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市又添37家省级乡村博物馆

 窗前有树905 2022-09-08 发布于浙江

唤起乡愁 振兴乡村

筑塘博物馆。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林 立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共389家。其中,台州有37家乡村博物馆上榜。加上第一批4家乡村博物馆,目前,我市共有乡村博物馆41家。

无论场馆数量还是门类,我市乡村博物馆在全省都占有一定分量。41家乡村博物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风俗文化、名人故居等不同主题。

这些主题丰富的乡村博物馆,承载了乡村历史与文脉,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乡愁和振兴乡村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还促进了文旅反哺,实现共富。

台州非遗文化,魅力无穷。

廖春妹,省级非遗“台州刺绣”传承人之一,创办了台州刺绣博物馆。馆内藏品跨越明、清、民国,涵盖四大名绣及全国各地其他绣种,涉及衣饰、肚兜、荷包、枕顶、云肩、靠垫、鞋帽、屏风、绣画,以及婚庆服饰等类目,其中不少为孤品。

台州刺绣的针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到抽、拉、镶、贴等200多种。台州刺绣也以独有的“雕平绣”而享誉海内外。这家位于椒江区前所街道椒北大街20号的博物馆,常年门庭若市,迎来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来我们这参观、学习的各界团体都有,大家在这里可以欣赏台绣艺术精品,领略台绣艺术,同时还能实际操作,感受这门古老技艺。台绣艺术,通过这间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廖春妹说。

同为非遗传承人,李伟育是夹苎脱胎漆艺领域的工艺大师,同时也是天弘造像博物馆的主人。他从14岁开始学艺,在这门技艺上下了50余年苦功。他在临海杜桥建立了天弘精雕工艺厂,工艺厂出品的夹苎脱胎塑像,不仅成了国内一大品牌,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国。

“这家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是我这些年搜集、收藏的民间佛像实物,有100多件。开设这间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近距离感受夹苎脱胎漆艺的魅力,我们也开设了课程,让孩子们动手尝试操作。我想通过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工艺的魅力。”李伟育说。

通过艺术、技艺,弘扬当代价值观,也是乡村博物馆的一大功能。

天台雷峰乡的青瓷博物馆,让古老的青瓷于艺术之外,承载了更重的现实意义。馆内设有陈列馆、传统工艺体验区、瓷片文化堆层区等,让游客得以直观了解传统制作工艺,同时将青瓷所蕴含的“清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质,与“赏青瓷、学清廉”的廉政文化相结合,建设成了廉政文化体验地。

通过乡村博物馆,将属于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展示,可以起到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并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展示路桥筑塘文化的筑塘博物馆,就提供了这样的氛围。

明清时期,沿海地区海溢时有发生,居民溺死无数,良田遭受海水侵吞。为抵御海水侵蚀,自明弘治年间,当地居民便趁严冬小水潮,筑塘保卫家园,一代代筑塘人用最简陋的工具,围海造田,共筑海塘14道,围垦陆域面积44.5平方公里。

筑塘博物馆位于路桥区蓬街镇入镇口向北150米处,是一家集文献资料、摄影图片、实物展陈于一体的展馆。进入馆中,扁锹、三角担、溜管、竹帘,每个实物和图片资料,会在你的脑海里一帧帧还原当时的筑塘场景。冬天,迎着海风,脚踩塘泥,筑塘人用泥弓取泥,泥弓入土三尺深,锯起河泥百斤重,随后,人们排起长队用溜板和溜管配合传递湿软的泥土。

在每种简易工具和详实图片资料前,你会发现,每一道海塘都凝结了筑塘人的智慧和血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