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变女装的鼻祖---炒螺明?网红玩的他玩剩下的!

 粤城旧事 2022-09-14 发布于广东

1

深夜90年代的大排档,一个花枝招展的中年男人顶着一头爆炸金毛扭动着婀娜的身姿,唱着咸水歌,那就是老广都认识的红人---- 炒螺明!

食在广州,在90年代广州夜市文化处在顶峰,每当夜幕降临,西门口,东堤西堤大沙头,龙津路多路段的宵夜兴旺起来。
互联网还未普及时,不得不提一个变装传奇红人------炒螺明。有人说在宵夜界不认识超螺明等于没深入了解广州。
这位炒螺明如何紧靠一碟炒螺红遍广州?

炒螺明原名简伟明,这是简伟明每日的工作装束,人称“炒螺明”的他在广州老城区宵夜档中可谓无人不识无人不晓。

在北京南、宝业路、越秀南一带的大排档,炒螺明是招徕顾客的“生招牌”
晚晚都有慕名而来的人。连啤酒妹都有炒螺明号码,只要你坐定定,档主就会电召炒螺明过来。
8090年代的广州,粤语金曲风靡,梅艳芳等香港明星火遍天,草根明哥模仿他们。不为什么,只为得到客人的喜欢可以买他几盘炒螺

没想到到最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女扮男装新鲜不在,他便开始将流行曲填上自创的歌词,不少粗口歌尽管难登大雅之堂,却是不少“炒粉”的至爱。

2

明哥14岁丧父,不得不出来“揾食”,他读的书不多没文化。多年来,教会他做人的就是梅艳芳、徐小凤的歌。他说是《逆流顺流》这首歌教他做人。



炒螺明一日作息

●傍晚6点,起床,花半小时“装身”,出门去市场采购石螺。

●晚上8-10点,从番禺钟村骑车出发,先到海珠区宝岗、滨江路一带,再经海珠桥到达主场太平沙。

●晚上10点-11点:很多宵夜档人气还未开始旺,先跟粉丝们吹吹水、玩玩骰盅

●晚上11点以后:各大宵夜场开始聚集人气,骑车到处卖歌卖螺,偶尔见到城管还要捉迷藏。

●凌晨6点:带着几分酒意,骑车回番禺。



3

几十年的积累,他确实火了
09年,“炒螺明”首开个唱,在酒吧举行,容纳了300多名粉丝。
那一晚,明哥在那个有300多人的酒吧舞台,身穿羽毛红旗袍,站在迷离的灯光下,模仿着梅艳芳,享受台下的掌声。一曲唱罢,问观众:”我似唔似只火鸡啊?“

10年,他参加了广东电视台《叮王争霸》比赛,第一次让宵夜档以外的朋友认识,但是亦有不少人因为他说话“阴柔”,娘娘腔而不理解他,甚至觉得他有“病”。

黑红也是红, 炒螺明的谋生方法在当时受到极大争议,他曾经遭受无数人的白眼。

有些人看见他只因为看不顺眼,影响市容,讨厌人妖等就,对他无故谩骂,甚至大打出手!

炒螺明究竟做错了什么?

就因为造型奇特阴柔遭此谩骂。为了生活去奔波,只是从事的职业不被大众所理解,这在90年代的熟人社会是相当痛苦的事情!

4

专为炒螺明度身订造的电影《生活万岁》

明哥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即使上了香港电视,明哥的老婆带上他所有家当离开他,就连女儿也不认同他

但明哥也只是一句:

“我一样供她念书,她需要交多少钱,我多辛苦一样赚给她。”

他最痛心的就是女儿的不理解,面对女儿的不理解,明哥心中全是委屈:

“我自己养大的女儿,长大了嫌弃我是个下流卖唱的。我问她,你同学的爸妈还是扫大街的呢,你凭啥嫌弃我?”

幸好去年女儿要结婚了,明白了做父母的不易,终于接受了自己的父亲。两父女经过多年冰释前嫌,明哥这一杯茶喝得终于安落了。

“人生如梦,我能够带给客人欢笑,有什么不好?今天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奋斗而来。我不是什么明星,我只想卖好炒螺,继续为夜宵档的繁荣增添点娱乐,过好自己的生活,孝敬母亲,等女儿陪我吃一顿饭。”

5

2013年网传炒螺明已经去世了,但那天晚上只是他喝得太醉倒在了路中间,当交警来了之后,他便起身骑上自行车走了。
后来他流言时,第一反应却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多年来纵横夜市的明哥,早就看透所有颠沛流离。

6

有人认为“炒螺明”作为广东街头民间艺术是值得提倡和保留的,北方民歌也往往带有低俗内容,却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
但明哥作为一个走鬼,“炒螺明”的存在本身就违反了广州城市管理的相关规定,属于违法经营,影响广州市容。

在广州这座包容的城市,无论你是否喜欢他改唱的咸水歌。

“明哥”能够开“个唱”,都是本城草根界一件大事——在最有广州草根特色的露天大排档里唱歌卖螺的人,也能赢得粉丝万千,最后赚到番禺两套房

用黄子华的话来说,这是件多么励志的事情啊!


 您可能想看:

 致力于粤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