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过去

 可以的涂鸦 2022-09-13 发布于江苏

诗书传家远   耕读继世长

整理书房,发现那些年,买了很多刘墉的书。排在一起,竟然有近二十本。

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前往城市,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去书店。在一个个摆满新书的展台前,一本本地翻阅、选择。那时,经济条件还不能奢侈到大胆买书的地步。所以每次去书店,买的书也是几本。往往阅读完购买的书之后,在封底常常发现有其它书的介绍。于是,按图索骥,再次前往书店时,那些被提到的书,就成了新的客人,带回居室!

人生就如长长的旅程,不同的路程会有不同的风景。而阅读,大概也是这样的。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主题的拨动心灵的书。一次北京出差,返回的高铁上,看到朋友正在读刘墉的书。那时,她的孩子正读中学,与自己读刘墉书时孩子一般大小。遂想起,自己读刘墉书的那些时光!

工作调动,开发课程中,面对中学生也是一个主题。一直打算准备有关的课程,只是,迟迟没有动手。一是缺少积累,同时孩子长大,自己也似乎远离家有中学生那个阶段的家长了!

想到了书房里的那些书,那些孩子青春时期购买阅读的刘墉的书。或许,可以找到走近中学生的密码,或许,可以再次回味家有中学生的那段时光!

于是,从书橱中,找出那些书。趁着假期,翻阅!

翻阅十多年前读过的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首先,或许是阅历的增长,或许是第二次的面对相同的书,会让一本书的阅读很快。三下五去二,就可以翻到书的结尾。阅读的同时,更有趣的是急着去看,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以及猜想自己购买的年份。看着上面的年份,想着当下的时间,验证着时间也真的是如梭。转眼,怎么就十几年过去了呢?

十多次春夏秋冬的轮回,让再次阅读旧书的自己,感到时间匆匆之外,还有别样的感觉。如书中,作者写到纽约的生活,写到大都会博物馆,写到在游轮上欣赏自由女神像。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家中的小朋友探索的脚步,十多年前这些还只是写在纸上活跃在想像中的地名,这几年的脚步竟然已经抵达。于是,当看到那些文字时,情不自禁就会想起,自己到大都会、中央公园、自由女神时的情景!

好书不厌百回读,或许就是这样吧。书是成型的,文字是固定的,但阅读者,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在变化,阅历在增长,视野在开阔,于是,原先阅读时陌生的限制在平面的东西,或许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注入新的内涵而复活,于是,再次阅读,也就有了新的感受与收获,也就收获到了再次阅读的快乐与趣味!

再次阅读刘墉的书,不得不想起当时的自己爱读此书的原因。

初为人母,其实对于教育孩子,是缺乏方法与策略,一定程度上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是怎样遇见刘墉书的,也不知道当时爱阅读的自己,捧着刘墉的书,是不是寻求到了教育孩子的良方。但一定程度上,自己实施的家庭教育,受书的影响很大。甚至于,看到作者让就读大学的儿子休学一年,四处游历,以帮助孩子的成长。赞同这一做法的同时,当时就对儿子夸下海口,在他读大学时,也同意其休学一年,出去游历以增长见识。而儿子,定是记着我阅读此书时提出的建议-----大学期间出去游学。大学毕业那年,儿子向我申请毕业旅行。当听到儿子说毕业旅行是与同学一起去某个海岛时,很理直气壮地加以拒绝,把自己多年前夸下的海口忘得那样干净彻底,如同没有说过一样。以致于,没有成行的毕业旅行,至今还成为儿子成长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看来,书本与生活之间,总有着不短的距离,而阅读时看到的很多不错的选择,真的要投入到行动,是需要多方面支撑的。好在,那些书,那段日子的阅读,的确是指导着自己,走在通往做一个称职家长的路上。

其实,那时读刘墉的书,指导自己成为好家长之外,对于自己的生活,或许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学校毕业之后,分配到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工作。算是努力上进的自己,其实是缺乏方向和目标的。于是,如求学的孩童般,从文字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力量,也算是不辜负生命中那些年轻的时光。

再次读刘墉的书,突然觉得这些书,一定程度上就是“傳雷家书”呢!虽然很琐碎,但其中,一位父亲的拳拳之心,尽融于其中。不得不让人感叹,年轻人的优秀是有原因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竭的动力!

——阅读过去

阅读过去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