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募捐记(四之三)

 学亮书屋 2022-09-14 发布于湖南

募捐记

在这60000元捐款背后,是由1000多名爱心人士,通过捐赠、转发、关注、“一起帮”等不同途径,表达的一份份爱心、祝福和期许,创造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遗憾的是,我却无法逐一写出他们的故事,逐一表达我的谢意。
因为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我熟悉,他们是我的同事、同学、朋友、学生和亲人;绝大多数人我并不认识,因为他们更多的已经是同事的同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学生的学生、亲人的亲人了。
而且,有很多人不但一捐再捐,还选择了匿名捐赠的方式,连微信名都没有留下一个。他们在平台上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爱心人士”,在我看来,却是一个个“爱心天使”。
有了这些不为名、不为利的“爱心天使”纷纷加入,爱心的雪球,才越滚越大,越滚越远。
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挂一漏千,从不同的群组,选择记录一些有代表性、有特殊意义的片段,以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

同学群组
我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同学,只要有我微信,知道这条求助信息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捐了款。有点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学选择把爱心红包发给我,由我转交,而不肯直接通过“轻松筹”平台捐助。
其原因,除了不愿在平台上留下名字外,一部分人是担心平台是骗子,怕捐款一去不返,宁愿选择相信我,好几个同学也是先电话找我确认,再才发来红包;一部分人是因为微信没有绑定银行卡,或者绑定的基本上是一张没有什么钱的空卡,所以就选择直接发红包给我了;而没有绑定银行卡的深层原因,却是感到当前的网络支付不太安全,选择规避风险为上;特别是身在其中的金融系统的同学,竟然更加谨慎。
这种现象是不是暴露了社会信任的短腿呢?
有关方面是不是应该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和深思呢?

学生群组
刚刚踏上社会,曾经从教八年。当年自己也很年轻,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也不知当年的我是不是真的教会了学生一些什么有用的东西,倒是现在高兴地发现,学生确已遍布大江南北了。好多人我已不太熟悉,他们却还记得我,让人欣慰且感动。作为老师,能够桃李满天下,能被学生记住,也许是最大的幸事吧!
我帮堂妹发出求助信后,天南地北的学生们就各尽所能,以各种形式,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再一次感到“当老师真好”!
参与的众多学生中,有两位也许最富特色。
一位是远在上海大都会的张涛,除了捐款,还主动四处打听,帮忙联系上了江苏一家专科医院,多次向专家教授寻医问诊,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病良方。
一位是身处南国花城的晓娥。晓娥在老家口碑很好,哪里有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还经常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做公益。这一次晓娥也不例外,一人前前后后捐了好几次款,每次数百元,似乎我转发一次就捐一次,总额自然不小。而且,她还先后多次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公司发起募捐活动,也筹集了相当数量的爱心款。
我深深感到,堂妹的这次求助能够顺利实现,救治能够顺利进行,我的这些可爱可赞的老学生们真是功不可没!

同事群组
前后经历过很多单位,同事自然不少。加了微信的新老同事知道消息,也是纷纷慷慨解囊。
这其中,有位叫“小菊”的特殊同事,值得重点说说。
说她特殊,是她本可以不算同事,因为她是我13年前带队驻村扶贫时的房东;但她也可以算同事,因为当时她是村里的妇女专干,也是扶贫工作队两年间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某种意义上就是工作队的一员。
令人欣慰的是,13年后的她,已是全票当选的合并大村党支部书记,创造性地建有大名鼎鼎的“小菊工作室”,头上还有“最美湘女”、“省党代会代表”等好几顶荣誉桂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