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去世,终年84岁。在得知毛岸青逝世的消息后,一位熟悉他的老红军是这样评价他的:
毛岸青 毛主席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他的家庭和亲人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毛主席在谈及这一点时曾动情地说:“我们干革命就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下一代。”而毛岸青的童年,给这句话作了深刻的注解。 流浪期间被打中头部,留下后遗症影响一生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二儿子,1923年11月13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东乡板仓。在毛岸青刚满月的时候,毛主席就因上级命令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这以后,毛主席和杨开慧聚少离多。 毛岸青4岁的那年秋天,毛主席在参加完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后,就连忙将杨开慧、保姆陈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长沙板仓杨家。随后,毛主席奉上级命令去发动秋收起义。 杨开慧和毛主席分别后,独自带着3个孩子留在板仓坚持地下斗争,保姆陈玉英仍和他们住在一起。1930年秋,围攻长沙的工农红军撤退后,长沙反动当局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发起疯狂的反扑。 10月中旬,杨开慧不幸被捕入狱,毛岸青、毛岸英等人同入牢狱。杨开慧在狱中坚贞不屈,并于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 国民党反动派在杀害杨开慧后,在“斩草除根”和“放小鱼、钓大鱼”两条计谋之间采取了后者,允许保释。毛岸英、毛岸青等人被保释出狱后,被人送到板仓舅舅杨开智家中,和外祖母一起生活。 自从毛岸英兄弟几个来到杨开智家里后,他家门前屋后就时不时出现一些陌生的面孔,他们像鹰犬一样,贼头贼脑地窥视家里的动静。 1931年1月初,由于快要过新年了,那些不速之客也不像之前那样紧盯了。这天傍晚,一个陌生人突然来到杨家找到毛岸英的舅妈李崇德:“你是李崇德吧?我这里有一封杨开智先生的信。”然后从怀里取出一个包裹的十分严实的纸包递给李崇德。 李崇德连忙追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对方没有透露太多,只是说了句:“你不用打听这么多,只需要知道这封信是要交给你丈夫的。”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李崇德当即将这封信交给杨开智,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毛泽民的亲笔信。毛泽民得知杨开慧遇难后,3个孩子留在长沙随时都会有危险,因此请示党组织同意,将3个孩子送到上海。 经过一番周密安排,60多岁的外婆向振熙和20多岁的李崇德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随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不久后,兄弟几个被送到中共地下党办的上海大同幼稚园读书。非常可惜的是兄弟三个中最小的毛岸龙,因突然生病,发烧腹泻而去世,当时年仅4岁。 毛岸英、毛岸青(从左起) 后因上海地下党遭受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被解散,毛岸英兄弟被寄养在董健吾家,他们也饱受生活的艰辛之苦。董健吾的前妻黄慧光经常使唤毛岸英和毛岸青,还动不动打骂他们,最后两人受不了便逃了。 毛岸英后来回忆起那段凄惨生活时曾说:
更加不幸的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在流浪过程中,毛岸青由于被外国巡捕殴打过,脑部受到伤害,留下了后遗症,这几乎影响了他一生。 1936年,上海党组织和党中央接上了关系,党中央当即派冯雪峰赶往上海,重新组建上海党组织。冯雪峰来到上海后,告诉收养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地下党员:
后来,在董健吾等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借张学良部下,同时也是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取道法国,然后前往苏联。 1937年初,两兄弟抵达莫斯科后,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医院和伊万诺夫城的国际第一儿童医院等地学习。此时在国内,毛主席已经率领红军抵达陕北并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照片,毛主席看后喜出望外。不久后,有人要去苏联,毛主席便写了一封信托人捎去:
毛岸青:几十年没见到妈妈了
1947年10月8日,毛主席在写给毛岸英的信中开头部分是如此写的。那么究竟是谁的到来,竟然能令毛主席如此兴奋?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 毛岸英 当初毛岸英回国的时候,毛岸青还在苏联治病,他的身体一直不大好,毛主席对他也更加疼爱。因此,当毛主席得知毛岸青结束在苏联治病回国的时候,近20年没和儿子见面的毛主席显得格外激动。 1947年,毛岸青回国,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先后参与翻译了斯大林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五六本书。因为毛岸青的俄文功底深厚,翻译能力很强,因此在事业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毛岸青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在爱情方面却一直不如意,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认真地和毛岸青谈了一次心,他对儿子说:“你谈恋爱找对象,不能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你只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这样就会顺利很多。” 毛岸青点点头没有说话,毛主席继续说:“你最好找一个工人或者是农民出身的,这对你有些帮助。你不要要求太高,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要不高兴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啊?” 虽然毛主席是国家领袖,但他却一视同仁,不会要求孩子们找富贵人家出身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林彪为儿子找女朋友,还大搞“选美”之类的活动,两人一对比,毛主席交给历史和人民的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家庭生活的这些细节或许比那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故事情节更令人感动,更彰显人格的无穷魅力。 那个时候,机关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都会举办一场舞会,而跳舞对从小生活在苏联的毛岸青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他每次都在舞会上成为中心人物。 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不普通之处则在于毛岸青不是普通人,而是毛主席的儿子,再加上毛岸青是一个单身汉,因此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紧接着,这些闲言碎语传到了江青的耳中,她本就不喜欢毛岸青,于是便接着这些事找毛岸青的碴儿。 尽管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严厉地批评了江青,但还是对毛岸青心理上产生了打击。毛主席忙,没有时间和他谈心,最关心他爱护他的哥哥毛岸英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再加上他感觉自己的爱情好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自己的心思该和谁倾诉? 就在毛岸青十分脆弱的时候,江青突然找事,这也令本就不能受刺激的毛岸青一下子又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后来,毛主席在医生的建议下将毛岸青送去苏联治疗。 这是毛岸青第二次去苏联,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他是去治病的,而且只有他自己。没有哥哥陪在他的身边,和父亲也越来越远,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母爱的毛岸青,内心更加孤单,尽管病情得到控制,但他内心深处还是郁郁寡欢的。 刘思齐、毛岸英 1955年,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她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看望毛岸青。毛岸青和嫂子谈心,提出想回国的要求,并通过刘思齐给毛主席带去一封信。 毛主席看了毛岸青的信后,当即同意他回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毛岸青回国后并没有去北京,而是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前往大连疗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毛岸青的身体越来越好,病情也不像之前那么严重了。 1957年夏,毛主席专程来大连看望毛岸青,在得知儿子病情大有好转后,他十分高兴。毛主席和毛岸青亲切轻松地谈了很长时间,毛岸青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在谈话中,毛岸青突然对父亲说起自己前几天做过的一个梦:“爸爸,您说怪不怪,我前几天做了一个梦,居然梦到妈妈了。我几十年都没有梦见妈妈了,前几天她突然来了,笑眯眯地和我说:'孩子,我不能给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好好练字啊!’”说完,毛岸青早已泪流满面。 坐在一旁的毛主席听完毛岸青的话,沉默了许久,只能酸楚地听着毛岸青轻轻的抽泣声。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毛岸青的抽泣声渐渐停了下来,毛主席递给他一张信笺,说:“岸青,这是我前不久写的一首词,你看看。” 毛岸青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信笺,读了起来:
在毛岸青断断续续的读声中,毛主席不停地抽烟,他在沉思,也在还念。当毛岸青读完后,毛主席对他说:“这首词是我在5月11日写给你母亲好友李淑一的。” 李淑一是长沙第十中学的老师,她不但是杨开慧的至交好友,其丈夫柳直荀烈士也是毛主席早年的战友。 岸青一夜惊梦,引起毛主席的无限思绪。从1927年分别到如今的1957年,已经过去整整30年了,毛主席和杨开慧这段令人悲伤的爱恋,如今也只剩下毛岸青这唯一的骨血。 毛主席看着病中的儿子,又想起逝去的杨开慧、毛岸英和毛岸龙,为人父、为人夫的毛主席怎能不惆怅,内心怎能不痛苦呢? 毛主席促成毛岸青婚事在这次谈话中,毛岸青除了说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还告诉父亲:“爸爸,我想找一个女朋友。医院里有个女护士对我还算不错,但我拿不定注意,不知道她是因为我是你的儿子才对我好,还是其他的原因……” 毛主席听了儿子的话没有表态,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后来,毛主席请警卫处的徐永福去大连医院看望毛岸青,顺便对他口中的那名女护士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毛主席认为女护士不适合毛岸青,便再次找儿子谈话。 毛主席对毛岸青说:“这个姑娘就算了吧,另外找个合适的。”但在这之后,毛岸青的病情又出现了波动,这也令毛主席格外牵挂。尤其是毛岸青的终身大事更令毛主席操心,他经常写信问候,鼓励岸青一定要安心,切勿急躁。 其实自从毛岸英去世后,毛主席的亲家张文秋就有意和毛主席再续亲缘,于是她趁着刘思齐的妹妹邵华放寒假的机会,将她带去大连疗养,多多少少有些相亲的意思。 有一次,毛主席试探性地问儿子:“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令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这一问刚好问到了毛岸青的心上。其实毛岸青对邵华心仪已久,但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便没有表明心意,只在哥哥毛岸英的面前说过:“如果我找对象的话,就找嫂嫂的妹妹邵华!” 毛岸青还记得他第一次见邵华的情景,当时是在中南海丰泽园,那是的邵华还是一个头扎两个羊角辫的小姑娘,既活泼又可爱。由于邵华经常跟着毛岸青和刘思齐来这里玩,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叫她“跟屁虫”。 如今邵华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可以说是风华正茂了。于是毛岸青在父亲的鼓励下,主动给在北京读书的邵华写信,诉说自己的感情;而邵华对毛岸青也是有好感的,她在收到对方的来信后也频频回信。 邵华、毛岸青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通过书信交流,慢慢地,两颗火热的心跳到了一起。不久后,毛岸青的病情得到好转,他还主动提出要离开疗养院,出来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1960年暑假,已经从苏联回到北京大学读书的刘思齐,正准备利用学校实习的时间,和妹妹邵华一起去大连看望毛岸青。当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让熟悉情况的徐永福陪她们姐妹俩同去,还吩咐刘思齐带一封信给岸青:
毛主席给毛岸青写这封信的时候,岸青37岁,毛主席也67岁了。男大当婚,这个年纪对毛岸青来说也不小了,他的婚姻大事,怎能不让毛主席操心呢?长子毛岸英在10年前牺牲了,他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 毛主席在信的开头称呼毛岸青为“岸青我儿”,其中饱含着多少沧桑,多少爱啊!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无法亲自看望生病的儿子,他只好委托刘思齐和邵华等人去探望。而这次相聚也令毛岸青和邵华确定了恋爱关系。 为了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毛岸青,邵华将自己的学籍从北京大学转到了大连师范学校。平常她在学校读书,一到星期天就到疗养院照顾毛岸青。由于两人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多,彼此袒露心扉,互诉衷曲,很快他们就给毛主席写信,要求在大连结婚。 不久后,毛岸青和邵华结婚了,他们的婚礼由大连市委、市政府主持,场面隆重且简朴。远在北京的毛主席没办法来大连参加儿子的婚礼,但他送给邵华一块手表,同时为他们的新家赠送了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1962年春,毛岸青和邵华夫妇返回北京后,毛主席十分高兴,随后风趣地对两人说:“新媳妇总要回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 就这样,毛岸青和邵华带着父亲的嘱托,先到板仓祭扫了母亲杨开慧的陵墓,然后又到韶山看望了乡亲们。随着毛岸青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好,邵华也越来越想念原来的学校和专业,因此回到北京后,她又回到北京大学继续学习。 由于拉下的课程太多,再加上邵华和毛岸青有一点小争吵,她心里格外着急,也因此病倒了。邵华忍不住将自己的病情和烦恼向父亲诉说,为了宽慰儿媳,毛主席很快回信:
《上邪》是汉朝民歌《饶歌》第16曲,毛主席让邵华读这首词,就是要告诉儿媳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鼓励她坚强一点,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像古代女子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那样追求事业。毛主席让邵华既要以事业为重,又要坚信美好的爱情。 邵华也是一个聪明人,她自然明白毛主席的意思,从这以后她更加坚强,也变得更加开朗和豁达了。 毛主席、杨开慧和毛岸英,这三人是毛岸青最最思念的人。在毛岸青身体还算可以的时候,他多次回到板仓祭奠母亲,每一次都要在母亲墓前留影。当他含泪为杨开慧扫墓的时候,在签名簿上写下看“杨岸青”三个字。大家都以为毛岸青写错了,殊不知这是他对母亲的思念。 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喜得贵子,毛主席也“升了一级”,并为孙子取名为“毛新宇”。 1990年是杨开慧牺牲60周年,毛岸青一家专程回到湖南长沙板仓为母亲扫墓。2006年9月,为了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毛岸青和邵华共同撰写了纪念文章《彩云长在有新天》,其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邵华曾这样深情怀念他:“我们一起生活40多年,失去他我万分悲痛,平时只感到他的亲切,回过头来才知道他的伟大,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他这一生是伟大且平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