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2022-09-10 | 阅:  转:  |  分享 
  
判断下列诗歌哪首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哪首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
恰啼。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情感的抒情方式。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第
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抒情手法(1)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
头杨柳色”。(2)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见陌头杨柳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借古讽今:诗人往
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1)或以古讽今,讽喻现实,抒发夕盛今衰的感慨;(2)或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发怀才不
遇的情感;(3)或列举历史上失败的典型,劝人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
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抒情手法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的一种
表达技巧。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和相反的次要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同:
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异:两种事物地位不同。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区分对比与反衬的方法:
(1)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2)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的是衬托;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3)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被
衬托的事物可以不出现。对比与衬托的异同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把过去的“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的“唯有鹧鸪飞”的荒凉景象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3)抒发
了诗人夕盛今衰的历史感慨。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纲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二、
鉴赏表达方式三、鉴赏表现手法四、鉴赏构思立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判断下列诗句的修
辞手法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9、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10、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3、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歌中常用的修辞
手法1、比喻2、拟人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
8、双关?9、对比10、用典11、互文12、反复?1、比喻:化虚为
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2、拟人:使物人格化,增强语言的亲切感。3、对偶: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4、对比:把两种事物对照比较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5、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6、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的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7、双关:言
在此而意在彼8、互文:内容上互相补充,行文简洁。一、修辞手法9、反复:加强语气、强化感情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
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11、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表达强烈感情。一、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
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修辞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
辞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怎样用了这种修辞手法。(3)此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诗
后问题。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
鳞居大厦。 问题: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长
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1、联想2、想象3、象征4、衬托5、对比6、用典7、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对
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1
、正侧结合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手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静衬动:以
静态的景物来反衬动态的景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动静结合: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手法。【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
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结合”;1、动与静[全国卷]雨后池
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
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
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
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3、虚
与实诗歌中的“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青冥浩荡不见
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
中的“虚”?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中的“虚”?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伸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虚实结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
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
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
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
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全国卷)白描手法与细描手法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
染烘托。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白描手法与细描手法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划的
精雕细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
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抒情手法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说明。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2)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间接抒情:多数
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表达的。它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植物、动物或事物,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借景抒情的“情”专指快乐、悲伤、热爱、憎恶、赞美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指品德、情操、志向、精神、愿望、要求等。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