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的南传佛教寺庙

 西一里2l6sluho 2022-09-12 发布于上海

云南的南传佛教寺庙

人文地理部 云南研究所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

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传到中国汉地、西藏及蒙古,再传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佛教;

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图片

颜色注解

红:藏传佛教出现前的北传佛教(即后世的汉传佛教)传播路线图

蓝:南传佛教传播路线图

——维基百科

图片

这张图以低级行政区划的方式介绍了亚洲的佛教宗派(略有出入),可以看到在我国境内主要是汉传佛教(黄色),南传佛教(红色)分布在云南的边境地区。橙色则为两者皆有。


南传佛寺概述

图片

按照《云南古建筑》一书的观点,云南的南传佛寺按建筑风格大致可以分为版纳型、临沧—普洱型、芒市型和瑞丽型四种,但不管是哪种建筑风格,佛殿都采用了纵长型的布局(下三图),即汉地佛寺大殿基本都是面阔大于进深,从长边进入殿内,少数进深大于面阔的建筑面阔与进深之间也不会相差太多,但南传佛寺的佛殿进深远大于面阔,从短边进入殿内,比如会出现面阔四间、进深九间,面阔三间、进深七间的平面布局。

图片
图片图片

之所以会采用纵长形布局,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有关。南传上座部佛教视自己的传承为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而没有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发挥和改变。南传佛教可以被视为一种“一神教”,佛陀的形象被描绘得至高无上,因此在寺庙中一般只供奉佛陀,而不供菩萨、弥勒、罗汉等等。汉传佛寺的大殿中一般需要供奉多尊佛像,加上汉地本来就有横向使用大殿的传统,因此需要一字铺开(下图,奉国寺大殿,来自于@黑敀 ),形成了面阔大于进深的布局,南传佛寺由于只供奉佛陀,因此形成了纵长型的佛殿布局。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纵向使用的方法保留了隋唐以前的古制。

图片

将视野扩大一点的话,可以发现,基本所有的一神教的宗教场所都会采用纵长型的平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莫不如是。在这些一神教的礼拜场所中,神像/米哈拉布只占据较小的位置,并且一般只有一个,不需要像汉传佛寺的大殿那样一字铺开,这样一来,纵深的空间不管从使用上还是宗教氛围的营造上都成了最佳选择。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临沧普洱一带的南传佛寺佛殿和大理天主教堂极为相似(下图),如果让一个不了解的人去辨认哪个是天主堂哪个是佛寺(这里不考虑那个十字架),估计是很难区分的,二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图片

版纳型的佛寺,面阔大多为四间,这又是一种相当存古的做法。我们已经知道,在中国的高古建筑中常见采用偶数开间的大殿,如北魏洛阳宫大极殿既为面阔十二间(这个大殿很可能也是纵向使用的)。这样首先会面临一个开门的问题。版纳型的南传佛寺佛殿会在中柱的左侧或右侧开一扇门,而不会在中柱两侧对称开门(下图);

图片

图片

佛像背面也会找一间开一扇门。从正门进入殿内后,就步入了回廊,此时观者并不正对着佛像,只能稍微侧向地仰视佛像,视野还被佛像正前方的柱子所阻隔(下图)。

图片

之所以这样设计,我认为与上座部佛教的仪轨有关。版纳的南传佛寺佛殿基本都是“金厢斗底槽”,室内被一圈柱子划分为核心空间与回廊两部分(下图)。回廊供人绕行礼拜,可以在此打坐念经,核心空间则主要是用于跪拜佛像。进门之后直面一柱的设计,可能是为了形成一种视觉阻隔,从而更好地划分核心空间与周围回廊,保证核心空间的神圣性,也让刚进入殿内的人下意识地去环绕回廊礼拜。

图片
图片

临沧—普洱型的南传佛殿,则更接近汉地古建筑的使用习惯一些,面阔为奇数开间,从正中央的那间进入到佛殿之内,并且还会在当心间加建向上突出的抱厦来进行强调(下图)。

图片

从朝向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南传佛寺都是坐西向东的,也就是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与汉传佛寺坐北朝南的布局有着显著区别。一种解释是,佛陀坐化时面向东方,因此佛殿也要面向东方。我认为也会有原始的太阳崇拜的因素在里面,甚至可能更多的是这个原因,辽代的几个大殿坐西向东应该也是受此影响。

戒堂


南传佛寺按组织系统通常分为3个等级,即总佛寺、中心佛寺和基层佛寺。在云南的南传佛寺中,有两种建筑是一定要有的,它们是佛殿和僧房。而在中心佛寺及以上,则一般都有戒堂的存在(下图)。

图片图片图片

戒堂的存在是南传佛寺与汉传佛寺主要的区别之一,这是僧侣们定期讲经及新人受戒的专用场所,俗人不得随意入内,甚至禁止妇女在其附近走动。


西双版纳与临沧—普洱的南传佛寺戒堂最具有代表性。版纳的戒堂多数朝向、梁架和屋顶均与佛殿相似,平面亦为矩形,但一般不设檐廊,仅在其中的一端山面开门。戒堂的基础底下埋有“吉祥法轮石”,其意义在于象征性地划分出神圣的祭献区域,也是区别佛殿与戒堂的主要标志(下图)。

图片

曼春满佛寺戒堂

图片

图片

曼阁佛寺戒堂

图片

景真佛寺戒堂

临沧—普洱型南传佛寺的戒堂则多为两层至三层的攒尖顶小殿,与佛殿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下图)。这些戒堂可分为干栏式与平地式两种,干栏式戒堂我目前仅见于芒岛佛寺中,平地式的戒堂往往砌有须弥座以强调等级。

图片迁糯佛寺戒堂

图片茂密大寨佛寺戒堂

图片勐卧总佛寺戒堂

图片 芒岛佛寺戒堂


图片未知但很漂亮的一个佛寺戒堂


#157 人文地理部、云南研究所
文本:鸿慈永祜、纪元
图片:鸿慈永祜
编辑:纪元

2022年9月4日 北京市海淀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