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苏春生:黄山美景尽在水墨间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9-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苏春生,名畅,号雪堂。1939年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玉龙口村(现属苍南县钱库镇),其父为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苏渊雷。苏春生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陆俨少教授,专攻山水,长期从事美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现兼任日本洗心书会·水墨画会顾问,上海春江画院副院长,黄山书画院特聘画师等。

一、初识苏教授
图片

图片

几年前,海上二苏暨雪堂书画作品展曾在昆阳文化展厅展出。这是一次以苏渊雷及苏春生书画作品为主的海派书画展。那时,得知苏春生教授来平,笔者甚是欣喜,遂提前预约,在展出仪式开始前有幸得以与先生见面。

在展厅内,笔者见到了精神矍铄而又和蔼可亲的苏教授。苏教授为笔者介绍了展厅内的海派书画作品,讲解时,他的言语中充满艺术的灵性,如汩汩清泉蜿蜒流淌进听者的心灵,清新而明澈。他是一位能让你产生思想火花的人。在苏教授的父亲和他自己的书画前,他向笔者讲起了自己的绘画生涯,使笔者有幸得以管窥艺术大师创作的精神世界。


二、画艺的渊源
图片

图片

▲ 苏渊雷

苏春生从小受到父亲的深刻影响。他的父亲苏渊雷,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研究独到,尤洞悉禅宗。父亲心胸豁达,交友广泛,与友人一起作画之时,时常让他在旁磨墨理纸。可以说苏教授幼时的经历,对他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对他影响较深远的还有其父亲所喜爱的哲学,尤其禅宗。苏教授说,禅宗讲究顿悟,当绘画艺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创作瓶颈,这时需要有清净的心性来增添自身的修养,丰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人格是一个创作者能否创作出高品味画作的关键。内心的境界有多宽广,艺术和美的境界就有多高远。在苏教授那里,绘画创作更是自我心境的一种表达,它是自我的抽象凝练,想必这是进入最高艺术境界之前所必经的一个阶段。

图片

▲ 陆俨少

在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时,苏教授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教授。其中陆俨少教授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与理解加深了。“陆俨少先生是真正将画水之法融与现代山水画中的,他提出的'留白’与'墨块’两种新技法对我影响较大。”苏教授说,受陆老师的影响,自己的画艺亦取法传统,别出新意,力求笔墨精湛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


三、画艺的体悟
图片

图片

苏教授擅长山水,尤以黄山传神。每次登临黄山,他都以独特视角将黄山美景尽收眼底。在几幅黄山画前,奇松与云海相游,秀峰与流水相伴,真是浑然天成。加之水墨晕染与色彩交融恰到好处,作品的仙境气韵与宏阔内蕴,顿生一种朦胧而迷蒙的艺术效果。人在画外看、心在画中游的韵味亦油然而生。

苏教授讲到,他对画艺的体悟经历了“技法”、“艺法”、“道法”三个阶段。“技法”是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是入门阶段,也是较为低层次的一个阶段,主要学习一些绘画的要领与技巧。“艺法”是较高的阶段,这一阶段,创作者要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作品,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创作者形成艺术风格的阶段,也是形成一家之言阶段。“道法”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道”实为宇宙的一种规律,“道法自然”说的是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绘画亦是如此。苏教授的“道法”思想源于老庄。老子以“道”为本的天道观,以及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都是这一技法的理论基础。从理念(道)的高度理解绘画艺术,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这或许就是最高的艺术。


四、未来的计划
图片

图片

“绘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画不好时,自己会停下来看看书,读唐诗宋词,找意境,然后再画。”苏教授在谈到自己接下来的绘画创作时,仍兴致盎然。他说,以前行政事物较多,如今退休了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多了,自己还要多读书,不断提高,再出好的画册。绘画创作不能没有灵感,抽空还要去黄山体验生活,去寻求灵感,即使不画,看一看也是心灵的一种享受。

大师画艺境界高远,追求艺术永无止境,令人敬之仰之。



作者:周启来

编辑:希文

版式:璆然

文荟平阳”长期约稿征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