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杏利的麦田 2022-09-15 发布于河南

晚上整理电脑上的东西,发现了以前写的不少工作汇报之类,虽时间久远但依然不过时,于是发在公众平台,权当备份,以待不时之需。

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分析高考试题,制定下一届备考复习策略,又成为当务之急。

犹记得6月7日中午十一点半,学生出了考场,个个都开开心心,都说语文卷子太简单了,简直出乎意料。自从试卷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及变化后,经常有学生在大考之时做不完卷子,这次没有,我放了心。据学生所说试卷特简单,我暗想这次估计班里能有几个上120分的了吧。但成绩出来,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分。

于是更有必要用心分析一下试卷了。

纵观整套试卷,远不如平时联考难度大,甚至比平常练习试题还要平和。

I卷,阅读类的,除了学生一直头疼的一般论述文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外,其他文本毫无阅读障碍,即便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的人物传记,变成了新闻类的,有图有文,几个材料并列,但平常练习时也不止一次见过此类文本,且通俗易懂,毫无费解之处。小说以往学生经常难以读懂作者写作主旨,而这次主旨却明白如话。文言文也中规中矩,和平常做过的大同小异。诗歌本来一直是学生的弱项,稍有难度他们就读不懂,不知道写的什么,而这次从题目到每一句,都很直白,毫无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再说设题,一般论述文三道选择题,除了第2题稍有难度,1、3小题答案选项特别明显,均在常考八大类型之列,平常多次设过题的。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正确选项根据原文也都十分容易推断出来,而三道主观题题型也是平常一直练习的。文言文断句可能稍有难度,但结合上下文,也很容易排除错误选项。文化常识是真正的文化常识,都是常见的,屡屡考的,文言文翻译重点字词要不是平常重点强调过的,要不是结合语境绝对推断的出来的。诗歌选择题全考的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而此首诗并无理解难度。主观题考的炼句,也属老生常谈。总之 ,第I卷我竟没发现可以有让学生严重不得分甚至较少得分的题。

II卷,表达题,成语没有生僻的,病句简单得离谱,19题没有考衔接,而考的表达得体,考前两周这些谦辞敬辞我还特意讲了半节课,并要求学生看以前记的关于这些的笔记,看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强化记忆。当时我猜测21题有可能考,结果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了。其实不讲也是常识,根本没有难度的。20题补写句子,21题推断题,更是简单到令人目瞪口呆,用我们协作组某位老师的话是“又是两道送分题”,就我感觉,这两道题少得一分都是罪过。

最后说半壁江山作文,今年的作文,完全无审题难度,给出的关键词比较多,任何一层次的学生,都必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想得高分固然不容易,想得低分其实也难。

平常的训练完全到位,做题技巧也已炉火纯青,但结果却并非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想到了2013年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语文考了148分,她说:“现代的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早已经不是题海战术所能够驾驭的,更多的是日常接受教育的积累。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她又说:“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是的,语文素养恰如内功,应试技巧则如剑法,一个人剑法再出神入化,没有深厚的内功,也无济于事。

我想到了今年改高考卷期间见到的满分作文,如同书法家一般的字体,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以及由文字透露出来的学识眼界心胸气魄。这样的学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一定不是单纯由老师培养出来的,但却是当今高考模式中最受欢迎的,我们的学生虽未必能达到那个高度,但我们要帮助他们向那个高度努力。

高三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吸取上一年备考教训,总结上一年备考经验,从大的方面来说,我有如下建议:

1、注重卷面,特别是尖子生的卷面。如果卷面不整洁,字体不工整,写得再好,作文也几乎在45分以下。而作文如想得50分以上,字体则得秀美了。

2、注重阅读。高三学习高度紧张,读长篇幅的文学作品自然不可取,但平常练习中见到的各种类型的文章,也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如能将这些论述文、小说、文言文、诗歌等文本剖析透彻,让学生反复诵读,效果必定比单纯注重做题技巧好的多,因为制约学生分数提升的更多的原因是阅读面窄、理解能力差。除了试卷上文章,也可给学生补充课外资料,以开阔眼界和心胸。

3、注重作文。抛过审题和卷面,我觉得作文最重要的还是写作结构。纵观今年高考高分作文,或用小分论点,或用小标题,无一不是思路特别清晰、结构特别严谨之作。即便那些没有什么文采、没有什么思想、人云亦云之作也会因为清晰的思路而比同类作文更占优势。而这种结构,是通过平常的训练可以人人达到的。我们去年一直用的是林州一中的写作模板,可操作性强,我觉得就很不错。

我说的大致就这些,谢谢大家!

                                     2017.09.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