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援助了加剧冲突”之类

 江北大汉 2022-09-15 发布于江苏

眼下,在某些媒体上,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包括军事、经济等援助,加剧了俄乌冲突的说法连篇累牍屡见不鲜。这样的说法,乍看似乎十分在理,细细推究,大有问题。

没错,欧美对乌克兰的各种援助源源不断,单单是美国,有报道显示,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70亿美元。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军事方面的援助,而军事方面的援助又包括向乌克兰提供M777火炮、海马斯火箭炮、标枪地对空导弹等等。并且,也正是这些援助加之乌军的努力,改变了俄乌冲突的形势,让乌克兰从被动一变而为相持,与俄罗斯互有攻守。或许,这就是那些媒体所说的“加剧”?

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谁也没有办法。但是,我们是不是还有其它看问题的角度,比如说,假如没有欧美的援助,那么,现在的乌克兰会怎样?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没有悬念,那就是乌克兰已经匍匐在地,俯首称臣了——328日,俄乌两国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面对面的直接谈判,应该说就是乌克兰一方,在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的妥协。然而,这样的谈判,是不是乌克兰想要的,另当别论。因为一方提出了非常苛刻的种种要求,另一方面必须也只能无条件服从,恐怕不是谈判,至少不是相对平等的谈判,而是城下之盟。这样的谈判对乌克兰来说,是屈辱,是蒙羞,是无可奈何。

如果完全按照俄罗斯提出的要求,乌克兰会是什么样?乌东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两州应该如克里米亚一样,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乌克兰不再拥有自己的空军,军队只能维持在俄罗斯允许的规模之内,乌克兰政府大概率必须由亲俄人士执掌;此外,俄罗斯之外乌克兰不能有其它朋友,更不能加入北约等等。

这样的结果,是乌克兰政府与乌克兰人民能够接受的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乌克兰总统冲突爆发前的支持率跌到20%上下,冲突爆发后因为其强硬的不妥协的立场,让他的支持率一下飙升到90%上下,就是民众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和态度的反映。至于眼下有超过90%的乌克兰人认为他们会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胜利的那一方,同样也表明了他们对于眼下他们的政府的选择的支持与信心。当然,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一定得不到的常识,无疑也是他们支持“战”而不是“谈”(降)的重要原因。

既然不愿屈膝是乌克兰政府与人民的选择,呼吁国际社会鼎力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乌克兰发出的声音,那么,予以抵抗俄罗斯军队的乌克兰以援助,那便是欧美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唯一选择:当一个主权国家遭遇外来侵略,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伸出援手,是慷慨、是大义;反之,如果在这样的时刻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恐怕那才是更应该受到谴责的。不仅如此,一旦乌克兰倒下,下一个是谁,谁都说不准。而这正是波兰、捷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十分积极,而芬兰与瑞典这两个传统的中立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改变立场,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重要原因:唇亡齿寒,谁都不愿成为下一个。

对于俄罗斯来说,欧美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自然是它不待见的,因为这增加了它战胜对手的难度,而本来如何没有外援,那么,乌克兰本与它不是一个量级,应该相对轻松一些就能使之屈服的。因此,对于欧美国家援助乌克兰,它强烈抗议与谴责,完全可以理解。不过,对于置身事外的第三方来说,如果也与俄罗斯一样,对于欧美对于乌克兰的援助说三道四,那么,是不是便缺了一些东西?比如说道义与良心?正义与公平?

战争与战争的性质是不同的,站在哪一方往往能够反映你的立场与观点。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我们应该为之点赞,站在非正义的一方,我们会鄙视。那么,俄乌冲突到底那一方属于正义,哪一方属于非正义,想要作出界定不是很容易。但是,有人提出的这样一个关于战争性质的判断标准,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一,战争是在哪个国家的领土上发生的?二,战争波及的两个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处于被动一方的人们的态度如何?三,国际社会作为第三方的其它国家——自然是多数国家对此的立场和态度又是怎样?

一个主权国家有没有自主选择朋友与生存方式的权利?当我们看到村匪路霸对路人行凶进行霸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也应该大喝一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便是鉴于种种原因,我们不便直接介入,那么,为弱势的也是受害的那一方提供石块、棍棒之类用以自卫的东西,难道说就不行?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当后者能够从地上爬起来,与对方大致战成平手了,就该责怪我们“加剧”了冲突?

所以,“援助加剧了冲突”一类的说法,非常奇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