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只做一件事

 Frank_Chia 2022-09-13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在湖南永州,有一位投身餐饮行业30年的企业经营者:10年打工生涯,他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20年创业史,他所创立的自有品牌,被当地人称赞为“永州美食名片”。他曾异军突起,短短时间便扩张至6家门店;也曾遭遇转型之痛,被迫关闭所有分店。

但痛定思痛后,他又迅速完成重塑。如今的他,手下掌管10家门店、600多名员工,是永州菜数一数二的领军人。虽然疫情反反复复,他仍率领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这是一家小微企业一步一步走向精致的故事,也是一段经营者不断刷新认知、超越自我的历程——

一生只做餐饮一件事

2002年,在餐饮界以承租形式经营多年的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品牌企业。在商讨企业名称时,一幅打工者大包拎小包的画面浮现了他的脑海——90年代,广州、深圳兴起打工潮,去到外省务工的永州人不在少数。

同样曾是打工人,他与那些在外务工的家乡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深深共鸣。“人生如鸿雁,难忘是故乡。”他决定将企业命名为“故乡缘”,并以“做永州城市的名片”为定位,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餐饮业内有这样的说法:2012年之前,做餐饮,躺着也赚钱。那时候餐饮服务主要以商务接待、家庭宴请为主,客户最大的需求是“吃饭要有面子”。

所以餐厅的环境要好、餐桌要大、菜品要全,只要与关键几家单位及个人做好沟通,客源就有了基本保障,再加上相对不错的交通地理位置,他的餐厅做得风生水起,接连有了5家分店。

但从2012年开始,餐饮行业“春天突然转到冬天”: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主力军的年轻化,小众化消费开始兴起,他们不追求菜品的大而全,之前的餐饮模式不再适合新兴人群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社会掀起整顿单位签单之风,原有红利出现断崖式下跌。

时也,势也。行业趋势如此,谁的餐厅也抵不过潮流的变化。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解散了上百人的团队,只剩下了一所门店,花费十年搭建的餐饮基地几乎全部坍塌。

但秉持着一份对餐饮的热爱,他坚持了下来。“我这一生,只专注餐饮一件事!”

稻盛和夫先生曾说,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这份专注、深沉的热爱,给了他面对至暗时刻的勇气。从2012年至2017年,他潜心学习餐饮专业知识,渴求探索餐饮本质。

文章图片2

经过五年沉淀,重新出发的他坚定了自己对餐饮的理解:餐饮就是老百姓的伙食,不签单、不送礼,把价格降下来,把菜品扎扎实实做好就是根本。

在这样的认知下,他的经营逐渐回归了正轨,也又新开了门店。不过,在经历这些起起伏伏后,他心中多少萌生了退意:我已经50岁了,接下去还能做些什么呢?

就在他准备退休之时,人生的转机到来了——2017年底,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接触到了阳明心学,阳明先生的《寄杨邃庵阁老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阁老年逾七十都可重新出山、“致权有道”,自己才刚年过半百而已,君子操权利益天下,自己又利益过多少人呢?

阳明心学仿佛一块敲门石,敲开了他的心门,开始让他思索从事餐饮事业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

沿着中华经典所指引的人生方向,他开始体会到何为“暗合道妙”:自己过去经营企业,目的是为子女赚钱。他对同样身为父母的员工有一份理解,知道他们的不易,所以他主动为员工分配股权,因而团队一向和谐稳定。

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学习中华经典让他明白,一个人的同理心、仁爱心,以及格局、境界,都还可以若干倍地放大,如果能将利益人群从员工扩大至客户,企业的发展前景可以无比广阔。自己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怎么能中途离开?

专精特新

企业迈上“心”台阶

从2017年接触中华经典至今,他在“求学”路上结识了不少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并与他们一起学习政策性文件,看得懂大势,才能不被浪潮淘汰。

一次分享中,一位知名企业家在谈到“专精特新”时,感慨道:“不是中小微创企业需要'专精特新’,是企业想发展都要'专精特新’啊。”这位企业家的发言一度让他陷入了回忆与沉思——

“从事餐饮30年,我见证了太多本地经营者的起伏,身边的朋友也曾建议我投资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但我内心清楚,其他行业可能短期收益很可观,但靠投机的事业不会长久,虽然经营餐厅备尝辛苦,但却是脚踏实地,这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优势。”

作为服务行业,精细化对餐饮来说十分重要。创业至今,他的餐厅一直奉守新鲜好料不过夜、无条件退换菜品、厨房开放参观等承诺。

最近几年通过数字化管控,基本保证了当天菜品当天卖完,保障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损耗,这一切都离不开在“精”上不断下功夫。由于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他的餐厅连续多年作为3·15诚信企业代表登上永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

文章图片3

“我的餐厅从一开始就立足地方特色,并一直坚持将企业经营融入地方发展。”不仅致力于推广永州血鸭、东安子鸡这样的永州特色菜,还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推出其他业态服务,助力打造永州打卡网红地。

而至于“新”,他则有着特别的见解:创新是开发团队的内生动力,它需要一种集体氛围。

为了做好团队建设,他将对自己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中华经典引入了企业文化之中,通过共学机制和交流机制,与团队成员建立心的链接,除了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收获,也帮助他们收获精神上的成长。

正是凭靠这份“专精特新”,他的分店数量实现了两位数的突破。2020年春节,疫情突发,他一边让餐厅全部停业,一边主动致电预约客户,退订或延期了1200多桌宴席,同时果断处理节前置备的大量原材,分给员工,或分装后低价给到客户。

虽然这波疫情让他直接损失600多万,但即便自己有所担忧,却仍在关键时刻想起了阳明先生之言:“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面对困境,如果经营者先慌了,团队、客户的不安,谁去安抚呢?

餐厅因疫情闭店的几个月里,他努力确保员工到手工资不低于70%,五险一金照常缴纳。为了缓解员工的焦虑,他每天花两小时与员工展开线上共学,给予他们一份安心与信心。

此外,他还利用停滞期,引导员工一起思考,如何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复工做好充分准备。

而在疫情有效控制后,曾经的思考、想法化为了实际行动,他们把菜品原料、配菜统一打包,以外卖的形式送到客户手中,并通过线上视频教学,指导客户自行加工。社会有序复工后,餐厅又迅速响应,实现全程“无接触”就餐。

2021年,他的餐厅营业额比2019年增长83%,并保持了每年新开一家门店的扩张速度。

企业与企业的差距在危机中拉大,凭什么领先他人?凭更高的格局境界,凭更深的“专精特新”。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内心深处)用功,在他人不愿做的地方(脏活苦活)下力,怀一颗利益客户之心,中小微企业也有弯道超车、脱颖而出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