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出路(下)

 戏迷知音 2022-09-11 发布于天津

这场关于李少春、毛世来出路问题的大讨论,最终演变到李少春出路的讨论。《庸报》《新天津画报》《天声报》等先后参与。虽然是热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也只是在天津范围内,其他的津门报纸虽未正式参与,有的也从侧面对李少春的艺术进行了评价。上期我们刊列了一些资料,本期继续刊登。


李少春《战太平》


再研讨李少春出路问题
饔飱(读yōng sūn)

《再谈李毛出路问题》一文为行鱼所作,此君即最初谈李、毛出路问题,而遭少若先生等驳斥者也。余以李毛非一人,不必并于一谈,兹特先再研讨李之出路问题,毛则暂略而不谈。

李少春仅底音不如小谭好听,余如亮音、嘎调,实在不弱余富英,作派虽目下不如温如好,然若努力续事肄习,少春戏料固极好,我意其将来之成就,或竟在马上。初不仅限于作工也,矧(读shěn 况且的意思)李本钱,目下已在马上。念白现亦已较小谭清晰,艺又以全国公认为大贤之余叔岩为宗,取法乎贤,派别已较马正,而足与渊源家学之小谭抗衡也。

至行鱼“再谈”一文中引证某公对李所下评语,谓:“李之战太平腔调不似余,而似马”,姑无论耳食之言,是否可信,余请以李北来之始,即师事余伶,而不肯师事马一事驳之。盖师事马固较师事余为易,李不师其所易,而师其所难,则其不以马艺为然,要可知矣。余故敢下断语曰:李之《战太平》从不能尽似余叔岩,亦决不致有半点似马处。

编者注:看到这段,槽点很多,忍不住先批驳一下。这位是没闹明白还是装糊涂呢?虽说余叔岩退居二线了,但在梨园界的地位没有变。当时马连良确实很火,但地位绝对要比余叔岩低,李家父子来津拜师肯定要找名头大的,不能往低处拜,要是老谭和杨小楼都在,肯定不会拜余的。另外,余叔岩、马连良等都是由老谭派演化而来,如果说《战太平》这样的戏,有点似马的话,也不奇怪,毕竟都是一个渊源,没什么可辩解的。

矧行鱼所引证之某公,既未指出其人姓名,则吾侪目之为乌有先生可也?不必真听信其言也。李少春之《打金砖》,旨在卖弄唱与翻,不无过火处,然此戏未经叔岩指正,而伊贴演时亦未以余君亲授为号召,则纵病火,吾人亦不应即据此为李文老生戏不佳之口实。

李少春《武松》

又该文中最后曾谓:“李以技论,文武皆可”,此语似忒模棱,实违研讨之初衷。更谓“以时论”则仍以演武生为宜。

我侪既欲对李之出路有所指示,则应为其毕生出路计,断不可劝其投时所好,此余所以坚持以往主张,以多致力从余伶习老生戏为正途,切不可盲从人言致入歧途也。



李宜努力研戏老生戏
前人

连日本报迭有人讨论余大贤得意高足李少春之出路问题,大抵劝其努力研习老生戏者居多数,劝其趋重于武生戏者,则仅一人。

前《天声报》刊有一文,也讨论此问题,作者温公言论正确,不失评论家风度,亦极端主张李弃武习文,而极端反对其弃文就武。文中虽有倘“文武兼演,亦可获相当佳誉”之说,其意则以李今后宜以老生戏为主,武生戏则宜择剧情较佳者偶一演之,亦无不可,与兼演之说,仅微有差别耳。

闻李本人此次去沪出演,亦以老生戏为主,可知李固极端尊重舆论,以众望为依归,然则独排众议,甘冒不韪。坚持劝其弃文就武,而欲令其与温公所谓“野狐参禅者流”一较短长者,可以止矣。

若谓李作工不如马温如,即认为李不宜演老生戏,殊太武断。须知李从专演老生戏,戏路亦与谭似,而较马迥异。李之拿手戏,如《战太平》马亦未必敢演,然则马之拿手戏,如专重作工者,李又何必动。况李现若续从余伶肄习,则未来之成就,正未可限量,安知其今后作工必不如马三哉?然则独劝李弃文就武者、不愈可以止矣哉。

这篇也是很多不实之处,“闻李本人此次去沪出演,亦以老生戏为主”,实际上津门的这场争论,李少春是否知道都未知,他不会因为这些而耽误买卖,即使他想多学,那还得问问老大王同意不同意。所以在上海,他文戏、武戏,猴戏照演不误。至于马不敢演,李又何必动之类的对比,毫无意义。马连良二十岁左右就大红大紫了,出道之初未必就没有演过《战太平》,而马连良演过的一些传统剧目,李少春倒是真未必敢演,就拿大路戏《借东风》来说,还得是谭、马的。



再谈李少春出路
温公

余前曾写关于李少春出路问题一文,刊之本园,连日于新天津划报内又有饔飱、前人两君大作披露,主张与余相同,公论所在。不客强辩,余前所言,意犹未尽,兹更补述于此,就整于诸大方家之前,至其中有涉及他伶之点。亦纯系本诸艺术立场,绝非藉故攻讦之别有用心也。

按少春文戏,路数纯正,本钱亦足。始蒙叔岩垂青,允列门墙。

叔岩向不轻易收徙。富英名未大彰时,曾奉小培命,时至余处求敬。余以其材属可造,颇肯指授,后以富英出言不慎,开罪于余,遂致被摈。王少楼虽亦属余之徒,但仅徒有其名。

自其经叔岩指正之剧,次第露演后,内外行一致交口称赞,推为继叔岩后最有望之一人。其最令余欣快者,即当此马派流行,富英退化之际,小冬又不常露演,如无一鸣惊人,如少春作中流之砥柱,则行见是非混淆,每况愈下,剧界前途,不堪问矣。

余之绝对主张少春注重文戏者,以其英年美质,堪继叔岩衣钵,如能尽得余之真传,则匪特可执须生界牛耳,而于国剧在艺术界之真价值,亦可赖以保持,否则如任马派长此横行,专以贫腔取胜,则将淆惑观众耳目,于剧界前途,将有重大损失。惟最应注意者,即未经叔岩改正之剧,万不宜露演,致反为盛名之累。

叔岩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少春宜常侍师侧,朝夕承教。叔岩才兼文武,昆乱不挡,能剧不下百余出,即终日躜研,悉力以赴,犹恐不逮,何可常走外埠,惟利是图。明如少春,当以毕生荣辱为依靠,而不应斤斤于一时之利害也,少春共勉之。

这段中提到余叔岩不轻易收徒,而收李少春则是多方运作的结果。小达子肯花钱,又有多位闻人周旋,况李少春的义父是张壁,余叔岩谁也得罪不起,不得不收,才有了约定:老生戏未经传授归置不得演出,这就限制了李少春演老生戏,或许这是有目的的约定,但唯一受实惠的是孟小冬得以拜师。后来师徒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关于拜师的经过,可以参考本系列的寻找李少春(02)拜师求名


少春世来出路问题尾声
少  若

不愿再多谈这个问题,但有数点需要解释:

一、少春的《打金砖》我看过,同时我还主张他不可因非余派亲传而搬演,因那是一出已失传的好戏。少春在后半部随马武出场,即摔一圆脆整个抢背,紧接一小滚,便大甩水发,然后坐地唱回龙腔,紧跟着见姚期摔尸倒,见邓禹摔大型之钻被窝,见马武来个硬折肱式之倒扑虎,请问现在唱老生的有几个?说少春卖弄固然,说舍少春外无人敢动,又谁曰不然。故吾倡之,但其后半之腔,决不用一点余腔,而纯用老调,绝非马腔,有一似马腔之腔,但溯其本源,系张二奎之腔,由孙菊仙润色,又被老旦偷去,作成一个官中腔。马连良系偷老旦之腔加以润色,少春则只按官中韵而已。此无它,慎之之故,不然用上一两个余腔又待何妨。奚啸伯即可以不在乎,少春则必在乎,此是自然之理也。

二、少春之长靠不成功,因躯矮气魄小,《挑滑车》较好,但仍不及《武文华》好,《两将军》更不足道矣。

三、毛世来的出路,我也不愿多说,......

最后,向温公先生致谢,因他对于李少春的事实,更加开发得透彻,殊合抛砖引玉之旨焉。


《打金砖》早先是秦腔,后来徽汉各班都唱,不过汉剧班的场子很复杂,有许多场次,如姚期向西宫求情,责打西宫,邓禹修本,法场受刑等等,其他各班则是减去不演,显得有点穿插紧张不驰。

京班的伶人演此戏多宗徽班路子,以余三胜、王九龄等最善演。此戏唱功繁重,金殿绑子一场的大段唱腔,有一百零八句之多。一般都是江阳辙,唯谭鑫培是人辰辙。因词句颇多,故多视为畏途,轻易不动,后来有的演员改成三十六句或二十八句,流传至今。


李少春所演的《打金砖》,是李桂春第二次去上海时所排。当时时慧宝也在上海演出,贴演了李家的《逍遥津》,而时慧宝的杰作《上天台》却没有贴演。

李桂春为争强好胜,以徽班的《上天台》为蓝本重新加工,并添加二十八宿归位等情节,改名《打金砖》贴演,轰动沪上,连演数年不衰。

李少春的《打金砖》由光武帝庆贺万寿起,接二本姚期,收牛毛,绑子上殿、姚期被斩、马武闯宫,二十八宿归天、劈郭妃、光武归位等情节。虽然与京朝《上天台》情节相符,但非京朝戏,更非余叔岩所传。据说余氏没演过此戏,只灌制过唱片。

这场争论以少若的这篇文章,做了收尾。虽然这些评论堪称有价值的不多,但从评论里,我们却能真实地了解到当时的情况,概况起来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当时须生中,最红的是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和言菊朋。解放前没有四大须生之说,但从中也看到了他们在当时的京剧地位。


此时的李少春嗓音还宽亮,但唱工不如谭富英,作派不如马连良也是事实。虽然很多人对他寄予厚望,但李少春始终没有能超越他们。


李少春幼年即在南方闯荡,随其父跑码头,也经常参演海派连台本戏演出,耳熏目染,在后来的表演中免不了海派的痕迹。其艺术成就不够为流派,也不够一家。


拜师余叔岩,当称余派传人,这是没有争议的,但在继承余派艺术上,李少春没有孟小冬继承的多,孟小冬学余较神似,且在余叔岩身边多年,学到很多东西,李少春则忙于养家糊口,总共跟余叔岩也没学多少戏;


李少春的武功功底好,勇猛不善于技巧;武戏非京朝正宗,有海派风格。其身材病矮,长靠戏不如短打戏好;又以猴戏为号召,以武戏与滑稽结合的猴戏而成名,有滑头武戏之称。


李少春的靠把老生戏,文中只多次提到《定军山》《战太平》,而这两出是余叔岩教的过,公认的不错,其他戏都很一般,所以戏路狭小。

另外,我们从这些评论中不难看到,喜欢与不喜欢李少春的人,都没有否定李少春的缺点与不足,而是开诚布公地提出来,以期改正。要说这些评论真正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不多,但这种实事求是的讨论方式,正是我们所缺少和所要提倡的。

现在的一些粉丝和戏迷,很难做到听真话,讲真话,他们不喜欢看到反面意见,同时还有把他们喜欢的偶像吹得至高无上;一些专家也是阿谀奉承,顺情说好话。在一片和谐赞、美声中,戏曲艺术逐渐走向灭亡。

关于李少春、毛世来出路的讨论落下帷幕,但是对于李少春的讨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很多顾曲者是即爱之又恨之,侃侃而谈一直伴随着他。少若的这篇结束语之后,又连续发刊了几期的《雄谈李少春》,咱们下期继续。


精 彩 回 顾    

寻找李少春的瓜有多大

寻找李少春(01)进京发展

走近李少春(02)拜师求名

寻找李少春(03)暗中较量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上)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中)

寻找李少春(04)郎舅之争(下)

寻找李少春(05)少春完了

寻找李少春(06)祝贺义演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上)

寻找李少春(07)少春大瓜(下)

寻找李少春(08)模范武松

寻找李少春(09)寰球第一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上)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中)

寻找李少春(10)南北猴戏(下)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规规矩矩唱武生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泛谈应放弃猴戏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完了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精神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互助的使命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李少春的出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