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中医学堂】隋朝大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医体操

 红薇书院 2022-09-1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诸病源候论

医家们的案头书

古典

中医


图片

ZHONGYITICAO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分享的是:隋朝大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医体操。

几千年古典中医的发展历程,涌现了非常多的大医。凡大医者必须具备两点:第一点是慈悲之心;第二点是专业水准。

今天要讲的这位大医,慈悲之心和专业水准都堪称历史的巅峰,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他的很多事迹都没有记载,因为留下了医学巨著,所以必然青史留名,而千万年后,人们都还会去学习。

巢元方是隋朝的一位太医博士,当时已经有了设置严密的太医院,分科非常细密。那时已经很重视医学,他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记录成书,之后就流传后世。

在这之前,自从有了《伤寒论》,中医就已经很完备了。《黄帝内经》完备地讲述了整个人体的中医理论体系;《神农本草经》对草药(中药)有一个很完整的论述;《伤寒论》就是理法方药,综合指导人们怎么去诊断,如何开方以及怎样治疗。

到了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他又完善了过去这些医家没有做到的地方。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就是把病的来源讲清楚了。

他写了一本书《诸病源候论》,“源”是源头的源,就是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写了五十卷,非常完备,共六十七门,记载的病候各种病情达到了一千七百三十九论。而且把人体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等等全部包罗进去,关键是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本书成了后世医家们的案头书(就像我们现在要学语言,就要常备一本《新华词典》,在清朝有一本《康熙字典》),所有医生必备,碰到问题自己翻一翻就知道了。

图片

ZHONGYITICAO

中医体操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他还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华佗发明了中医体操“五禽戏”,但是华佗那个体操属于综合性的,比较简单。而巢元方又大大地向前推动了一步,他记录的这个中医体操竟然直接分门别类,针对所有的疾病。

未来,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中医体操,和历史记载还有所不同。我们会根据现代人的身体状况和方方面面的一些变化做出调整。我们推出的是五行操,就是对金、木、水、火、土通过体操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地调整。

比如心脏有病,专门针对心脏病有一套体操;肝脏有病,针对肝病有一套体操;肾脏病有肾脏体操等等,就是人体的各种疾病,分别用相应的练法来调理,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大发明。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我们祖宗的智慧!千万不要觉得不科学!恰恰相反,这是超科学的。因为几千年来的大量实践发现,许多人就是通过练这些体操,使得各种疾病得以疗愈去除的,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他对疾病的记载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华佗曾经记录了外科手术,在当时已经是走到了历史的最前面,因为那个时候西方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好多东西在当时已经有了,但西方还没有。

到了今天讲的这位大医巢元方这里,在医书里记载的也让人惊叹不已。他把华陀的外科手术又推向了一个高峰。我们不要觉得中医没有外科手术,那是对历史的无知,其实早就有记录了。比如,他就记载了中医的一个肠道缝合术,很多步骤、方法、缝合及后期的助力都达到了当时整个地球外科手术的最巅峰,就是现在看来都觉得是非常科学的。只是从来没有人来宣扬中医在隋朝就已经有了很高深的缝合肠道的外科手术,这是很遗憾的。

后世中医没有发展外科手术,其实跟朝代的不断变动有很大关系。古代的中国,战争不断,朝代也随之不断变更。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变成唐朝;后来又变成了宋朝;再后来又变成了元朝、清朝。特别是到了清朝,一个外来民族统治了中国,他们崇尚的是禁锢思想,好多东西是不能去做的。比如说手术,是绝对不能做的,甚至针灸都不允许做,认为这是伤害人的身体,特别是皇帝贵族,绝对不可能给他们做手术,也不可能针灸,因为不能损伤他们的皮肤,哪怕因疾病而走向了生命尽头也在所不惜,都不会选择手术。

所以,中国的外科手术没有发展起来,并不是中国人没有智慧,而是受到了种种制约,没有办法,只能放弃。最后发展为整个中医就是开处方,除了处方就是处方,其他的就被抹杀掉了。

实际上中医十三科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大智慧。我们道系最推崇的祈福、祝由、链接加持这些方法是最根本的治本之法,也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图片

ZHONGYITICAO

中风是怎么来的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回头来看一看原著,内容是非常精到的。比如讲中风,中风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中风之后会行于五脏,有的人可能只是行于经脉,这样生病的程度就不一样。心中风,就只能平躺着,没办法坐起来,连身都翻不了,流虚汗,有的人还会口唇很青很黑,这些属于心坏为水;有的人是肝中风,就是风吹到、流动到了肝脏,可能这个人就只能坐着,不能睡下去,睡下去就无法喘气了,受不了的。这就是对人体不同病情的描述。再比如脾中风,就是腹部感觉像一个皮球一样鼓鼓胀胀的,这是脾中风了肺中风,无法呼吸,气短。使劲吸一口气,吸不进去,感觉就像吊气一样。当然这些他都指出了用体操的方法怎样去解决。

“风邪之气,若先生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忽不知人”。就是有的人突然失去了意识,就像我们现代医学讲的“植物人”,失去了意识,但其实还是活着的。

我过去就治疗过一个植物人,当时我在一个县城,一天有人找到我,告诉我他的一位朋友的女儿不知道是什么病,已经是植物人,在医院住着,心脏跳动、呼吸都正常的,什么都正常,就是没有意识了,怎么办?去看一看吧!当时我还不懂西医的一些方法,我们出自于中医,中医是很保守的,衣服会穿得规规矩矩。到了医院,见到病人用一个铺盖盖住,我想看一看她的脉搏,掀开一看,医院用的西医处理方法是衣服全部除净,是裸体的,这是一个女孩子啊。当时我才二十多岁,赶紧帮她盖上,然后摸摸脉搏,还有希望。虽然跳得很微弱,不太齐整,但是里面内气还是很充足的。最后我用中医的一些方法,对她的一些穴位进行刺激。人中穴重刺激!十宣穴重刺激!一个小时后我就走了。第二天又去,连续三天重刺激她的一些重要的穴位,然后再通过祝由术加持给她。

结果,突然有一天(大概五天左右),那人非常高兴地跑过来说:“太好了!女孩已经醒过来了。太感谢了!”那个时候电话还未普及,我们住的地方也没有的,更没有手机,所以他急匆匆跑过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就算是如此严重的病症,只要气血流畅了,魂魄归位了,也能得到疗愈这个“魂魄”绝对不是迷信中的魂魄,而是中医里面讲的“魂魄”,它归于五脏。五脏只要力道大了,充足了,魂魄归进去了,人体就会苏醒,因为心主神明。

图片

ZHONGYITICAO

中风病症诊疗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一种风,叫做贼风。就是冬至之日,从南方吹来,叫做虚风。这些都能伤人的,人是受不了的,特别是人的头部后脑。

我们练中医体操之后,要格外注意避风保暖。特别是后脑,如果不小心被风吹了,就要出毛病,就会中风。有的人,特别是年龄大的中年妇女,早上起来要做事情,就把窗户打开,外面一阵风吹来,莫名其妙嘴巴吹歪了,不小心就中风了。

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个病例,当时患者吓得不得了,到医院去治要很久。用古典中医的方法,首先要把合谷穴(虎口)重刺激,它是直接管人体头部、面部的,使劲刺激,刺激十分钟,气血就会流到头部,很多人就会缓解。后来怎么办呢?用手掌拍打健康的一面面部,拍打发红;拍打嘴歪过去的、发麻的另一面发红。每天坚持这样做,大多数人不需要任何药物,一个星期后会完全恢复正常。一些人当场就会恢复正常,最起码也会恢复八成,天天坚持,一周后百分之百恢复正常,以后注意避风保暖就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很多疑难杂症,比如说风邪伤人。有的人全身就动不了了,叫做“角弓反张”,就是身体僵硬了,这些都是被风吹了。所谓的被风吹了,有很多是无形的风,因为中医讲究风、寒、燥、火、湿气等等。

我过去就遇到一个病例,是一个建筑农民工。夏天来了,贪凉快睡在工地上,地上都是砖头,砖头是有热量的,蒸气在散发,睡了一晚上,第二天瘫痪,动不了了。他不知道蒸腾的大地,白天一整天都是三十八度、四十度、四十二度的温度,到了晚上地下有水气、湿气,全部跑到他身体里面,就病了,赶紧到医院。所以啊,首先要预防,如果实在是不懂,没有预防住,一旦发现,要以最快的速度找这些古典中医来处理。

图片

ZHONGYITICAO

古典与现代中医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要能分辨古典中医与现代中医,二者不太一样。

古典中医的手段非常多,有医门十三科,各种各样的手段,能综合地治理。

现代中医用的是解剖学的知识,已经把经络当成了神经。


比如现代针灸认为经络学说属于神经元范畴,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古典中医认为经络和神经是两个系统,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学习古典中医,虽然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做一个医生,或者去帮别人治疗,但是一定可以帮助到自己,帮助到亲人、家人。因为知道之后,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心慌。

书中还记载了很多的疾病,因为这是厚厚的一本书,门类也是非常多,有一千七百多个病种啊,我们今天就只能这样分享。

预报给大家,很快就会推出我们自己的中医体操:第一套太乙道系的五行体操,针对我们的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说针对人体五脏的一个综合调配。到时候大家好好学习,五个动作,天天坚持意义重大。

如果有专业想学习的人,我们以后还会推出针对不同的病种进行相应的中医体操训练,用来攻克疑难杂症。比如,针对肺癌有一套体操,针对肝癌有一套体操,针对膀胱癌也有一套体操,就是每一种癌症有一套专门针对的体操。这些都是我们千百年中医祖师们发明的,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心血,不应该在我们的手上遭到唾弃,更加不应该失传了,那样就太可惜了!

 好的,今天先分享到这里。大家好好感悟,要懂得举一反三。中医不是僵化的,才会有这么多大医,每一代大医都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扫描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