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感风寒第二阶段的特征及用药

 zhouoqb2vz90w4 2022-09-11 发布于江苏

一般情况下,对身体感知不明显或没有认真学习中医的人,可能会错过第一阶段,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寒热并存,还会打喷嚏、流清鼻涕,但是也会流黄鼻涕、嗓子会痛、痰会是黄色的、身体发热、舌质红、外感症状明显——困倦、无力、肌肉酸痛、咳嗽声音重。

 应对方法一:用散外寒与清热解毒的中药

此时的咳嗽症状单独用治疗咳嗽的药物并不能起作用,建议用散外寒与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起使用,寒热并调。

方子:柴胡六克、防风六克、紫苏叶六克、黄芩六克、金银花九克、连翘十二克、蒲公英九克、芦根九克、生石膏十五克、甘草六克。

三服即可,每天一服。熬水饮用。

 应对方法二:吃白萝卜片,用喉科大师耿鉴庭老先生的方子

这个阶段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可以在治疗的同时,用白萝卜切片熬水,喝萝卜汤,吃萝卜片。

如果咽喉肿痛比较明显,其他症状不那么突出,可用这样的方子:

丹皮九克、炒栀子九克、郁金九克、射干九克、茯苓九克、枇杷叶六克、甘草六克。熬水喝,一般两服即可。

这是著名喉科大师耿鉴庭老先生的方子,对喉症效果非常好,可以散结解毒。

应对方法三:服抗病毒口服液,配合藿香正气水或者丸

对在外面出差的人,我建议买抗病毒口服液就可以了,这个方子清热祛湿,效果不错,只是起的名字比较西化,方子是不错的。

藿香正气散

抗病毒口服液

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具有散寒祛湿,芳香祛秽的功效。方中的藿香可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紫苏叶和白芷可发表解汗;佐苍术、厚朴、大腹皮可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可行气降逆,和胃止呕;再配桔梗,用于开胸膈;茯苓、甘草用于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

通常,古人到了污浊的地方,比如遇到山岚瘴气,就会服用此方。因此,只要我看到外面的天气有雾霾,在外感的时期就用此方辅助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抗病毒口服液的成分有板蓝根、石膏、芦荟、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这些药材的功效也是清热解毒居多,此方同样也考虑到了祛除湿气,所以尤其适合现在的环境。

抗病毒口服液的服用量,我会用得比说明书上说的大一些,因为熬成汤药往往是一碗的药量,如果只喝一支小玻璃管的量,药效会不够。因此,我认为您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增加一两支来服用。

用古方柴葛解肌汤加减泡脚

在第二阶段,外寒的症状依旧存在,比如打喷嚏、浑身酸痛、流清鼻涕、怕冷、头疼等,同时,开始出现里热的情况,比如嗓子红肿、扁桃体发炎、痰黄等。

在这个阶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寒重一点儿,里热轻一点儿,此时要散外寒的药物多些,清里热的少些。另外一种是外寒的情况轻,只有一点点了,而里热比较严重,此时用药思路需要稍微兼带着散外寒,而重点在清里热。

如果是外寒重,里热轻的情况,应该怎样调理呢?

我给您推荐一个泡脚的方子,您该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这个方子可以作为辅助的调理方式,这个方子由古方柴葛解肌汤加减而来:

柴胡六克、黄芩六克、法半夏六克、党参六克、炙甘草六克、紫苏叶六克、白芷六克、独活六克、葛根九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茯苓九克、生姜五片。

先把这些药物用水泡二十分钟,然后煮开锅二十分钟,兑入温水,泡脚,泡二十分钟左右,能微微出汗最好。每天一服,熬水以后,分成两份,早晚各泡一份。连着用三天即可。孕妇忌用。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空腹泡脚,最好先喝点儿热粥。也不能泡得大汗淋漓,那样会耗伤津液,使疾病不易祛除。

在泡脚的同时,如果有上好的干怀山药片,可以一次用一把(比如三十到五十克),熬水喝下。这样可以扶助正气,让身体更加高效地抗邪。

如果您感冒了,正在流着清鼻涕、头疼、浑身酸痛,就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泡脚的方法,最好是在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就用上这个方法,效果更好。

藿香正气水外用法

孩子可以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敷肚脐

对于进入外感第二阶段的孩子,您可以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最好是酒精含量低或者无酒精的),放在孩子的肚脐里,用四面都有胶的创可贴覆盖,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要记住,盐蒸橙子等方法都是配合使用的。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外寒里热了,却仅仅使用一个蒸橙子的方法给孩子调理,这是不可以的,要在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些方法。

这个阶段如果有医生指导,会更加稳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