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1936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和红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曾多次遭到国民党军进攻。这里面最有名的,当然是1930-1934年,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其中前三次反围剿毛泽东领导,第四次周恩来、朱德领导,都打赢了。第五次王明等人搞左倾冒险主义,死打硬拼,最后输了,被迫长征。这几次反围剿历史课本上都有,大家应该都记得。 但是在这之前,毛泽东在江西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扛了国民党军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这个可能大部分人就不知道了。以至于网上看到这个话题,有人还评论说“历史课睡觉去了吧?什么进剿,明明是围剿!” 所以咱们先确认下这几个概念。进剿、会剿和围剿有啥不同? 简单说,进剿,就是最初红军实力弱小的时候,国民党看不起他们,觉得就是一般的土匪作乱。于是随便一个地方小军阀就敢前来“剿匪”,采取的策略基本上就是从一个方向进攻,“长驱直入”,这个叫“进剿”。对井冈山四次进剿,都是当时盘踞江西省的赣军,实际上是云南军阀朱培德的滇军部队。兵力一般不多,就几千人。 后来几次进剿都被打败,损兵折将,国民党这才觉得红军和土匪战斗力不一样,凭一个省的力量恐怕难以消灭。由于井冈山在江西、湖南交界处,所以就由江西和湖南两省的地方军联合、会同作战,称为“会剿”。兵力一般万把人到几万人这个量级。 至于后面的围剿,则是红军壮大之后,蒋介石意识到不妙,调集中央军前来,统一调遣,从四面围攻根据地,这个叫“围剿”。围剿兵力是十万起步,一百万封顶。 另外,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都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五次围剿则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两个根据地也是有区别的。简单说就是第三次会剿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丢了。 本文就为大家概括介绍下这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5000余人,遭到国民党军围攻后失败,剩余1000余人经过三湾改编,缩编为一个团,退往井冈山地区,又联合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军,与营连级的国民党军数次交战。到1928年初,以宁冈为核心,包括遂川、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1928年2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命令27师师长杨如轩出兵首次“进剿”。杨如轩出动了81团的全团,以及79团的两个营,总兵力大约两三千人。 当时红军这边的兵力,一是秋收起义部队退下来,经过三湾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不到1000人,二是袁文才、王佐部改编的第二团约500人,加上收编部分游击队,总兵力1000多人,再加上少数赤卫队等协助。 双方从兵力上相差不算太大。装备上,由于第一团本来就是秋收起义部队5000人打残了退下来的,武器不少。国民党军优势主要在建制,以及他们背后有国民政府这个靠山。所以这也算毛泽东打过比较轻松的仗了。 战前,工农军主力第一团在遂川,第二团在宁冈。杨如轩自带81团和79团一个营进攻万安,威逼遂川;七十九团的另一个营进宁冈新城。这是想强对强,弱对弱,和红军拼。毛泽东当然不会这么拼,而是田忌赛马,直接把一团从遂川调回来,汇合二团,全军1000多人揍79团一个营(加上县保卫队也才500人)。这不是欺负人么。2月18日凌晨,战斗打响。毛泽东还玩了个“围三缺一”的招数,很快全歼一个营国军,毙伤300多人,俘虏100多人,击毙营长,活捉县长后处死。杨如轩一看损兵五分之一,赶紧缩回去了,第一次反进剿得胜。 (杨如轩) 毛泽东前脚刚打胜仗,上级就派人来瞎指挥,撤了毛泽东书记的职务,又强令第一师的两个团出兵湖南策应南昌起义余部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结果,井冈山内部空虚,敌人趁机反扑,损失惨重,史称“三月失败”。另一方面,湘南起义也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部掩护朱德、陈毅等率领的万余人马(骨干是秋收起义残部,大部分是农军)退到井冈山。 朱德、陈毅等来后,红军实力大增,于1928年4月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教导大队长兼士兵委员会主任,下属三个师九个团,总兵力一万余人,不过武器装备较少,按陈毅的说法枪支只有2000多支,后来因为补给困难,又把其中五个团(基本应该都是湖南农军)调回湘南。因此工农军主力就是四个团,估计兵力五千人左右。四个团中,南昌起义部队为骨干的28团是绝对主力,秋收起义部队的31团和湘南起义农军的29团次之,袁文才王佐的32团实力最弱,但最熟悉地形。 这时候,蒋介石又下令江西国民党军发动第二次进剿。四月底,杨如轩率领27师全部,即师部和79、80、81三个团,总兵力大约是六七千人,猛扑过来。这次双方兵力差距依然不大,但因为工农军新补充的部队枪械奇缺,国军装备明显好得多。 杨如轩依然狂妄,三个团兵分三路排开(国军老战术分进合击)。毛泽东以32团(袁文才、王佐部)留守根据地,自率31团(秋收起义余部为主)截击敌79团,朱德率28团(南昌起义余部为主,团长王尔琢,林彪是一营长)、29团(湘南暴动农军编成),先在五斗江伏击81团,将其击溃,然后趁势追赶,冲破80团的阻击,吓得杨如轩带27师师部狼狈而逃。79团也不战自溃。第二次进剿被打破,红军击溃敌人一个团,缴枪300多支,攻占永新县城。朱毛会师后取得首胜,根据地进一步扩大。 蒋介石闻讯,令江西军阀加紧进攻红军根据地。朱培德遂于5月中旬再发动第三次进剿。这次出动兵力包括杨如轩27师全部(3个团),以及第7师和第9师各一个团,总兵力5个团约一万人左右。而红军依然只有四个团约5000人,装备比上次稍微好一点有限。 国军依然兵分两路,27师师部、79团和9师27团一个营进攻永新,其余近4个团进攻宁冈。面对强敌,毛泽东决定还是先打弱敌,并用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于是,毛泽东先派朱德率31团1营和28团,于5月 16日奔袭湖南省的茶陵高陇,歼敌数百人。永新的杨如轩一看,以为红军主力去了湖南,当即命主力近四个团赶紧进攻宁冈,又命79团前往西乡,自己带师部和一个营坐镇永新城。 毛泽东见调动了敌人,便令29团、32团及地方武装阻拦敌军主力,朱德率28团与31团一营火速从茶陵赶往永新。朱德部一口气行军 130多里,18日傍晚到永新附近草市坳的黑栋山设下埋伏。次日,全歼敌79团,击毙其团长,随后乘胜兵临永新,杨如轩耳朵被子弹打穿,在卫兵保护下逃走。国军主力近4个团听说败讯,吓得急忙逃往吉安。 第三次反进剿,共歼敌一个团,缴获山炮2门,迫击炮7门,大批枪支弹药和大洋20余担,大获全胜。随后,湘赣边区特委成立,毛泽东任书记,陈毅接任第四军书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红军第四军。 第三次进剿失败后,朱培德不甘失败,于6月又发动了第四次进剿。因为杨如轩27师之前损兵折将,几乎丢了一半兵力,因此这次改由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兵力为9师加27师,总共5个团。虽然团的编号大致和上次进剿相当,但上次是一个师加两个团,本次是两个师,加上9师素称彪悍,综合实力比上次还要强点。国军总兵力约一万人上下。而红军兵力经不断激战,还略有减少,还是五千左右。 (杨池生) 国军兵力虽多,但27师三次进剿失败,损兵半数,已成惊弓之鸟。因此,9师长杨池生率9师师部及27师的80、81两个团坐镇后方,27师长杨如轩率9师的25、26、27师向宁冈进攻。其中最精锐的27团进攻新七溪岭,25、26团进攻老七溪岭,杨如轩的前敌指挥部即师部设在老七溪岭旁边的白口。 红军这边,朱德、陈毅率29团及31团一营迎战敌27团,王尔琢、何长工率28团在老七溪岭迎战敌25团和26团,袁文才率32团和赤卫队埋伏,准备突袭敌军前敌指挥部。毛泽东自率31团三营监视湖南方向敌军。 1928年6月23日早晨,两处激战同时打响。鏖战到中午,朱德、陈毅率29团及31团一营,将精锐的27团死死挡在新七溪岭,王尔琢率28团则占据要地,将25和26团打得节节败退。这时,袁文才率32团及赤卫队突袭27师师部,杨如轩已是惊弓之鸟,抱头鼠窜。袁文才趁机挥军夹击25团和26团后方。25团和26团群龙无首,腹背受敌,跟随杨如轩溃逃往永新县。28团立刻转向新七溪岭后面杀去,汇合朱德所部,在下午三四点将敌军精锐27团围歼。随后红军追到永新,吓得杨池弃城而逃,红军占领永新全境。 (袁文才) (王佐) 第四次反进剿,歼敌一个团,缴获800支枪,此后,边区拥有宁冈 、永新 、莲花三个全县,吉安 、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 ,酃县东南部,面积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50万,为边界全盛时期。 不过当时上级领导的一贯作风,是稍微有点成绩马上就浪起来,他们立刻要求井冈山的主力部队出击湖南,攻打湘南。毛泽东再三陈述去湖南没好处,但上级不听。最终,朱德等率28团、29团出击湖南。这支部队离开根据地后,既遭遇强敌,又发生内讧和叛变,最终29团几乎全灭,王尔琢也牺牲。 (王尔琢) 这时候井冈山只剩下31团和32团,非常空虚。国民党方面立刻在7月发动湖南、江西两省的“会剿”。第一次会剿规模很大,有湖南来的吴尚第八军,江西的王均、金汉鼎、胡文斗所部,总兵力十多个团,差不多两万人上下。就算红四军全军在,也是相差悬殊,更别说现在只有两个团一千多人。这种架势下,打正规战明显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干脆彻底放飞,打游击战!于是让袁文才带32团守宁冈,自己带31团兵分数十路,采用游击战昼夜骚扰,把十几个团的敌军困在永新一带。后来国军发生内讧,王均和胡文斗自己打了起来,金汉鼎也只能龟缩永新城中。第一次会剿又被击败,但根据地也丢失了永新等地盘。 这时候八月失败消息传来,毛泽东带31团一部去迎回朱德的28团,根据地兵力更加空虚。湖南、江西两省国军又发动了第二次“会剿”。这次会剿出兵少于第一次,包括湖南部队吴尚部1师全部及2师一个团,共计4个团加师部;江西部队3个多团。总兵力相当于8个团,约一万多人,由于先前损失太大,这些部队心不齐,真正积极进攻的只有湖南的3个团和江西的一个团。但红军这边只有31团一部和32团,才1000多人,实力更是悬殊,而且毛泽东也不在。 最终红军决定,由31团团长朱云卿带31团一营和部分赤卫队守黄洋界。袁文才带32团一营骚扰敌军后路,王佐带32团二营守其余四个哨口。8月31日,吴尚部第一师的3个团先发动了进攻。黄洋界地势险要,大队不能展开,红军又修筑了工事,布置了陷阱,因此用一个主力营竟然挡住国军一个师的多次冲击,大半天不能得手。下午,红军搬来一门迫击炮,命中国军指挥部。国军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吓得连夜撤退。江西的一个团国军闻讯也赶紧溜之大吉。第二次反会剿又取得胜利。 9月,毛泽东、朱德带着31团一部及28团回到根据地。此后几个月,红军又几次击败前来扰袭的国军,更有两个连国军主动起义。28、31、32三个团进行了整编,总兵力恢复到5000余人。林彪成为28团团长。12月,彭德怀带领平江起义的余部800余人加入。红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左右。 这时,国民党湖南、江西两省又在策划第三次“会剿”,于1929年初正式发动。这次会剿兵力强大,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派出6个团,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派出4个旅12个团,总兵力18个团约3万余人,分进合击,层层包围而来。国军总兵力是红军的五六倍。 面对强敌,红军决定外线作战,“围魏救赵”。于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主力28团和31团3000多人在1月14日离开井冈山,跳出外线作战。根据地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改编成四军30团)及袁文才、王佐的32团合计2000多人,还有一些独立部队及地方武装坚守。1月下旬,国军“会剿”部队以何健为前线总指挥,调集10多个团,向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三大隘口猛攻。彭德怀等以两个不满编的团,与十倍之地浴血奋战几昼夜,最终到30日,三大隘口先后沦陷,彭德怀率数百人突围而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至此被敌人攻占,第三次反会剿失败。 以上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四次反“进剿”和三次反“会剿”的过程。简单来说,这几次战争涉及地域有限,最多不过数县之地;投入兵力不多,我军只有几千,敌军最多也就几万。但在战役中,“敌分我合”“先打弱敌”“声东击西”“千里奔袭”等毛泽东军事常见手法已经层出不穷。除了运动战之外,也有一团人扰袭“围困”十几个团的游击战,还有一营硬挡三团的黄洋界保卫战,可以说战术过程非常丰富。 |
|
来自: 林涛jc66yw16cc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