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畅 ‖ 戴不凡与“丰润说”

 倚月临风 2022-09-16 发布于河北
戴不凡先生(1922-1980)在红学研究中,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70年代末有关《红楼梦》作者的论证,曾引起红学界的广泛兴趣。他的有关红学的论著,在逝世后由他的女儿戴云整理,结集为《红学评议·外篇》,1991年6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中“附录一”,题为《曹家世系述略》,凡4万字,专门探讨曹雪芹家族的祖籍与家世问题,并附有“曹氏世系表”,“辽阳与丰润曹氏可能的关系”二表,对研究曹雪芹祖籍及家世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在《曹家世系述略》中,第一节《丰润与辽阳》,戴不凡先生开宗明义地提出:“(一世)曹世选。其先本丰润人,后著籍辽阳。”他根据乾隆十六年刊本《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
“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乎,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以及《楝亭诗钞》中署“千山曹寅子清撰”和《楝亭书目》署“千山曹氏家藏竹,还有《嘉庆山西通志》卷八十二《职官》、《敕修浙江通志》卷—百二十二《职官十二》,《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二《职官二》诸书,均载曹振彦为辽阳人,又根据康熙九年曹鼎望(浭阳(即丰润)曹氏族谱,曹氏重修南北合谱序》说,其先世曹伯亮于明永乐间由南昌武阳渡北上,“一卜居于丰润之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之铁岭卫”,至于“辽阳一籍,阙焉未修'的记载,指出:“阙而未修,原因当然可能是年代久邈,世系难详,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由于万历末年以后,辽沈一带经过繁剧的战争,人口不免流亡失散,以致无法细查,因此康熙九年——此时曹寅已13岁,当早已和丰润曹鋡认了兄弟,辽阳一籍和丰润曹氏早已取得了联系,但仍无法把辽阳一籍入谱归宗。”
不凡先生还指出:“从丰润曹邦于崇祯二年赴辽东,因族人(王按:此处或漏“引荐”二字)而入正红旗籍,从曹寅和丰润曹鈖、曹鋡等人的交往看,曹寅'总角’时就和曹鋡(冲谷四兄)同在西池'弄兹莲叶碧’,曹寅《兼怀冲谷四兄》诗;'浭水不可钓,松茨(丰润曹氏园)闻欲荒。……骨肉论文少,公私拂纸忙。’都可证明世选一支,当是从丰润迁往辽阳的。”


这里,戴不凡先生的见解有三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他根据《上元县志》“曹玺传”中'著籍襄平”的记述,以及《山西通志》《浙江通志》等志书中关于曹振彦为“辽阳人”的记述,并没有得出否定“丰润说”的结论。他看到这些记述与“丰润说”并不矛盾,而不是像有的学者根据同样的资料和同样的记述,得出曹家祖籍既是辽阳就不能是丰润的结论,却没有看到这二者乃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二)他根据曹鼎望《浭阳曹氏族谱序》中说曹端明(伯亮)、曹端广兄弟自明永乐间从南昌武阳渡北迁后,“一卜居于丰润之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之铁岭卫”和“至辽阳一籍,阙焉未修”的记载,指出从丰润入辽的曹端广入辽时虽卜居于辽东之铁岭,而后又有一支落籍辽阳.这显然说明曹鼎望写《谱序》时已清楚此事,但何以在《丰润曹谱》中对入辽的曹族,特别是“辽阳一籍”,仍然“阙焉未修”?那第一是因为“年代久邈,世系难详”,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乃在于明“万历末年以后,辽沈一带经过繁剧的战争,人口不免流亡失散,以致无法细查”。因此虽然辽阳曹寅和丰润曹鋡已经互认了兄弟,叙过了同宗,“但仍无法把辽阳一籍入谱归
宗。这就比那种明明看到曹寅与曹鋡为同宗兄弟,而硬要说成是“同姓联宗片,明明是因年代进远和战乱原因未能入谱归宗,硬说成是只要丰润族谱不载,就证明曹寅一族与曹鋡一族没有关系的论点,是更为高明、更为全面了,(三)他根据曹邦于崇祯二年入辽“因有族人引荐”一点,以及曹寅诗中说他自幼就与丰润曹氏兄弟共同吃、住、玩耍、读书等记述,证明曹寅一族与丰润曹鋡一族肯定是同宗,“证明世选一支,当是从丰润迁往辽阳的”。这就比有人在论述曹雪芹祖籍问题时,回避或曲解上述证据,甚至回避和曲解《上元县志》和《江宁府志》中《曹玺传》中记述曹锡远、曹玺一族为'宋枢密武惠王裔’,而丰润曹氏也定而无疑为“宋枢密武惠王裔”这一事实,要客观得多、公正得多了。

 

另外,戴不凡先生根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一书中说曹世选正与丰润曹士直、士真、士淳为同辈,而疑曹世选的“世”字,可能是“士“的讹写这一点,认为“辽阳曹氏大约是在曹士(世)选的父或祖父由丰润迁去的,故尚能保持和原籍同一辈的'士’字排列。因此,在振彦入关前后,辽阳一籍和丰润原籍,很容易恢复联系,故曹寅自幼即能认识丰润原籍的许多堂、族兄弟。”这种认识虽然未必全都正确,但也确为颇有见地。 
戴不凡先生还指出:“辽阳这一支,直到曹振彦,未必都是单传,或者竟也可能和丰润原籍各支一样,都是瓜帙绵绵,人丁繁昌。但因经过明代后期辽东的战事,男女人丁死难,流亡,有的或归旗籍,有的或投入'三番’部下,分散各地,因而康熙九年(三番叛乱前四年)时,丰润与辽阳虽取得联系,但宗谱上仍只得,阙焉未修’,或为'憾事’了。”这就道出了问题的复杂性,而不是将本来是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单化。比如《八旗满湖氏族通谱》中载曹锡远一支共十一人,而《氏族通谱》的宗旨是只载满洲旗分内之有官职者,故它所载入的各个家族人等,与各个家族的族谱不同,因此不能以《氏族通谱》的记载来代替或等同于族谱的记载。现在根据清官档案内已发现的有关曹雪芹上世的族人,远比《氏族通谱》所记的十一个人为多,而且姓氏、名号、配氏、生卒年月、履历等项,在《氏族通谱》或不载、或极简略,而据清官档案、诰命、奏折及其他有关资料的考证,现已掌握的曹雪芹家世情况也远较《氏族通谱》所载为多,但《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中所载入的曹雪芹上世一族,人物比《氏族通谱》”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且主要内容记述亦与《氏族通谱》相同,略有不同处,却是或为明显错误,或来自《熙朝雅颂集》等易见的官书,或者擅出修谱者之已意,甚为可疑,可就是这样一些关于曹雪芹上世自曹锡远至曹天佑共十一人的记述,有人却居然将之当作《家谱》来看待,甚至深信不疑,这就显然是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还有以丰润曹氏族谱未载曹锡远至曹寅诸人,就断定此曹锡远一支绝与丰润无涉,并以此理由否定曹雪芹祖籍即曹锡远以上祖先入辽之地为丰润,这也是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

 
在戴不凡先生关于曹雪芹祖籍问题的考证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丰润曹族中,除曹邦于崇祯二年“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入辽而成为正红旗人外,还有他的同胞兄弟曹桢及桢子曹森亦为满洲正红旗人,还有曹邦的侄辈曹继参之子曹首望,曹继参之孙曹鑛(曹云望之子)均入旗籍而住北京。对这个问题,戴先生考证说:    
丰润曹氏远在清兵入关前,即已和辽东有密切联系:“十二世邦,字柱清……于崇祯二年(1629)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随本朝大兵出口,占籍正红旗,随征屡立奇功。顺治十年授他赤哈哈番。”(《浭阳曹氏族谱》)这个曹邦,即曹祯的嫡亲二弟,曹森的亲二叔。曹桢亦是“入汉军正红旗“(大贝勒代善所辖)的。族谱不提兄曹桢而提其二弟邦赴辽东“占籍正红旗”,这当是因桢先入旗籍的缘故。 “彼地原有族人引荐”,这“族人”极可能就是曹世选父子。一则铁岭曹氏当时未有闻人,二则曹世选当时有可能在正白旗中有某种较高地位;三则,从后来曹寅和丰润原籍的曹鋡等兄弟辈自幼嬉戏,视同骨血来看,也证明“彼地原有族人”极可能就是辽阳曹世选一派。可能也是由于世选或曹邦的因缘,后来曹士直长孙首望(曾为苏州知府)、次孙云望的第五子曹鑲(与寅同辈,官刑部郎中)均入旗籍而住北京。
由以上许多线索,说曹雪芹的先世,本是从明永乐中由南昌(豫章)迁徙至丰润,后来(约万历初以前)又由丰润迁至辽阳,于明代后期归入旗籍,谅不致大误。
戴先生以上的见解,可谓言人所未言。丰润曹家未出关入辽者,在清朝“定鼎”后亦有数人入旗籍而居北京,这个问题很少有他人论及,而戴先生不但注意到这一问题,且又作了较为合理的分析,因此这对于辽阳曹与丰润曹的关系以及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都颇有价值。我们现在知道,曹振彦曹玺父子曾于顺治六年(1649)随多尔衮兵征山西大同,平息姜瓖叛乱,曹振彦因此而留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有趣的是,丰润曹继参、曹云望父子也于同年在山西参加平定姜瓖叛乱之战,曹继参原已任山西太原通判,继任江西袁州府知府,授中宪大夫。曹云望也因战功而“假秩行按察使事,攉袁州府知府”,后授中宪大夫。曹继参、曹云望父子参加山西平叛,与曹振彦、曹玺父子参加山西平叛有无关系,史料不载,我们不得确知,但有无曹邦作为从中引荐、介绍的因缘,或早已互认本家,这似不能完全排除,曹继参之子曹云望,孙曹鑛,以及曹继参的另一子曹首望之入旗,当与曹振彦及他们参加平定姜瓖叛乱之役有关。故戴不凡先生以上之论,应谓独到的见解。 


还有,戴先生指出:“本来,研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并无考查他鼻祖籍贯之必要,可是,在红学界,对于曹雪芹的籍贯既有争论,则不能不一附及之,以免成为阙文。”这个问题,确为红学界常有议论的问题,所以说明这一点,对于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也是至为重要的。
此外,戴不凡先生在书中还有许多有关曹世选一族与丰润
曹族关系的论证,对于研究曹雪芹祖籍在辽阳之前确为丰润,也
都很有意义。

(摘自王畅《曹雪芹祖籍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阅读链接

王畅 ‖ 曹雪芹祖籍“丰润说”的提出与讨论(上)

王畅 ‖ 曹雪芹祖籍“丰润说”的提出与讨论(下)

王畅 ‖ 周汝昌与“丰润说”

王畅 ‖ 贾宜之——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最早提出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