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41(完)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经典摘录】

·以本校的目光看来,对于农事懈怠,简直是反革命。

·我们这里的教育是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

·山上出狼,我们必得学习打猎。地上有蛇,我们必得学习治毒。聚蚊成雷,我们必得学习根本铲除文字的方法。

·乡村标准学校最需要的就是标准校长。乡村标准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他要有农夫的身手;二、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他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

·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煮饭,不得毕业。

·办中学要多学小学,少学大学。办师范更应学小学。

·凡事会做则乐,不会做则苦。

·寻常学校中,学了数年军事,立正,开步,举枪,行礼般般会,遇了土匪,已是闻风而逃,还谈得到御外侮吗?学军事比如学吃饭。从前军事功课好比是学举杯敬客,虽是拂桌,正位,倒酒,打躬,作揖,无一不能,但于充饥渺不相关。这叫做武八股。

【若有所思】

题外话:近一个多月的奔波、忙碌、适应,如今算是尘埃落定。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写完这些笔记,终于还是忍不住在今夜继续敲击键盘——尽管,我已失去了言说的身份,但无论怎样,打开的书,总得看完。

第二种素养:农夫的身手。共收录《农夫的身手》、《从野人生活出发》、《天将明之师范学校》、《武八股》四篇文章,除考察江宁县立师范学校所写的《天将明之师范学校》较长一些之外,其余三篇都是很短的文字。

和前一项素养一样,这一项素养,依然不会在其他专讲教师素养的书中见到。

教师首先得有健康的身体,其次呢?就是教学范围的东西了吗?至少在陶老先生眼里,还不是,得先能养活自己,如何养活自己,那必须有“农夫的身手”,尤其对于乡村学校教师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他对江宁师范学校的诸多做法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进门就对“学生买柴图”印象深刻,然后是学生干农活、烧饭做菜等等诸多表现也让他大加赞赏,最后肯定这所学校“有贫而乐的精神”、“有学小学的虚心”、“有远大的前途”。

时至今日,“农夫的身手”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今的孩子,养尊处优惯了,大多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更甚者,从出生起就没有沾染过泥土,只知道超市里可以买到大米,却不晓得泥土里可以长出稻子来。不仅孩子如此,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生活无法自理”的大有人在,常常忍不住感慨,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退化?

幸好,不少有远见的教育者似乎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身边的好多学校都开始了走向田园、亲近自然的探索,如汉庄的“诸葛庐”、如芒宽的“田园厚生教育体验中心”……曾有幸到“诸葛庐”参观过,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学校领导在打造这些文化的时候,都是基于对教师发展、对孩子成长关注的角度,而不是一场“作秀”。

再往大一点说,整个隆阳区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田园教育”,便是一场教育的回归,让教育回归到其“育人”的本质上去。

唯有扎根泥土,方有仰望天空的可能;唯有脚踏实地,才有所谓诗和远方。

2016.9.26

后记

2018-7-19

这是读得最纠结的一本书。

打开的时候,雄心勃勃。

中断的时候,怅然若失。

重拾的时候,找不着北。

放下的时候,念念不忘。

送出的时候,了无牵挂。

就此止步吧!

花未全开月未圆,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味求全求圆满,原不见得是件好事。

如今,因腾讯“那年今日”的提醒,翻出这些笔记,断断续续搬入公号内,正如一开始所说的那样,不为别的,只为留个念想,仅此而已。

那些没读完的,就让它随风飘散吧!

留下一点点空间,给未来。

图书信息

作者: 周洪宇 编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429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4621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