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发热、乏力、水肿、雷诺现象、神经系统症状(癫病、卒中、外周神经症状)等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临床表现。在临床上,遇到这些症状时,应想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尽早做一些相应的针对性筛查。 SLE中有许多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对于SLE的诊断和评估病情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来一一介绍: 抗DNA抗体:包括抗双链DNA (dsDNA)和抗单链DNA (ssDNA) d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异度可达95%以上,尤其在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常有较高滴度的dsDNA抗体。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 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双链DNA与其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淀在毛细血管、肾脏和其他组织器官内,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组织损伤,其中频率发生最高的是狼疮肾炎(LN)。另外dsDNA抗体也可出现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 抗组蛋白抗体(AHA):在药物性狼疮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若患者存在AHA和ssDNA抗体阳性,而无其他自身抗体,则药物性狼疮可能性大。另外,约50%的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可检出AHA。有研究发现SLE活动指数与抗AHA抗体水平相关。抗Smith抗体(抗Sm抗体) :抗Sm抗体是首次在名为"Smith”的SLE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抗核内小核糖体蛋白抗体,故命名为"Sm抗体”。抗Sm抗体几乎仅见于SLE,是SLE的标志性抗体,抗Sm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20%-30%。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度可达99%,出现后持续阳性,与疾病活动性无关。因此,抗Smith抗体可作为SLE的回顾性诊断指标。 抗核糖体RNP(rRNP)抗体:在SLE早期即可出现。15%的SLE患者体内可检测到rRNP,与LN患者的肾小球损伤密切相关。另外,rRNP抗体可能与SLE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且其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RNP抗体常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但不会随病情的缓解而立刻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诊断普鲁卡因酰胺等药物诱导性狼疮的敏感性为84%,且在出现症状前1年,即可出现抗体滴度的显著增高。AnuA抗体在SLE中,特别是活动性狼疮和狼疮肾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可达70%,特异性达95%。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 PCNA在SLE中,其阳性率仅为3-5%,但特异性很高,也可作为SLE的标记性抗体。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对SLE特异性不高,患其他免疫疾病也会阳性。抗RNP抗体阳性的患者常常抗dsDNA抗体阴性,肾脏受累较少 抗SSA和抗SSB抗体:抗SS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30%-40%,在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中阳性率为63%。抗SSA和SSB抗体阳性的患者多有光敏感皮损、血管炎、紫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和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易合并干燥综合征。抗SSA和SSB抗体阳性可造成新生儿红斑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