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兄弟俩闹分家,永辉3年干垮了自家400所店,如今福布斯榜再无身影

 樊春涛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永辉超市又关店了,难道真的做不下去了?”

2018年12月14日,永辉的一则官方声明,宣布永辉超市两兄弟张轩宁,和张轩松正式解除《行动一致合同》关系。

引起外界遐想连篇,弟弟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也被冠上了“分家兄弟”的名头。

永辉两兄弟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如果两兄弟的心都不齐,那么很可能就把辛苦打拼起来的产业玩脱靶。

说起分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永辉超市在2017年推出的子产业“超级物种”。

这个《超级物种》采用的“高端超市+生鲜餐饮+O2O”混合业态。

说白了就是将超市和线下餐饮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店铺。

而两兄弟,哥哥张轩宁认为应该把重心放在线下餐饮上,弟弟张轩松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线上服务上。

所以最后在股东大会上,两兄弟谈崩了!最后宣布了各干各的事。

对于公司业务,两兄弟也都各有侧重。

虽然明面上只是单纯的解除行动一致合同,表面风平浪静,实则却是暗流涌动。

很多人已经脑补了一场兄弟的“内斗大戏”。

弟弟张轩松

但是结果还没有内斗起来,两兄弟一手打拼的永辉超市却出了大问题!

2019年永辉超市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闭店潮”,至今已陆续闭店近400家,业绩上的持续亏损也让其市值蒸发超700亿元。

“这让人不得不猜测,国民永辉超市难道也做不下去了?”

“那么永辉超市这两兄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或者说是超市本身就存在问题?”

跟随着探长,一起来探个究竟……

01

找问题之前,先聊一聊永辉超市的发家史。

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宁和张轩松是亲兄弟,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哥哥张轩宁1970出生,弟弟张轩松1971年出生。

两兄弟虽说只相差一岁,但是性格却是截然不同。

配图

哥哥张轩宁从小性子比较沉稳,为人也也比较低调。

而弟弟属于那种雷厉风行,性格略显张扬,胆子大敢想敢做的人。

两兄弟的性格也就决定了,之后在永辉超市成立后,谁在大众面前,而谁在幕后。

永辉超市没成立之前,其实永辉董事长张轩松只是个卖啤酒的。

1990年19岁的张轩松正在读高中,成绩一塌糊涂。

毫不夸张地说,在班上属于倒数十几名的存在。

而哥哥张轩宁成绩弟弟要好一些。

张轩松一看这自己也没多大的希望了,心里想着:“自己倒不如,早点出去闯荡一番,多挣点钱,也比读书有用!”

所以读到高二,他就瞒着家里辍学了。

辍学后,他依旧每天准时外出,让家里人以为自己还在上学。

其实这时候张轩松已经在给自己物色工作了。

但是没多久他就露馅儿了,学校电话打到了家里。

在父母的一声声责备声中,最终张轩松还是把生米煮成了熟饭,来了个先斩后奏!

辍学后的张轩松一没学历,二没工作经验。

找工作对于他来说很难。

90年代,掀起了一股进厂打工热潮。

张轩松本来也想进厂打工,但是最后由于年龄问题被刷了下来。

那时候想进厂打工,可不是现在这么容易。

要经过层层的筛选,不像现在只要没大毛病,空有一身力气就行。

被刷下来的张轩松,只能找了一点体力活干,去砖厂当起了一名搬砖工。

没干多久,张轩松就吃不消了,恰巧这时候家里的一个亲戚给他介绍了一单生意。

就是搞啤酒代理的工作,不过要先自己花钱拿到代理权。

亲戚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只要你干这行干得好,3年就能让你买套房!”

张轩松二话没说,就直接把原先的工作辞了。

他心里想着:“现在这个社会想要搞钱,那么肯定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胆儿大的的张轩松,在当时直接找朋友东拼西凑,凑了三四万块钱,把啤酒代理商给接了过来。

也就是从这里,张轩松开启了他的商业之路。

02

成为了啤酒代理商后,张轩松的商业头脑逐渐活络了起来。

有一次张轩松出去推销自己的啤酒,意外让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当时他意外发现,福州当地的啤酒批发市场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就是凡是在当地批发市场,批发啤酒的商贩,你都得自己上门去拿货。

而且运费车费还你还得自己掏腰包。

张轩松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自己可以“送货上门”。

只要服务好,不怕没有客人,只要自己培养起来一批熟客,不愁这生意做不起来。

于是回家之后,张轩松就和合伙人商量抢占市场的对策。

最后张轩松和合伙人打出了,“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口号。

靠着张轩松的三寸不烂之舌,和优质的服务态度。

他直接抢占了大部分市场,连原先很多在其他批发商手里进货的商贩都被他给吸引了过来。

没用多久,他在啤酒批发市场站稳了脚跟。

当时也算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当时靠着代理啤酒赚的钱,他的身家就已经突破几百万了。

后来哥哥张轩宁,一看弟弟混得这么好,果断选择了加入。

从此兄弟俩二人便联手,打起了江山!

经过5年的工作积累,张轩松已经把批发市场玩得透透的了。

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资产和人脉。

1995年,张轩松把目光瞄准了零售行业。

他走进了当地几家势头正猛的超市,一看这客流量,就觉得有搞头。

九五年做超市的其实并不多,还有利可榨。

于是张轩松立即和哥哥敲定了一个方案,进军超市行业。

在1995年12月,张轩松开了兄弟俩第一家超市——吉乐微力超市。

主要经营范围主要是生活日用品。

因为生活日用品成本价低,而且每个人都需要,不至于滞销,比较保险!

为了抢占市场,兄弟俩推出了一个保险策略,打价格战!

自己可以先少赚一点,主要现在超市行业站稳脚跟。

那时候恒丰超市,和几家势头正猛的超市,一块毛巾卖到三块。

张轩松直接把毛巾价格降到了两块三到两块五。

所卖的东西都比这几家超市要便宜,更打出了“天天平价”的口号。

当时九几年啊,人们的消费水平都有限,这东西一样的,你家卖的便宜,那我自然去你家了。

凭借着价格战,兄弟二人用了3年正式打入了超市行业,并在超市行业站稳了脚跟。

03

3年后,张轩松提议扩大超市规模。

这时候他又把目光瞄到了福州的火车站。

他心里想:“如果把超市开在火车站,那么人流量根本就不用愁”。

抱着这个想法,兄弟二人在福州火车站开了一家超市,命名永辉超市。

就这样永辉超市正式诞生!

永辉超市诞生后,张轩松却想一口吃个胖子。

当时张轩松因为是做啤酒发家的,于是便决定搞啤酒生产自销一条龙。

自己生产的啤酒,拿到自家的永辉超市来卖。

抱着这个想法,张轩松兄弟二人成立了福州榕泉啤酒有限公司。

但是当时榕城的啤酒行业已经是强弩之末,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张轩松创立的啤酒品牌没干多久直接垮了,而手里的资金也全部付诸东流。

兄弟二人大眼瞪小眼,看着手里的资金一秒回到解放前,也是焦急不已。

最后兄弟二人四处借款,才让第一代永辉超市续上一口气勉强活了下来。

真正让永辉超市走上正轨的是2001年3月。

在这一年,张轩松打破了传统的超市经营模式。

在福州开了首家“农改超市”——福州永辉屏西生鲜超市。

将生鲜和农贸等用品相结合,放到自家超市来卖。

当时在福州这种超市类型也是首家。

同年4月,张轩松创办成立了福州永辉超市有限公司。

说起为何要做生鲜超市。

张轩松表现的很得意他说:生鲜“这是一块空白的市场,永辉可以避免和实力雄厚的洋巨头正面交锋。沃尔玛、麦德龙等洋超市不可能介入生鲜超市这一领域。这样永辉超市就少了很多威胁!”

不得不说,张轩松的确很有脑子。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永辉集团越成为了国内超市中的龙头老大。

更是把超市开到了全国各省各地,2009年,永辉超市开到了150多家。

2009年集团年销售总额超过了100亿元。

兄弟俩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断在各省各地,发展永辉门店,一副要拿下全国各省各地的超市市场的架势。

这简直不给其它超市留活路,当时很多超市一提起永辉都瑟瑟发抖!因为太强了。

04

凭借着财富积累,在2017年5月,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二人以231.9亿元拿下了《2017年新财富500富人榜》第69名。

而到2019年后,永辉超市仿佛陷入了魔咒,出现了“高开低走”的局势。

而在2019年,张轩松,张轩宁以142.8亿拿下了《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173名。

对比2017年,可以看见兄弟二人的资产出现了明显的缩水。

至于是虚报还是实报,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从2019年开始,永辉确实出现了问题。

根据过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

永辉超市全国的门店数量从2019年开始的1440家,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

2020年永辉门店减少了18.6%,到了2021年再度减少了7%。

而门店也从原先的1440家,跌到了1090家。

截止2022年8月23日,根据永辉超市官网数据显示,永辉剩余门店为1053家。

从2019年到2022年,总共关闭了387家门店。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相当于每一年都要关闭一百多家店面。

这种关店的速度,早已经已经超越了开店的速度!

2021年永辉超市年报中曾表明:“现在是前有狼后有虎。前面要面对互联网和社区生鲜的虎口夺食,后有沃尔玛人人乐的强力竞争,整个状况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烈”。

虽然永辉超市也曾想过要推出新业态来挽救损失。

比如2017年推出的《超级物种》就是一种混合的新业态。

刚开始《超级物种》受到了很多资本家的青睐。

这种新业态的店面开到了88家,但到了2019年,关到了仅剩6家。

可想而知《超级物种》也并没有受到大众的认可。

所以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虽然分家了各自投资各自感兴趣的产业,但结果没有一个赢家!

在市值方面,永辉也是一跌再跌!

2010年—2018年,是永辉的高光时刻!

2010年登陆A股后,永辉超市股价曾持续上涨,2018年还涨到了每股11.72元的高点,总市值一度高达1064亿元,被视为超市行业的佼佼者。

但到了2018年的年报显示,永辉超市净利润却首次遭遇滑铁卢,同比暴跌40.8%。

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永辉超市遭遇业绩亏损,营收910.62亿元,同比下降2.29%;当期亏损39.44亿元。

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资产负债率也大幅攀升至同比84.47%。

为了扭转颓势,今年8月8日,永辉超市宣布回购股票。

永辉称自当日起一年内,公司拟以自有资金4亿元至7亿元回购不超过1.5亿股,回购价上限每股不超过5元。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永辉超市称“回购股份计划将有效增强投资人信心,提振股价”。

但回购计划公布后,辉超市的股价也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截止2022年8月23日收盘,永辉超市每股报3.45元,市值为313.1亿元,与最高时的超千亿市值相比,“缩水”700亿元。

而2022年,在富豪榜当中也没发现张轩松和张轩宁的名字。

05

而在8月17日,永辉超市浦新店又宣布了停止营业。

这店铺据说还是永辉超市的一家老店,开了有一些年头了。

其实在网络行业的冲击下,很多线下超市也正在面临永辉的问题。

包括你什么沃尔玛,什么河马生鲜,还有新世纪等等,都有类似问题。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那么就是因为现在的时代和个个层出不穷的网络购物平台所导致的。

你想一下,现在买个菜都不用出门了,不用去超市挑选了。

各个网上超市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像什么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等。

直接在网上一键下单,送到家里来。

你说其他的生活日用品,什么淘宝,天猫,京东等等也在抢线下实体店的生意。

就算永辉也有线上业务,但是对比其他平台你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永辉的价格,对比其他超市,还要略贵一点。

现在是僧多粥少的年代,一样的东西别人卖的便宜,你家卖的贵,你会选择谁?

所以最终的问题还是大时代所趋所导致的。

张轩宁

不过永辉虽然关店铺的速度快,但不至于倒闭,毕竟基底摆在这里。

不过想要再次有新的突破,我怕也很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