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乾隆年间句容县衙的设置及部分“公务员”的收入

 奇门天福阁 2022-09-13 发布于山东

据《乾隆句容县志》载,当时全县真正吃皇粮的官员及“公务员”并不多,下面便简略地为大家介绍一下。

知县(其职务类似于当代县级的一把手)年薪四十五两银,另加“养廉银”一千五百两。

门子(其职务相当于县政府传达室的门卫)二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

皂隶(其职务相当于县政府里各部门的“公务员”)十六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

马快(其职务相当于当代公安局里的刑侦人员)八名),每人连马匹的草料银共十六两白银。

民壮(其职务可能相当于当代的武装警察)四十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另加器械费白银二两)。

禁卒(其职务相当于县监狱里的看守人员)八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

库子(其职务可能相当于官银、粮库和各类物资的保管员)四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

斗级(其职务可能相当于管理各类物资的负责人)四名。每人年薪六两白银。

轿夫七名、扇夫七名、伞夫七名(从字面分析,这些人是在为知县出巡时提供相关服务的)。

铺司(其职务是各驿站的主管人员。旧时交通不便,上下级之间传递各种文件、通知和情报时都得靠官员骑马送达,驿站也就是他们在途中食宿、休息和换马的场所。)五十八名,共拨给五百零九两九钱二分的白银。

县丞(其职务可能相当于当代县政府的秘书长,是县里的二把手)年薪白银四十二两、养廉银六十两。

门子一名。年薪白银六银。(如无特别注明,下同。)

马夫一名。

皂隶四名。

典史(其职务可能相当于当代的县公安局局长、监狱狱长),年薪白银两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养廉银六十两。

门子一名。

皂隶一名。

马夫一名。

龙潭驿驿丞(其职务大约相当于当代县级招待所的所长。当时龙潭属于句容管辖,龙潭驿站也是全县最大的驿站),年薪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的白银。

皂隶二名。

县学教谕训导员(其职务相当于县教委主任或县教育局局长),年薪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白银。乾隆元年增至四十八两四分八钱白银。“各食八品俸银四十两”。(最后一句话可能是指上面觉得一下子给他们加得太多,后改让他们享受八品官的同等待遇。)

斋夫(其职务相当于当代校舍的管理员)三名,每人年薪十二两白银。

门子三名,每人年薪七两二钱白银。

(注:看来乾隆时期还是挺重视教育工作的,就连传达室门卫,都比县衙同行的收入高。)

禀生(禀生也就是俗称的“秀才”,他们虽然没能中举,但却是省级考试中的优秀者)二十名,每人每年享受白银四两的补贴。

膳夫(膳夫本是宫廷中饮食的官员,在此可能是掌管县级官府招待的官吏)二名,每名年薪二十两。(一个掌厨的小官为什么收入高于其他“公务员”?我不太好理解。也许他们的手艺高超?)

孤贫(此处应指孤寡老人与残障儿童)六十二名,每人每年被发一两白银的“低保费”。

我们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大侠们出手十分阔绰,一下就掏出十两银子来买些酒菜,还连呼“不要找了!”看看上帖,您就该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十两银子比一个半县级“公务员”的全年收入还多,有几个不靠杀人放火为生的大侠能花得起?

那时的一两银子能买多少稻子、多少猪肉?

这个问题在百度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撰文说:乾隆年间,京城一个普通百姓每月大概收入在2两银子左右,茶馆里一个跑堂的伙计每月差不多能赚1两,也就是说清代的20两是一个正常家庭的年收入。

清朝1两白银大约是1000文铜钱,当时10文钱正好买一升大米,而一升就是现在的1.5斤,因此一两银子能够买150斤大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00块钱左右。不过清朝时期的物价和现在天壤之别,因此一两银子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大开销。

清朝时期在京城闹市租一个半亩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才一两多银子,乾隆十三年,京城一间瓦房大概是15—18两银子,也就是说有20两银子足够买一间房子,而且还是京城的房子。

但另有人撰文说,以当时的粮价计算,清代前中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70元。(此文是作者若干年前写的,由于几年前的物价与现在的物价已有不少的区别,因此也很难有可比性。)另外此作者还说:当时每户人家每个月的最低生活费在“三四百元左右”。

无论怎么说,句容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在乾隆时期每年年薪只有六两银子,生活还是挺艰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