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9大金句,读懂了就能笑对人生

 闻生yinyi 2022-09-12 发布于重庆

如果要评选一本口气最大的教材,《古文观止》一定能够上榜。什么是观止?就是看完哥们这本书,其他书您可以扔,也可以烧,总之不用再看了。

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古文观止》中的名言名句让人赞叹不绝。除此之外,《古文观止》中还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喟叹。如果我们读懂了下面《古文观止》的9个名句,基本就可以笑对人生了。

图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译文:泰山不排斥细小的土壤,才能成就自身的高大;江河大海不排斥涓涓的小溪,才能成就自身的深邃。
背景:本句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谏逐客书》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因为郑国渠的事情,下令驱逐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予秦王,秦王看完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背后的智慧:要做大事情,既不要好骛远,也不要被困难所吓住,要先从小事情干起。只要把不起眼的小事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图片
图片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周文王姬昌被商朝拘禁才写下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于陈蔡才创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才有了抒情浪漫的《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问世;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孙膑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诸如《诗》三百篇这样的作品,大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背景:本句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信中倾诉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以及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悲壮的心态。
背后的智慧:多数情况下,人在顺境中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都会因为“顺境”而变得麻木,并且呈现出“惰性”;而在逆境中,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会变得敏感起来,并且呈现出积极的“深度”。
图片
图片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译文:人和人真正的彼此了解,是互相知道对方的心声,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背景:本句出自李陵《答苏武书》,是西汉将领李陵写给汉朝使者苏武的一封书信。在信中,李陵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投降匈奴之不得已,同时渲染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悲壮,又以汉武帝诛其家族,残害功臣将士作为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背后的智慧:也许我们经常高朋满座,也许我们常常踽踽独行。但是,那只是表面的荣耀或凄凉。如果生命中有一个真正懂得你、欣赏你,并且和你一路同行的人,你必然会获得一种无法言说的慰藉与幸福。
图片
图片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我明白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也知道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进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错误的。
背景:本句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作者在辞官之初所作的散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背后的智慧:不论你在过去的日子里错过了什么,都不要去纠结了,未来才是你的。任柳絮飘飞,任花草飘香,任岁月行走,在未来的时光里能够春暖花开,安然优雅,才好。
图片
图片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理想?处境艰难反而更应该坚强,不能放弃凌云的志向。
背景:本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并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时路过,也参加了这场盛会,即席作文,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背后的智慧:人因为梦想而年轻,只要还坚持为梦想而奋斗,人就不会老。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能放弃。我们经常说,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接近成功的时候。
图片
图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夫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译文: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
背景:本句出自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李白约于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前后写于安陆的作品,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
背后的智慧:不尽兴,不放弃,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也是一种别样的奋斗,更是一种逆境下的反抗。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
图片
图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背景:本句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是韩愈四十六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时所作。本文表面上是勉励学生刻苦学习,求取进步,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的作品。
背后的智慧:勤劳是学业、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除了勤劳,一个人还要有自我的思想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失去主见。
图片
图片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背景:本句出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全文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背后的智慧:成功者在发迹之前,都会“断舍离”三样东西:“断”掉自己的惰性,“舍”弃走捷径的想法,“离”别自己的绝望情绪。
图片
图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译文:古代能干大事、成大器的人物,不仅有超出世人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背景:本句出自苏轼《晁错论》,是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五年至六年(1060—1061)写就并呈与朝廷的文章,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背后的智慧:意志力既不是魔法,也不是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让人生更美好的科学。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