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恭喜你有一个“坏”孩子

 杏利的麦田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1

最近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心中是感慨颇多。

作者为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她1991年出生,2017427日傍晚被警方发现于自家卧室上吊自杀。《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女主人公房思琪以她自己为原型。

房思琪家世优良、相貌姣好、聪慧敏感、受过良好家教,有很高的文学天分,是美好得如同精致的陶瓷娃娃一般的女孩。可是却在十三岁那一年就被自家豪宅楼下声名显赫的国文补习老师李国华强暴。李国华还美其名曰:“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而从不懂拒绝的她对老师的无礼要求只能一味顺从,并且还为不能满足老师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而道歉自责。第一次之后,她本能地畏惧每周一次到老师家里补习作文,但想到墙上贴满的奖状和父母满意的笑容,只能唯心地一次次走向那个地狱,遭受老师的蹂躏。为了得到解脱,她想了几天,发现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喜欢上老师,爱上老师,因为爱自己的人对自己做什么都可以,只有这样,她才能不再让罪恶感、肮脏感缠绕得自己窒息。

也曾有过挣扎和试探。她曾似有似无地对妈妈说:“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唯独没有性教育。”妈妈答:“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又有一次她对妈妈说:“听说我们学校有女同学和老师在一起。”妈妈鄙夷地问:“是谁啊?怎么那么骚?”从此她决定不再开口。

就这样,从13岁到18岁,她和李国华保持了5年的关系。

这是浓黑的不见天日的五年,也是绝望得生无可恋的五年。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她说:“我必须写下来,墨水会稀释我的感觉,否则我会发疯的。”

但即便是日记,也解决不了她内心堆积得越来越多的负担。考上高中,要离开家乡,到台北去上学,以为可以解脱,可是李国华如影随形,常去台北,常将她接到自己的公寓发泄。她和灵魂的双胞胎刘怡婷同住,于是,刘怡婷过得很糟,因为,思琪常常不回家,回家了也只是一个劲地哭,她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思琪把脸埋在枕头里尖叫。后来,思琪终于告诉怡婷自己和李国华的事,可精神的双胞胎,大家眼中的连体婴儿并不能理解她,反而骂她恶心,要她滚。再后来,房思琪疯掉了。

刘怡婷从房思琪的日记里,才知道她亲亲的姐妹的惨痛经历。大恸之后,她再不能像正常女孩那样活着。

小说结尾,李国华携妻子和富豪邻居们聚餐,依然是大家心中尊敬的李老师,是女儿的慈父,享受天伦之乐。一大帮子邻居,喜笑怒骂,真是歌舞升平。

甚至于,思琪的发疯,被大家一致认为是读书太多。

岂不痛哉?

                            2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中国教育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后来我又想,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

我百度了一下“好孩子”,无非是听话、懂事、尊重长辈、懂礼貌、爱学习、会分享、乐于助人的孩子。

我百度了一下“好人”,百科词条说指有善心,宽厚待人的人。季羡林老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更有网友说是替人办事不要钱的人,捡破烂只为全拿出来供贫困孩子读书的人,把自己金钱和时间全奉献出来无私帮助他人的人。

我又百度了一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等等。

一直自得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直感叹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我才发现,几千年前的老子说得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对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传统文化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数千年来,我们只看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好的方面,却忽视了它糟粕的一面,现在是时候辩证地看待了。

于是,就像鲁迅先生从浩浩史书中读出 “吃人” 两个字一样,我从这些所谓的“好孩子”“好人”“传统美德”中读出了卑劣自私的灵魂麻痹术。

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心理测试:“你带着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这五种动物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原始森林探险,一路上险境重重,迫使你不得不一一将它们放弃,你会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放弃呢?”

很多人都首先放弃孔雀,因为它最没用。

而我们所谓的“好孩子”的标准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些对我们最有用?

因为对我们最有用,所以要求他们成为这样的人。

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听话,自然是听大人的话,这样会不会比较好控制他们,如同我们要求他们要孝敬父母?

我们要他们懂事。懂什么事?不还是我们说什么他们听什么?

尊重长辈?不更是维护我们大人自己的权威而为他们订的诸多标准之一?

爱学习?除了为他们的前途命运考虑,有没有满足自己自尊心的需要?孩子考上北大清华我们会不会骄傲,回回不及格我们会不会羞愧地抬不起头?

严己宽人?要求孩子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他们犯错,却要他们谅解犯错的他人,这不是和“以德报怨”一个道理?长此以往,孩子在这个暴虐的社会能安然生存?

人贵有耻?李国华不是不碰有钱人家的小孩么,因为他知道有钱人要对付他有会多麻烦,但他为什么还是对房思琪下手?他看着房思琪书柜里的书就知道,这个女孩能成。因为她有羞恶之心,她身上有冲不掉的伦理。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温床。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强暴一个女孩,全世界都觉得是他自己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到他身边。

内心深处,她在13岁已死去,她认为她是过去自己的赝品。所以她写道:“我是馊掉的橙子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这样的羞耻感,对一个孩子真的好么?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孩子一次次的容忍会不会成为别人肆无忌惮不要脸的资本?忍无可忍的房思琪说:“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假如房思琪从一开始就没有忍耐,李国华这个衣冠禽兽还能对她侵犯持续五年之久,她还会疯掉吗?

                       3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是利他型的,一直要求我们做别人理想中的自己,却唯独没有考虑过个体本身的存在感。

房思琪被送到疗养院后,刘怡婷看到思琪的日记,她觉得:“从没看过思琪笔迹那么凌乱,一定是只给自己看的。”这句话看得我心疼。她谨按父母之教育,永远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而把所有的丑陋、肮脏、罪恶留给自己。而一个孩子的心才有多大?最终她不堪重负,彻底崩溃。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看到调皮的孩子一直对母亲说“我爱你”也能热泪盈眶,因为她已经太久不敢这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而父母可能也只关注她应该成为什么样是人,而无暇关注真实的她如何。

所以最终她疯了,父母只在意她精神失常的事实,为了顾及面子搬离原来小区,把她送到远方的疗养院,而不去追寻好好的女儿为何疯了,所以她的日记记录了她被侵犯五年的点点滴滴,父母竟然一无所知。刘怡婷发现了日记本,不遗余力想为思琪讨回公道,可一个孩子的话,又有谁会听呢?

不肯好好听孩子说话,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最大的弊病。

所以林奕含只能借写作发泄心中的痛苦,她说:“这是屈辱的书写,这是堕落的书写。”她以为写了出来,她就能得到解脱,但即便是她挚爱的文学也帮不了她。她笔下的房思琪以发疯终局。而她自己,重度抑郁,即便是心理医生也无能为力。最终她自杀了。这样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在了父母自以为完美的教育中,凋谢在了这个助纣为虐的社会中。

有人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社会可能不仅仅是协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

这些协助者和施暴者,就包括她自己的父母。

想想,我们怎能不痛心?

                            4

所以,中国教育,除了书中提到的性教育的空白之外,还有更多的畸形教育。

最好的教育,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听话、懂事、顺从、隐忍、宽容、顾全大局、乐于助人,而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包括大胆说不。

因为即便他们有时候可能显得有点不听话、不懂事、不懂礼貌,甚至有点任性、自私,至少他们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小小年纪就察言观色,拼命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牺牲自我来换取你的好评,以放弃自己来博得他人认可,他们是生活在阳光下的真实的自己。

你需要的只是一个真实的孩子。

所以,恭喜你有一个“坏”孩子。

当然,网上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话:“好孩子有标准吗?没有,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就让我们并肩,让每个孩子都只是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