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1年,洛阳一建筑工地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地窖,地窖中填满了几

 king9413 2022-09-08 发布于广东
1971年,洛阳一建筑工地下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地窖,地窖中填满了几百吨粮食,专家们赶到现场勘察,结果却让人难以相信。

这一年,国家建设的焦枝铁路洛阳境内这段动工,那天工人们正在建设工地上劳作,突然有人叫道:“大伙快过来看,好像挖到古墓了?”,“这里也有”,这边刚停,那边又有人喊“这里也有”,一下整个工地沸腾起来,有细心人数了数,一共有十六个差不多的坑,难道是古墓群?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三个有建都历史的城市之一,要是在生产建设中挖到古墓或文物都不足为奇。

既然发现的大坑有可能是古墓,工地领导立马叫停工作,第一时间通知洛阳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

很快他们来到了现场,仔细观察后,凭他们多年的考古经验判断,这个十几个六边形的大坑,绝对不是古墓。

不是古墓那又是什么呢?大伙更加好奇了。

“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周围应该留下些线索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在场的几位专家也仔细地寻了起来,可是转了一圈,一无所获,一时间弄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建筑。

过了几天,文物部门决定挖掘这些不知道有没有价值的大坑。

本来以为就这十多个坑,结果却发现了283个差不多的坑,占地面积一共有43万平方米。

专家们给这些大坑一一编上号,然后才根据情况挖掘。结果在9号坑底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的石块,铭文开头的三个字“含嘉仓”道出了这庞大的建筑群的来历和作用。

“含嘉仓”,是隋朝建造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粮仓,《风起洛阳》这部被人们追捧的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得到那时这个最大粮仓的壮观。

隋朝是杨文帝结束魏晋南北朝动乱混局面后建立起的一个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稳定的朝代。

没有了战乱,人们能安居乐业,隋文帝推行息休养生,并大力发展农业,江南一带粮食的产量猛增,隋朝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隋朝当初定都西安。西安并不适合种植水稻,明智的皇帝建起粮仓,把江南华北一带的粮食运到帝都,贮存足够多的粮食,做生活和战备的需要。现在的国家要求存有贮备粮,看来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

那个时候交通工具只有马车,从江南一带把粮食运到帝都是怎样一个艰辛的过程,运输问题摆在眼前,难道没有更好的运输方式吗?

如果去洛阳看“含嘉仓”遗址,我们会看到“大运河”遗址。

那就是隋文帝时为了将粮食从江南运到关中,特意造的广通渠,到了隋炀帝还花巨资开京杭大运河,这样改善了运输条件,水路运输比陆路效率高了许多。

当时京杭大运河的建设是怨声载道,但我们不得不佩服隋炀帝的远见,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问题。

运河的开通使各地的粮仓也多了起来,其中就有含嘉仓。

史料记载:含嘉仓建于605年隋炀帝时期,建成之后没有启用,隋朝就灭了,到了唐代,唐高宗李世民才启用这个位于帝都城内的巨大粮仓。

说它巨大,那到底有多大呢?

1971年考古钻探、挖掘含嘉仓,探出粮仓287座,仓城总面积为43万平方米,可贮粮100000吨左右,占当时全国贮粮总数的46%,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粮仓。

发现粮仓时,有许多个还保留得完好无损,仓是保留下来了,那粮呢?历经了1000多年到底仓里的粮食是否还完好?

专家们在打开粮仓前都在想:“里面是否还有粮食?”,毕竟这个粮仓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1000年足以让很多东西化作尘土。

清理出粮仓后,专家决定挖掘某个粮仓,探究更多的秘密,仓的贮存量、仓内的粮食、仓的防潮措施怎么做?都是我们想知道的。

结果,粮仓的造型是大口小底状,像极平常用于贮物的缸。口径在10—16米,深在7—9米,最大的18米,深到12米,可以存粮200吨左右。

窖底夯实后再用火烘干土,再在底和周围铺上干草、木板、席子等隔层,再把收回晒干的谷子、粟等倒入,上面再辅席、垫草、再盖土,刻有铭文。

挖掘的粮仓大多保留有铭文,铭文上刻有粗米来源、入仓时间、授令官的职务,可见在管理方面也相当完善。我们看过的电视剧《天下粮仓》里的情节应该是当时管理的模式。

更让人称奇的当然是,打开盖仓的木板,发现粮仓里堆满的粮食,虽然都变成了硬块,但还可以见到一粒粒的谷粒,有的还保持着原来的颜色。

专家们把这种1000多年前收获的谷子拿去播种,三天之后居然在泥土中发芽,然后生长、抽穗,生命力亦然。

1000多年的时间,是不是只带走了岁月,其他的都不带走,这些谷子竟然保存了下来。

原来粮仓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会不会想到他们居然能把远古的物质留给子孙后代。

2014年含嘉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世人的赞赏和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