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读且思且成长】一次讨论引发的思考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2-09-09 发布于山东
一次讨论引发的思考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师报2011年3月16日刊“教育家周刊”)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山东省泗水县济河街道龙湾套小学 张学勇 添加时间:2011-3-15 15:55:00

   3月5日下午,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群里,一个老师的建议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
   江西王雪晴:“教育家周刊”改名最好。改成“教育管理周刊”。现在教育家哪有那么多啊!
   安徽庄华涛:严重不赞成!现在缺的不是教育管理的人才,缺的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家。
   江苏胥加洲:不赞成!正因为没有教育家,所以才呼唤未来的教育家成长,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山东范明刚:在我看来,提出“教育家”是为了引领更多的老师对于自己的教育生活、教育实践进行思考,有思考力的教师都可以称之为教育家。
   山东张学勇:不能把教育家的定义狭窄化了,只要愿意思考教育的教师都可以叫做教育家。
   山东范明刚:目前,很多的教育管理人员,多是采用行政推动,这种推动往往无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往往是用行政强迫教育。我认识的很多所谓的领导,往往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转述上级领导的讲话,只会说“要真心对孩子,要真心爱教育”,但是具体怎么做,他们是不知道的。
   江西王雪晴:教育家不能拉低标准。
   山东张学勇:抗议!教育家,更不能拔高。
   山东范明刚:“教育家”应该成为每一个基层教师的梦想,成为每位有思想力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
   山东张学勇:给基层老师一个梦想,给他们一个思考的动力和理由。
   江西王雪晴:可以叫“优秀管理人员”、“优秀老师”,叫“教育家”还不行吧?
   山东张学勇:优秀管理人员?优秀教师?那是政府封的;教育家,是公认的。我们不是教育家,但我们愿意思考,就是在做教育家应该做的事。
   山东范明刚:现在,让我们在现实中喊一声:“谁是教育家?”我想没几个老师或是领导敢说“我是教育家”!教育家的成长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成型,我想苏霍姆林斯基成名之前,他说的话,我们不能说完全是正确的吧!体制内的封号未必能代表真水平。只要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理论,并且能有效指导实践,影响到很多人,对于很多老师的教育生活形成一种推动的力量,我想这样的教师就可以称之为教育家了。我们首先不能自卑,要敢于张扬自己的风采。我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线教师就像是水中的鱼儿,我们拥有自己的班级,拥有自己管理下的几十个学生,拥有着院校派专家学者不可企及的丰富教育资源,这对于我们成长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个体自娱自乐式的研究往往使我们闭关自守,甚至成为一只呱呱叫的井底之蛙。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家,应该存乎于一线中。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新的一期《中国教师报》送来了,迫不及待翻开来看,呵,梁恕俭老师写的《教育家从哪里来》跃入眼帘,细读之下,竟然与我们争论的内容不谋而合。谁是教育家?教育家从哪里来?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只要愿意思考教育或者为教育思考的教师都可以叫作教育家。
   温总理不止一次地呼唤“教育家办学”,而处于最基层、最一线的老师们才是“办学”真正的“主体”。他们“拥有自己的班级、拥有自己管理下的三四十个学生,拥有着院校派专家学者不可企及的丰富教育资源”,他们接触到的问题是最直接的,对问题的思考是最实用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而从“高端”批量产生的教育家,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力”,但多少会脱离现实。真正的教育家得扎根教育最前线,从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有帕夫雷什中学作为他的实验基地,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作为他的助手,有直接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他的理论基石,几十年如一日,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再思考,再总结,最终成就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崇高地位。“教育家也应该来自'田间地头’,来自'摸爬滚打’,来自'芸芸众生’”。教育家的标准不应该拔高,范围应该更宽广一些,只要愿意思考教育的教师都能称为“教育家”。
   真正的教育家要耐得住寂寞,“板凳坐穿时,名扬喧嚣后”。
   “板凳须做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真正的教育家要耐得住寂寞,正像梁恕俭老师在《教育家从哪里来》一文中指出的:“树立教育家不是造星,选拔教育人才也不是选秀”。对于一名真正笃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当然不会为“教育家”的虚名刻意为之,他会坚持不懈地学习,丰厚自己的底蕴,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会随时随地思考,反思自己的成败,总结自己的经验。我最佩服的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已经年过半百的人了,仍然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不遗余力地执著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小学语文教师。他的课讲实效,不流俗,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他的文章讲实用,不做作,总能给我们许多启发。可以说,于永正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育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于老师名满大江南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吧!
   “教育家”应该成为每一个基层教师的梦想,成为每位有思想力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给最基层的我们一个美丽的梦想,给最基层的我们一个前进的方向,给最基层的我们一个思考的动力和理由。我们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渴望做伟大的事;我们不是教育家,但我们渴望做教育家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