邓子恢不得不选择回国,并在家乡地区做了一名小学老师。因为家中人口众多,为谋求生计,邓子恢后来还做过杂货铺的店员。但就算如此
,邓子恢也并没有困于生活的围墙之中,而是时时关注着国家的近况,希望能早日找到救国之法。终于,在1926年的年末,邓子恢找到了他要追
随的组织。他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之后参与了闽西苏区的创建工作。他带领地方人民进行农民运动,在苏区内的各种政治斗争中坚持自
己的想法,后又在长征期间带领军队留在苏区进行游击。无论在哪个岗位,邓子恢都始终把救国与革命放在第一位,而这也正是他最初的理想。在抗
日战争时期,邓子恢一直奋斗在战争一线,他在1939年担任了新四军分支江北指挥部的政治部主任,率军参与游击,后又在1940年指挥了有
名的半塔集保卫战。到1941年时,邓子恢已经成为了新四军中第四师的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子恢也一直跟随部队深入作战,先后参与了多
场重要战役,并在1948年担任中原局的书记,兼任中原军区的副政委。在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开始主持中南局方面的工作。为中南地区的各方
面发展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由于在农村的土地改革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所以邓子恢在1952年被调往中央,开始担任农村工作部的部长。
1954年,58岁的邓子恢成为我国国务院的副总理。他为农村的发展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并提出了许多非常切实可行的建议。虽然已经是
国家的高级干部,但邓子恢有空时依然会深入基层,切身的去体会农民们的生活,并真正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遇到的困难。在这些的基础上,邓子恢一
直坚持着自己“包产到户”的主张。在现在的我们看来,邓子恢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邓子恢的提议却并没有被认可。到1962年,
邓子恢更是因为坚持“包产到户”的主张而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并受到了撤职的处分。在特殊时期,邓子恢也因此而遭受了一些波折。在这特殊
的十年间,邓子恢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也从未屈服。终其一生,邓子恢都是我党坚定的追随者与祖国忠诚的守卫者。1972年,邓子恢患病去
世,享年76岁。在邓子恢去世近9年后,他终于被平反,而他当初关于农村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也大多获得了肯定。如此结局,邓子恢的遭遇总是
令人唏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不应忘记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的精神,始终值得后人学习。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