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衫磊落险峰行丨《怪物学校》

 东篱悦读 2022-09-15 发布于云南


文 / 东篱

《怪物学校》是“中国少年派”三部曲中最薄的一本,沿袭了前两本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可这个故事所要探讨的,却是个极为沉重的话题。

所谓“怪物”,以四年级的赵心同同学为代表:“我在全校也是出了名的。我最有名的是考试成绩,一直稳居全班最后一名,最厉害的时候,可以得零分。”

成绩差也就罢了,在老师的眼中,他还很不安分:给同学取外号、上课对着窗外的鸟儿吹口哨、让鸟屎落在女同学裤子上、把天牛带进教室放在自己的抽屉里引发全班骚乱……当然,每一次都少不了要叫家长。

终于,这是最后一次叫家长——“你们替孩子想一想吧,换一所学校吧。他可能不适合待在普通的小学,需要特别的老师去关心。”

和所有类似的故事一样,他将会去一所特别的学校、遇到一群特别的老师,命运从此发生逆转。

这便是怪物学校了。

这个在普通学校里一无是处的小男孩,却成了怪物学校的至宝。

入学第一天,校长亲自到学校门口迎接;第一次上课,给老师起了个“长颈鹿”的绰号,居然被愉快接受了:“姚老师指点着下面,说,'你们都给我听着,从现在开始,只准叫我长颈鹿’,他的样子非常严肃,好像谁不叫他长颈鹿,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长颈鹿老师的课程也奇奇怪怪:一整个学期,就是带着孩子们到处找水、玩水,偶尔回到教室里,学一些与水有关的诗词文章,期末考试让每个人写一篇关于水的文章且不公布分数,暑假作业只有学游泳一项……

小男孩并没有从一开始就顺利地融入这个集体,无论和同学还是和老师,都发生了不少冲突,他以为自己的行为“叫家长也许是难免的了”,甚至还想到了很多被惩罚的手段。

然而,这一切不仅没有发生,校长只是找他喝了次茶(就真的喝茶),并且获得了单独和校长进餐的殊荣。

校长坦陈对他的期待:“凡是进这个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他们要么是有生理缺陷,要么是有心理缺陷。而你都不是,你生理完整,心理无缺,只是不肯和学校的生活同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你的心智在顽强地抵抗着外界,拒绝被破坏被浸染。”

校长说,小男孩是他多年以来一直苦苦寻找的小精灵,并给他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到龙饮河上游的龙饮潭底,取得称为“黑灵”的鹅卵石。

这个任务当然没那么容易完成,据说连校长和长颈鹿老师自己都无法做到,小男孩需要付出的艰辛、需要面对的艰险,可想而知。

故事的结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少年读者们当然可以从这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中获得诸多启示。

但或许,这个故事对家长、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更大。

“怪物学校”的教育理念,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灵性”,“让每一个人顺着自己的心生长”。

这无疑是教育最理想的境界,故事里,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教育所创造的奇迹一次次发生的时候,惊喜有之,感动有之。

但作者并未止步于把这个理想境地描绘得天花乱坠,而是若有若无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样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少?

故事里那个叫小鸭子的小女孩,尽管在怪物学校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她不幸的遭遇。

曾经有个叫卢安克的德国人,在广西山区的留守儿童中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实验”,他始终强调让学生去“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带领孩子们设计、修建、创作,似乎与“怪物学校”的教学风格异曲同工。

然而,结果又如何呢?那些经历过他“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如今应该都已经三四十岁了,他们的生活,是否与同龄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呢?

扪心自问,当真有一所顺应儿童“天性”却忽视“成绩”的学校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真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吗?

正如这个故事的结局,当小男孩回到正常的学校却仍然不被接纳的时候,即便他的爸爸妈妈都能完全理解他,“这样的学校,还回来干什么?”爸爸说得很是理直气壮,可带着孩子负气出门之后,又要去往何方、又能去往何处?

当教育并不单纯只是教育本身,同时还负载着就业、生活等诸多现实因素的时候,“怪物学校”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境罢了。

“青衫磊落险峰行”,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情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2021.10.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