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为历代儒客所推崇。“仁义礼智信”统称为儒家“五常”。孔子先提出了“仁、义、礼”,而孟子则延伸为“仁、义、礼、智”,后来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为“五常”。这“五常”始终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我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的因素。 “仁”主要是指以人为本,人性关怀。其基本含义就是孔子说的“爱人”,也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仁爱、仁慈,要以人为本,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社会人都是平等的,包括当官的或是老百姓都是人,没有贵贱之分,现实中,却常常有看不起打工的、扫卫生的,其实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一样的。 “义”主要指公平正义,坚守原则。多是指一个社会里公认为适宜的、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也是一定社会的法律前提。 “礼”主要指恭敬尊重,礼仪文明。既包括国家的典章制度,也包括宗教仪式、社会习俗和礼仪规范。在封建时代,礼的许多具体内容实际上强化着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但是礼则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进而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在当今社会,礼的功能和作用仍然显得重要和必要。 “智”主要指崇尚知识,追求真理。还通常又写作“知”,既作动词指认知,又作名词指知识、智慧。儒家认为追求知识,增长聪明智慧,是人生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必须对知识和智慧的给予应有的尊重。作为人啊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称为“智者”,“智者”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聪明智慧。 “信”则是指忠于职责,诚实守信。意思主要是指对自己的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孔子也曾说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国家要“敬事而信”。常言说的“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所以一般成功之人大都言行一致,诚实笃信。 下面又书写了一幅《舍得》,舍得主要意思就是先要给出来,然后才能得到。舍得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怀,往往懂得舍得的人很容易成功。
常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往往懂得舍得的人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首先舍的时候内心不求回报乃为上,舍得无私助人,这样得人会人品清正,大度宽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