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课内基础题汇编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9-17 发布于山东

课内基础题

课内基础题

一、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恕”乎    欲齐家者

B.人不仁,如礼何 物格后知至

C.小人喻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D.迩事父     恻隐心,仁之端也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莫学       微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不亦远乎? 学不可以

C.天下仁焉        自牧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10.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乱者何独不然 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C.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子自爱,不爱父 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者不立       企:踮起脚跟     

②自者无功      伐:讨伐

③自是者不       彰:明显         

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处:为,做

众人之所过      复:恢复         

⑥吾为其无用而    掊:击破

⑦夫子固于用大矣    拙:不善于     

⑧我树之成而五石    实:充实,填塞

A.①⑥B.②⑦    

C.③⑤D.④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之成而实五石    

②是以圣人不欲

③吴王使之      

④不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    

⑥其不能自举也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D.①/②③/④/⑤⑥

13.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其“恕”乎!             。《论语·卫灵公》

4)欲修其身者,                 。《大学之道》

5)故有之以为利,                 。《老子》

7【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的。B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C项,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D项,之: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的。故选C。

8D.老子即老聃,字伯阳。“墨子,即老聃”“字伯阳”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汇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A项,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B项,都是动词,停止;C项,归附;通馈、赠送;D项,都是动词,反省。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10、A

A.不是宾语前置句,一般句式,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B.说法正确。C.说法正确。D.说法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11【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②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伐”,夸耀;③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彰”,清楚,指明辨是非;⑤弥补众人犯下的过失,“复”,弥补、补救。故选C。

12

①树:名词作动词,栽种;②欲:名词意动,把……作为自己的欲望;③将:名词作动词,率兵打仗;④贵:形容词意动,以……为贵;⑤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大处;⑥坚: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东西。故选:B。

13略

 3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我世世为洴澼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

C.若火之始      施不孝    

D.九层之台,起于土  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18. 下列各句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D.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之事父  迩:近              

者无功  伐:讨伐

B.静而后能   安:性情安和       

质胜文则  野:粗野、 鄙俗。

C.故有道者不   处:为,做          

于至善  止:达到

D.文胜质则  史:符合史实        

自胜者    强:强壮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敏于事慎于言       死不亡者寿

B.在止于善         自天子以于庶人

C.臣壮也,犹不如人      恻隐心,仁之端也

D.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且置土石?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自贼者也②兄之不慈弟         

③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④就有道而正焉       

⑤吴王使之将⑥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②④/③⑥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

B.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国” ,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

C.《孟子》和《论语》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答案】17.(2分)C(“恶施不孝”一句无通假字)

18.(2分)D

(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 能力不够, 不能完成某事。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或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 强制别人做某事。D 项“孺子”古今意义都是“小孩子”。)

19.(2分)D

(A,伐:夸耀 D 史:虚饰,浮夸;强:刚强、 果决。)

20.(2分)B

(A,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B. 均解释为“到”。C.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于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1.(2分)C

①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②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③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④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⑤将:名词用作动词,统率部队。⑥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整齐有序。

22.(3分)B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 叫作“国”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家”)

三、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于义       知晓,明白

B.虑而后能       处事合宜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求取

D.今一朝而技百金     买

6.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裂地封之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若火始然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故乱异家利其家

D.九层之台,起累土    己所不欲,勿施

7.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C.自是者不彰

D.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8.下面对句子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

B.就有道而正焉     到有道的人那里就会正直了

C.其未兆易谋      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D.或不免于洴澼絖    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工作

答案】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鬻:买错误。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的意思是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所以的意思是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却。

B.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D.介词,从;介词,在。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彰明;

B.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整齐;

C.是,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D.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整。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的意思是匡正,所以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故选B

四、2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道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B.虑后能得   物格后知至

C.欲治国者   孰能讥之乎

D.自天子至于庶人  壹是皆修身为本

2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可之掌上

①治:治理 ②运:运动

B.今人见孺子将于井

①乍:刚刚 ②入:掉进

C.恻隐之心,仁之

①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②端:萌芽,发端

D.若火之然,泉之始

①始:开始 ②达:到达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

③夫子固拙于用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沙走砾

⑤其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

A.①③/②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⑤/②④/③⑥

答案】22.B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辨析方法:关注虚词的词性的差异;关注其不同位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之:助词,的/代词,它。

B项,而:都作连词,都表承接关系。

C项,其;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D项,以:连词,无实义/介词,用,把。

故选B。

23.C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有误。“运”,运转;“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意思是: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B项,有误。“乍”,突然;“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意思是:(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C项,正确。

D项,有误。“达”,流通,涌出;“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意思是: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故选C。

24.C

【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①②/③⑤/④/⑥分类正确。故选C。

25.略

五、1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C.生于毫末D.起于累土

17.《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19.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如“三十辐,共一毂”。辐辏,是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也作“辐凑”。

B.敬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称,译为“您”。

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答案】1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止:停止”错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

C.“安:平安”错误。“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

D.“知:知道”错误。“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

故选A

16C

【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和掌握通假字词的能力。

A项,“行”,同“形”,形貌;

B项,“泮”,同“判”,分离;

D项,“累”,同“蔂”,土筐。

故选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