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为什么相比李自成,洪秀全能和清朝周旋十多年?

 人文之光 2022-09-11 发布于辽宁

李自成、洪秀全,分别是明清王朝时期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农民军领导者。但是,李自成的大顺朝从入主京城到被清军驱逐,前后不过一个多月。随着李自成败退出京城没多久,李自成也被士绅武装杀死。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却也和清朝周旋长达十四年。

那么,为什么相比李自成,洪秀全能和清朝周旋十多年?

1、主观因素

从主观方面角度来说,洪秀全和李自成的各自预期是不同的。

对于李自成来说,在崇祯帝自杀之前,李自成的想法一直是“待价而沽”:仿佛《水浒传》里面的宋江,通过自身实力来胁迫朝廷招安自己。李自成也自知自己没有安邦治国的能力,所以,李自成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考虑过建设一个新王朝。因此长期以来,李自成保持“流寇模式”,几乎很少考虑建立根据地。

按照李自成的设想:自己兵临城下以后,崇祯帝必然会招安自己,这样自己也算有个台阶下,还可以保证一辈子荣华富贵。崇祯帝自杀后,李自成这才意识到事情有些失控,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好硬着头皮接盘明朝在北方的地盘。

不过,治国和管理公司一样,不具备管理能力,是装不来的。因此李自成的大顺朝开张没几天,各地士绅、前明官僚就对李自成深感不满,并且认为李自成还真没有当天子的能力。事实上,吴三桂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请清军入关。

洪秀全并非如此。

从宗教史角度来看,其实拜上帝教和白莲教、中土明教类似,都属于秘密宗教。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初期到底是什么心态,小编不得而知,但随着金田起义以后,洪秀全就压根没考虑和清朝讲和。可以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后,定位就很明确:那就是自己的太平天国,和清朝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因此洪秀全(这里可以代指太平天国高层,包括杨秀清)也考虑过根据地建设:虽然太平天国行政管理水平比起当年的朱元璋、陈友谅甚至明玉珍都不在一个层次上,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洪秀全也算积极经营江浙地区。同时,太平天国也在很早的时候宣布,“乌隆江省”(即黑龙江省)等边塞省份,也是太平天国的法理版图。从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方面对取代清朝的态度。

当然,太平天国也并非口嗨,为了取代清朝,同时也证明太平天国不甘偏安南方,洪杨朝廷还专门派遣北伐军,攻打“罪隶省”(直隶省),打算彻底端掉清朝的统治中心。

因此太平天国和大顺朝主观态度差异很大,态度决定了太平天国要比大顺朝长久。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上,李自成入主京城没多久,吴三桂就打开山海关,请清军打击李自成,同时,各地士绅也纷纷组织队伍打击大顺军。在南北夹击之下,大顺朝很快陷入崩溃。大顺军残部则参与了南明的抗清事业中。

洪杨起事期间,清朝不论是吏治还是军队,都已经十分腐朽,因此清朝在初期,能指望上的武装,也只剩下士绅武装(比如湘军)。不过,即便如此,湘军起初面对太平军,也是屡战屡败。

当时的西洋势力对清朝、太平军交战宣布中立。事实上,洋人的中立,对太平军是有利的。洋人也深知清朝的腐朽,所以洋人的态度是:只要洪杨朝廷能保证列强在华利益,列强并不反对太平天国取代清朝。

直到太平天国中后期开始,由于洪秀全等人对洋人态度强硬,洋人开始支持清朝。在洋人的支持下,以及太平天国暴乱了内乱,最终,太平天国开始走向了落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