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婢女实录:婢女的情感与婚姻独具特色,主家收纳或转手他人

 svdk 2022-09-10 发布于辽宁

历史有温度、生活有态度、认知有深度

文章图片1

“及笄而嫁”是一个女子自然的生命历程。作为特殊女性群体之一,婢女的情感与婚姻又“独具特色”。

20世纪30年代的《玲珑》杂志开辟有“法律顾问”专栏,向人们提供法律方面的问题咨询。

有婢女去信称,她自幼被人拐出,卖给人做婢女,过了10年的牛马生活,如今已23岁,“不愿再度牛马生活,欲想择夫出嫁,主人不肯答应,将当作货物卖重价,如私自出来,又恐受法律裁制,惧而未行,不知用何法可以脱此生前地狱”。

“法律顾问”给出的答复为:“蓄婢为法令所禁,主人对所蓄婢女,并无监护或保佑之权,司法院有解释可援,既已成年,订婚结婚,尽可自主。”

民国时期,“婚姻自由”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图片2

通过“买卖关系”进入蓄婢家庭、“丧失人身自由”的婢女,是“律比畜产”的奴婢。

清代时,法律规定,奴婢“婚配俱由家主”。民国时期,婢女买卖的契约中,也多写明“及岁婚配”“皆由主人作主”的字样。也就是说,蓄婢家庭有权决定婢女什么时候出嫁,以及嫁给什么样的人。

民国时期,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天赋人权思想、西方家庭制度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激进分子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讨论也风起云涌。

多数女性青年认识到,要想解放,就要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婢女群中,虽不乏以“自身得为候补姨太太为莫大之荣幸者”,但不愿给人做妾者也大有人在。

不过,如果婢女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诉求,有的蓄婢家庭也会尊重婢女的意愿,不予强求,政府也会尊重和支持她们的意愿。

文章图片3

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并不是所有婢女的情感诉求都会得到支持。

婢女多出身于贫寒家庭,社会身份地位较低,在为婢的日子里,“虽然主人家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属于自己的,但走过的这一遭,却可能使她的眼界高起来。已经看惯了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一时又怎能忍受贫苦的日子”。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婢女也会关注一个人的知识与人品。

婢女到了一定的年龄,总要为自己以后的生活考虑。一般情况下,她们的婚姻出路主要有三条

一、被主家收纳为妾

清末民国时期,女学的发展,促使妾的出身发生了一定的改变,1920年,吕思勉在《沈游通信》中记述沈阳一夫多妻之俗时称,“女子师范毕业生,为二太太、三太太……者颇多,人亦不以为异也”。

即便如此,婢女被收纳为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一些家庭买婢女的目的,就是为纳妾做准备。

主人与自家婢女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对婢女的性格、人品有深入的了解,这为他们收婢为妾增加了一定的安全感。

文章图片4

尽管有许多婢女以“自身得为候补姨太太,为莫大之荣幸”,但为妾之路实在不好走。有的婢女满心欢喜地认为,被主人收房为妾后,她们就可以不再受人指使,不再过“下人”的生活,但往往事与愿违。

许多资料表明,主家在收婢为妾时,多表现出漫不经心。

对男人而言,他们并不在意婢女本身,而在意的是婢女能延续子嗣的生育大事。有的主人对婢女极其轻视,甚至连敷衍形式都懒得去做。

这样一来,婢女即使被收房为妾,在主家的地位也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在主家,她们依然是使婢,即便年长。

文章图片5

二、转为他人之妾

那些被主人转赠或转卖给他人为妾的婢女,生活状况也并不会很乐观。

她们的婚姻,是听从主人去包办:嫁猪嫁狗,她们自己已是绝对没有权利过问的,生得俊俏的,主人更视为奇货,只顾获利厚,便不惜践踏她们人格,而强迫她们充当人妾,她们既饱受了奴隶生活的痛苦,还要供人们的玩弄,与遭受大妇的欺侮,这是一件何等伤心的事!

当然,婢女个人的性格、知识、能力在她们的婚姻生活中也会有所体现。

有些婢女为妾是身不由己,有些婢女乐于为妾。

主人将婢女纳为妾室或转送他人为妾,所看重的多是婢女的年轻貌美、身强力壮,能传宗接代。

尽管对某些婢女来讲,在一些富裕之家为妾,没了衣食之忧,但是,要想有稳固的家庭地位,却有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她们自身的努力,尽心尽力地去经营自己的为妾之路。

文章图片6

因为民国时期的许多家庭中,男人的“大老婆”往往还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进家的,双方也大多是门当户对,有时,“大老婆”还可以为男家增加资产,提高社会地位。

显然,婢女在这些方面均无能为力,尽管有的婢女原先生活在较为富贵的家庭。从婢女所具有的背景和经历看,她们要想追上大老婆的家庭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大老婆的嫉妒和刁难,也给婢女的为妾之路添了一层阴影。在家中低下的地位,使得她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丈夫甚至家人可以不负责任地将她抛弃。

三、嫁为人妻

婢女到一定的年龄,就由主人作主,嫁到合适的人家去。

所谓“合适”,无非是指相同的身份和地位,因为像“这样身份的女子,没父没母,除非看在她主人的份上,一般是很难嫁到像样的人家,获得个好归宿的。大多情况下,可能都是嫁给一户穷人家,可说是从哪里来的,又回哪里去了”。

虽然“婢作夫人”含有贬义,有讽刺的意味,但也并非都是如此。

文章图片7

在嫁为人妻的婢女当中,能过上如此富足美满生活的事例并不多见,多数人虽不算美满,但也还算不错,因为没有资料去证明她们过得不好。嫁为人妻,不再受人指使,能够有自己自由独立的生活空间,是多数婢女向往的婚姻形式。

对婢女群体而言,嫁作人妻是她们理想中的归宿,但个体之间总是有差异。

由于个人性格的差异,这种婚姻依然充满了变数。

文章图片8

尽管婢女的婚姻状况有幸与不幸,对她们而言,嫁人可能并非是一件惊喜之事,但对大多数婢女来讲,除了结婚,她们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民国时期社会上不幸的婚姻比比皆是。婢女的婚姻状况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一个人的生活中总会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变数,有些婢女婚后并非注定悲惨。有的婢女以婚姻为契机,成功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提高了身份和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