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里传统文化】之四:摇 快 船

 黄之中 2022-09-13 发布于上海

摇 快 船

珠里河港交叉、湖荡群集、民间水上文艺活动,历代相沿,深为民间喜闻乐见。青浦摇快船,相传始于南宋末叶,抗金名将韩世忠部下有一副将名石仔,镇守商塌淀山湖隘口。石将军纪律严明,不损人民一草一木,乐助农民打鱼耕种,深受人民爱戴,后人就在风景优美的淀山湖畔建造一座石神庙,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乡民模仿石将军生前操练水军盛况,举行快船竞渡,以志纪念。

图片

摇快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花快,一是毛竹快。花快有三个船舱,搭有硬棚,披上龙凤彩头,四周有镂花栏杆、舱中竖一柄塔伞,由彩绸制成,顶端插一个大葫芦。前棚配有丝竹、锣鼓乐队;中舱是主舱,供奉神像;后舱供摇船人乘坐,一般配置双橹,大橹六人,小橹四人,船头一人握桨作舵,掌握行船方向。两侧船舷还有桨楫数枝。毛竹快形似古代战船,船身狭长,光身无棚,舟侧扎有两捆毛竹,船上配置大、中、小三枝橹,有四个橹手并排摇橹。中、小橹在两侧横伸出去的跳板上,扯棚人站在跳板上,用力时臀部浸在水里,俗称“出跳”,扯大橹的人,排队轮换,每人三推三板已筋疲力尽。后排人们击掌为号,马上换手接力,配合既快又协调。快船如离弦之箭,向前飞驶。毛竹快主要比速度,船艄插有红旗,如有超越前船,拔去前船的梢旗,便算成功。

图片

早在清初顺治年间,定七月二+七日为神诞节,泖南乡民均信焚香,先两天经朱家角,停泊舟楫相衔迤逦里许,待香市散,回朱里有彩船数十,金鼓沸腾,拨桨如飞,名'摇快船'。后成习俗,每年举行一次,'摇快船'成了民间的风俗。

朱家角的摇快船比赛习俗是在清初逐渐形成的,每年逢农历七月廿七日,由朱家角周边农民参与进行,各村都有代表船参加,船前艄插着艄旗(本村的标志旗),后艄当中是大橹,橹柄有碗口粗,需三四个橹手并排摇橹。中橹、小橹在快船的左右侧,装在横伸出船舷的跳板上,橹手需站在跳板上摇橹,扯篷人站在跳板上扯篷,用力时臂部都会浸在水里。三橹同心,全力“推艄”、“扳艄”,快船好像离弦之箭,“哗哗”急驶。橹手在力乏之前,早有第二班交替顶上,十多人轮番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以追上并拔去前面快船上的艄旗为胜。此时,漕港河中的快船你追我赶,百舸争流,气氛热烈,场面恢弘。快船大都塔有花棚,披红挂彩;前棚悬挂彩灯、插彩旗,中棚坐锣鼓手,后棚为摇橹手遮阳。前拥与中棚竖一方塔伞,顶安葫芦,每艘船有彩衣七八套,都上绣花下流苏,有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有绣狮、猴、娃等,装饰华丽。船上备大橹、矮槽置于船体左右,大橹旁搁跳板于舷外,伸出水面,掌橹扯绷共10人,均为身强力壮青年,穿紧身衫衣,脚蹬绣花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从三汾荡至无主堂单程1000米左右往来如梭,相互竞赛。篙橹对峙,一有机会,抢着争前,橹手犹如龙腾虎跃,把橹出跳气宇轩昂,拉绷人臂碰水面,体如飞燕掠水,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势,时而跺脚比唱,时而猫腰挺胸,二三四合,橹手接力.把橹推艄扳艄,撑篙屹立船头,使尽绝招,点篙调向指挥自如。此时参赛之船在铿锵锣鼓声中,似飞箭出弦备勇争先,船上锣鼓响彻云霄,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精彩纷呈,场面壮观,赞声不绝。快船云集漕港大显身手,镇上各路商贾涌集大街、茶馆、饭店,顾客盈门。摇快船中还有一种渔婆船,船身较小由渔家姑娘掌舵、使橹、扯棚,颇有竞争性,摇快船作为一项民间盛行的传统文体项目,颇有吸引力,每到农历七月前后,许多人都在为摇快船忙碌。解放后,1984年闹元宵和同年9月农民运动会上均有摇快船表演。摇快船乃江南水乡特有的传统体育水上文化。

图片

附:周玉秋《七律·摇快船》

群船比速勇当先,激起浪花冲向前。快橹紧摇臂入水,飞舟迅发箭离弦。英雄奏捷艄旗拔,观众声传喝彩连。百舸争流庆旧节,民风土俗至今延。

图片

吴玉泉

wuyuquan

作者简介:吴玉泉(笔名 玉行天下)上海青浦朱家角人,大学文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爱写作,已出版《走进朱家角》《春晖回眸》《珠溪素描》《玉行天下》《吾悦夜话》《珠里旧事新说》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