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崩漏的中药方剂、处方大全与调理方法

 心戒定慧 2022-09-18 发布于河北

崩漏

崩漏是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称为“经崩”或“经漏”,也属于崩漏的范畴之内。

阴道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但崩与漏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故临床上常常以崩漏并称。

崩漏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它虽属常见病,但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以及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一)辨证论治

1.肾阴虚亏型治宜滋肾益阴固冲,选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旱莲草、炒地榆。

2.肾阳虚衰型治宜温肾助阳固冲,选用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3.脾气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固冲,选用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血热妄行型治宜清热凉血固冲,选用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5.血瘀滞冲型治宜活血祛瘀固冲,选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

(二)名医名方

滋阴固气汤(罗元恺)

血崩,不论夹热夹瘀,总以冲任不固,气不摄血为主要病机。故在大出血期间,应着重补气以摄血,兼顾其热或瘀。宜用经验方“滋阴固气汤”。

1.功效滋补肝肾,健脾补气,固涩止血。

2.主治血崩。

3.组成菟丝子、山茱萸、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阿胶、鹿角霜、何首乌、白芍、川续断各适量。

4.加减如暴崩不止、阴阳两虚者,加棕榈炭、赤石脂、炮姜炭,并重用参、芪、术以益气摄血,同时艾灸隐白(双)、大敦(双)、三阴交(双)。隐白、大敦可交替灸治,每日3次。如夹瘀者,可加益母草、蒲黄炭以祛瘀止血。血止后固肾治本,药选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补骨脂、枸杞子以补肾养血,并通过补肾促排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5.用法水煎服。

左归饮合二至丸(罗元恺)

漏下,往往是肝肾阴虚,相火内动而致,或夹瘀滞,或兼湿热。因阴血难以速生,故止漏较之止崩更感困难,且病情易于反复。

1.功效滋养肝肾,兼清虚热,或兼祛瘀。

2.主治漏下。

3.组成熟地黄、怀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各适量。

4.加减夹瘀滞者,加益母草、茜根炭;兼湿热者,加蚕沙、炒黄芩;心火亢盛、烦躁失眠者,加五味子、柏子仁、何首乌;偏于肾阴虚而无明显瘀热者,加菟丝子、鹿角胶。出血停止后,当以柔肝固肾为主,以调整月经周期。

5.用法水煎服。

崩漏病血分药物的使用(罗元恺)

出血期间,一般不宜投走而不守之类药物,如当归、川芎,以免辛温动血,增加其出血量;出血停止后,若月经届期或逾期不来者,则可适当选用当归或川芎以助血行而促其来潮;来潮之后亦以不用为佳。凉血止血药可选用牡丹皮、地榆、焦栀子、藕节之类;温经止血药可选用炮姜炭、艾叶、鹿角霜、补骨脂之类;养血止血可选用岗稔根、地稔根、阿胶之类;益阴止血可选用女贞子、龟甲胶、旱莲草之类;祛瘀止血可选用益母草、蒲黄、田七、大黄炭之类;固涩止血可选用赤石脂、乌梅、五倍子之类。惟炭类止血药不宜过多过久用于崩漏,以免过于凝滞,反而留瘀为患。

治疗崩漏的经验用药(朱小南)

1.崩漏临证用药①贯众、远志用于胞宫出血有卓效。②崩漏日久而补气摄血治疗无效者,应当考虑是否有残瘀未清,须于补涩之中酌加清理瘀热之品。常用用药有大黄炭、蒲黄炭、震灵丹(禹余粮、紫石英、代赭石、赤石脂、乳香、没药、五灵脂、朱砂)、益母草、参三七末等药,尤以大黄炭的疗效最佳,用量从0.3~3克。③在暴崩急救止血时用仙鹤草、仙桃草颇具功效,用量以12克为宜。

2.久崩久漏的调理每于隆冬封蜇之际,重用厚味胶质的峻补,药用阿胶、龟版胶、黄明胶、牛角腮等,加入补养止血、健脾和胃之品熬成膏滋药,每日进服。崩漏已止者,可巩固疗效,未止者可以截止。但膏滋质地滋腻,久病者脾胃必差,故加入健脾和胃帮助消化之品,可避免虚不受补之弊。

论治崩漏特点(斑秀文)

斑老诊治崩漏特点有三: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治血调气、寒温相宜;固本澄源、补肾调经。

崩漏病因,不外寒、热、虚、瘀四端,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上述病因常夹杂而至,因果相干,导致多脏受累,冲任失调,经行紊乱。治宜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采用疏肝、健脾、益肾、温阳、清热和攻瘀诸法。

1.崩漏属于热者多夹虚火为患,宜选用地骨皮饮或二地汤合二至丸、北沙参、麦门冬等甘凉养阴清热之品,不用苦寒之剂,以免损伤脾阳,燥伤阴血。如需寒凉降火者,选用鲜荷叶、鲜茅根、苎麻根、旱莲草等甘寒滋阴降火。

2.崩漏属于寒者常用艾叶、肉桂、巴戟天、锁阳、菟丝子等温润之品。

3.崩漏属于瘀者常用鸡血藤、益母草、山楂、三七、泽兰等行血之品,以达化瘀不伤正,血止不滞瘀的目的。

4.崩漏属于虚者常选用人参养荣汤或左、右归丸化裁,重视举气摄血,振奋脾肾之阳,俾阳生阴长,血自归经。

斑老认为,崩漏出血,均为离经之血,属瘀,慎用收敛止血之品,无瘀滞方可使用。常选茜根、益母草、仙鹤草、炒山楂等止中有化、化中有止之品。若正虚较甚,或久崩漏下,已成滑脱之势者,则选用煅龙骨、煅牡蛎、瓦楞子、乌贼骨、伏龙肝、百草霜等收敛固涩,涩血而不留瘀。

斑老补肾习用五子衍宗丸为主,肾阳虚加补骨脂、巴戟天、续断、杜仲、桑螵蛸等以温肾益精;肾阴虚加女贞子、北沙参、麦门冬、何首乌等以滋阴养血。气血虚弱去五味子、车前子,合圣愈汤或人参养荣汤以温补脾肾,益气生血;合圣愈者去五味子,加鸡血藤、桃仁、泽兰、苏木、黄芪等以温肾益气活血。

关于月经周期的调节,斑老认为,经后重在温肾补脾,以助胞宫之蛰藏,以资经血之源泉;经前侧重补肾调肝,行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经候如期;经期以益肾养血和血为主,以利于胞宫之排泄。

温养脾肾止漏汤(斑秀文)

1.功效温养脾肾,益气止漏。

2.主治到用于脾肾两虚、冲任亏损所致之崩漏。症见阴道淋漓出血,色淡,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细。

3.组成鹿角霜20克,怀山药、菟丝子、黄芪各15克,白术、枸杞子、荒蔚子各9克,鸡内金、山楂、茜草根、大枣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沙莲摄血汤(斑秀文)

1.功效滋阴柔肝,化瘀摄血。

2.主治用于七情过激、肝失条达、瘀积停滞、血不归经所致的崩漏。症见月经量多,色红夹紫块,出血不止,舌淡苔薄白,脉虚弦。

3.组成生牡蛎24克,旱莲草、益母草、藕节各15克,北沙参、玄参各12克,茜草根、苏木各9克,莪术5克,柴胡2克,甘草3克。

4.用法水煎服。

治疗崩漏的经验(王渭川)

1.治则崩漏用药不宜伤血耗气。治疗要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2.应急在暴崩情况下,要防止气随血脱。其治法以固脱回阳为主,应急取独参汤合童便救急;或者重用党参、黄芪、仙鹤草、棕榈炭、贯众炭、广三七等,以固气、防脱、塞流。

3.治崩四要

(1)青年血崩:病因多为七情所扰,肝郁气滞。治宜柔肝解郁,凉血安神。青年血崩要注意排除宫外孕。

(2)老年血崩:病因多为肾气渐衰,冲任失调。因老年妇女中气虚弱,脾失统血,肝失藏血,损及肾及冲任。治宜固气滋肾,调气和冲。老年血崩者要注意排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一类的器质性病变。

(3)胎前崩漏:病因多为肝肾郁热,血失常度。治宜澄源塞流。澄源即针对病因,紧急止血安胎,塞流即止血。

(4)产后崩漏:病因多为产后调养失宜,或劳累太过及房事不慎。治宜调气固血,速塞其流,防止气随血脱。

4.辨证用药

(1)气虚:人参养荣汤。①养血止血。选用仙鹤草、夏枯草各60克,大蓟、小蓟各12克,阿胶(烊)9~30克。②温肾纳气。选用砂仁、肉豆蔻各6克,白芍9克。③止头痛眩晕。选用明天麻24克,远志肉9克。④胃寒。选吴茱萸9克。⑤阳虚。选熟附片24~60克(先熬2小时)。⑥气虚甚。选吉林参9~60克。⑦漏下甚、气血俱虚。选鹿茸3克(冲服),乌贼骨12克,棕榈炭、血余炭各4克。

(2)血虚:归脾汤。①补血益气。选用党参、黄芪各24~60克,白术9克,鹿角胶9~30克(冲服),木香6克。②补心。选用北五味子、山茱萸各12克,龙眼肉24克,茯神、熟酸枣仁各9克。(3)阳虚:地黄饮子。①温肾通阳。选用熟附片(先熬2小时)、党参、生黄芪各24~60克,枸杞子、巴戟天各12克。②自汗不止。选用金樱子60克,浮小麦24克,牡蛎12克,龙骨9克。(4)阴虚:一贯煎。①滋肾柔肝。选用女贞子、旱莲草各24克,桑寄生、菟丝子各15克,生地黄、枸杞子各12克,沙参、麦门冬、川楝子、白蒺藜各9克。②胸胁痛。选夏枯花、薤白各12克。③潮热。选龟版30克(先煎2小时),鳖甲24克,玉竹、肥知母、地骨皮各4克;缺津液过甚,选糖参、天门冬各9克。④口苦而燥。选黄连9克。⑤崩漏持续不断、时有污血块。选三七粉(冲服)、血竭、蒲黄炭各9克。

(5)血瘀:加减血府逐瘀汤。炒五灵脂12克,三七粉3克(冲服),血竭6克,桃仁、土红花、三棱、莪术、水蛭、当归、生蒲黄各9克。(6)肝郁气滞:滋水清肝饮。①调气解郁育阴。选用生地黄12克,当归、泽泻、茯苓、白芍、柴胡、栀子、牡丹皮各9克。②胃脘痛。选川楝子、台乌药、九香虫各9克。③腰痛。选杜仲、羌活各9克,续断24~60克。

(7)痰湿:六君子汤或蠲饮六神汤。①渗湿化痰。选用橘红、石菖蒲、制胆南星、半夏、白术、陈皮、白芷各9克,藿香6克。②黄带而臭。选用椿根皮9克,红藤、蒲公英各24克。③白带。选芙蓉花9克,红藤、蒲公英各24克。④热痰壅盛、津液不输、呼吸不利、心情烦躁。选竹沥15克,分3次冲服。⑤痰喘气急。选山茱萸、鸡血藤膏各12克,海浮石9克,麻黄碱3克。⑥咽干、舌质红绛。加川贝母9克(冲)。

(8)湿热蕴结:银甲合剂。①清热化湿。选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椿根皮各9克,红藤、蒲公英、生鳖甲各24克,紫花地丁12克。②白带多,与崩漏混杂而下,为偏于湿重,加苍术、炒黄柏、棕榈炭各9克。③血色鲜红,暴崩不止,口苦咽干,血出自觉有热感,为偏于热重,加白茅根、石斛各9克,生地黄炭12克。④小便频,尿量少,有坠重感或刺痛感,加琥珀末6克(冲服)。

论崩漏病程中因果转化(杨家林)

1.气阴(血)两虚通常是崩漏失血后的结果,而非原发病因病初,体质尚盛,正气未衰;病久阴血丢失,气随血耗,出现气血两虚之象;素体阴虚者,因失血伤阴,气随血耗则出现阴虚血热之象,而此时,原发病因不显,或症与原发病因已无甚关联。有少数病例可因劳倦过度,伤脾耗气,以致冲任不固,由气病及血病造成气血两虚,或阴虚内热成崩成漏,日久耗气致气阴两虚。但多数气阴(血)两虚是崩漏病程中失血过多而致。

2.气阴(血)两虚既是崩漏失血的结果,可反果为因,成为崩漏新的病因崩漏既然以阴道下血为主症,其气血盈亏转化必然特别突出。病初气血未虚,原发病因比较明显地起作用,随着病情的发展,阴血丢失过多,气随血耗,阴随血伤,出现一派气阴(血)两虚证候。此时,较之原发病因的影响,气阴两虚则转变为主要矛盾,并且成为新的病因,加剧阴道出血,此为崩漏病程中最常见的因果转换。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因此,血瘀既是导致崩漏的病因,也是崩漏其他病因引起的结果,此为崩漏病程中因果转化的又一种表现。

3.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地掌握治因或治果当原发病因已无从寻觅,或现时表现的征象与原发病因已毫无关系时,则以治果为主。

(1)大出血阶段或漏下日久不止,气阴两虚症状明显,当急则治其标,以益气止血和益气养阴止血为主。常用方:①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上海甲方(白芍、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大蓟、小蓟、炒蒲黄、炒槐花、茜草)加减。②气血两虚。举元煎合地芍枸杞二至丸加止血药。③气虚日久,气损及阳。固本止崩汤加补骨脂、焦艾叶、血余炭等。④出血量多,加服独参汤,中药可日进2剂。

(2)以漏下为主,或出血势缓,或血止后一般因果同治。

月经不调方一(柴松岩)

1.功效益气,固冲,止血。

2.主治月经不调,量多,崩漏之属虚证者(用于虚证)。

3.组成①出血时方。生牡蛎30克,太子参、仙鹤草、枸杞子各15克,阿胶珠12克,覆盆子、杜仲炭各10克;柴胡、坤草(益母草)各6克。腹胀加茯苓、鸡内金各10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出血多加三七粉3克(冲服)。②平时调经方。太子参15克,枸杞子、菟丝子、淮山药各12克,覆盆子、陈皮各10克,柴胡6克,香附5克。贫血加阿胶珠、鸡内金各10克,月经周期少于23天者,去山药,加生牡蛎20克。

4.用法水煎,经期第五天或经净服之。

月经不调方二(柴松岩)

1.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2.主治经血非时而下,血量时多时少,心烦失眠,潮热多汗,腹痛酸楚,气短乏力,大便不爽,尿频或少,舌质嫩红,苔少或干,脉沉细或滑数(用于阴虚证)。

3.组成①出血时方。南沙参、生牡蛎各20克,阿胶珠、仙鹤草各12克,生白芍、枸杞子、旱莲草各10克,柴胡6克,莲子心3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便秘者,加全瓜蒌20克。②平时调经方。南沙参15克,百合、菟丝子、女贞子各12克,桔梗、地骨皮、莲须、白芍、覆盆子各10克,柴胡3克。月经少于25天者,加生牡蛎20克;月经周期长于35天者,加坤草10克。

4.用法水煎,均在经后服10~15剂。

崩漏经验方(柴松岩)

1.功效化瘀止血,固本生新。

2.主治胞宫瘀阻,新血不生,经乱无期,血瘀阻滞冲任,发为崩漏。

3.组成仙鹤草、阿胶珠各12克,益母草、香附、茜草炭各10克,柴胡3克。

4.加减产后身痛出血者,加太子参20克,当归10克;血少黑色淋漓者,加川芎5克。

5.用法水煎服。

6.按语可根据脉象判断出血预后。脉滑动而大,出血多且不易立即止血,并有病情加重之势,以热证居多;脉细而小,沉取无力,预示出血趋势易于缓解。

治崩漏的经验(吴熙)

1.崩漏临床治疗方法

(1)塞流止血分缓急:崩漏唯一证候即为出血,故初则塞其流为要务。崩证治急,漏证治缓。塞流的分证用药:

气虚,选补中益气汤加阿胶、炒白芍、乌贼骨、乌梅炭、益母草、枳壳;血虚,胶艾四物汤加血余炭、棕榈炭、旱莲草、仙鹤草;阳虚,右归丸加覆盆子、赤石脂、姜炭、鹿角胶、补骨脂;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加龟甲、莲房炭;血热,清热固经汤加侧柏叶炭、茜草炭、槐花炭;血瘀,桃红四物汤合炒失笑散,加花蕊石、三七粉、焦山楂、血竭;应急,若见血势暴下如泉涌,血量多,脉微弱,急大补元气,用参附龙骨牡蛎以益气固脱。在止血的同时,可加缩宫药物能增强止血疗效。如益母草、枳壳、枳实、马齿苋、鸡血藤、蒲黄、吴茱萸、芜蔚子、山楂、艾叶、酸枣仁等。可使子宫肌收缩,加强血管闭塞,缩短经期,减少出血。

(2)澄源求因重辨证:澄源要考虑血热、血瘀、气虚、肝郁、肾虚等证型。塞流和澄源不可截然分开,塞流需澄源,澄源需塞流。在特殊情况下,有时还需要先澄源后塞流。如出血时间长,量少,有瘀块,先化瘀通经,后塞流复旧。

(3)复旧固本知常变:应当重视肝肾脾胃,特别是脾肾两脏的作用。

2.崩漏治疗三不宜①用药必乘其时,顺应自然,漏血28天以后,宜活不宜止,使月经恢复其周期,周期过去,一般情况可根据病因,采取适当治法。②使用固涩之药不宜过早,以免留瘀,否则后患无穷。③青春期使用药物,不宜过于寒凉,因寒能凝滞,造成血止而经闭,终身难疗。

对不同年龄患者崩漏的认识(吴熙)

1.青春期青春期女子生机勃勃,肾气在逐渐充盛,一般不需做调周治疗,而应顺其自然,让机体自我康复,功能得以恢复,脏腑平和,人即安和。女子在青春期,肾处于生长发育的未充、未实阶段,肾和阴阳转化功能尚未健全。

如后天失调,导致肾虚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血崩不止,治宜补肾固冲,止血调经。方选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炙黄芪、覆盆子、紫河车、赤石脂。若肾虚夹寒瘀内阻,血不归经,症见经色紫有块,腹痛阵作者,加炙乳香、炙没药、五灵脂;若肾虚脾失温煦,运化失健,症兼有水肿乏力,纳差便溏者,加炒潞党参、炒白术、春砂仁、茯苓、山药、炮姜炭等。

青春期血崩的治疗,关键是止血后重在补肾,调整月经周期,由于月经正常来潮是以肾的阴阳转化理论为核心,故止血后应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经后期以养血益肾、补充肾的阴精为主;经间期宜滋阴助阳、活血调气,以促进冲任胞脉气血流畅,阴阳转化顺制;经间后期宜补肾助阳、补阳为主,以暖胞宫;经前期调理气血,以利经血顺利排泄。

2.育龄期育龄期血崩,多因产育影响,导致肝脾功能失调,统藏无权,故出血阶段治当调肝健脾,止血固经;血止后宜滋肾养肝,或益肾健脾,以治其本。

3.更年期肾虚为更年期血崩的发病之根本。治宜滋肾清肝,化瘀止血。方选四草汤合左归丸加减马鞭草、鹿衔草、益母草、茜草、旱莲草、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黑栀子、失笑散(包)、龟版胶(冲)、三七末(吞)。

若热象明显者,加黄芩、黄柏;若心火上攻者,加莲子心、合欢皮、青龙齿;若湿热夹瘀,兼出血日久不止,有热臭气者,上方去旱莲草、龟版胶,加薏苡仁、茯苓、白术、黄柏、红藤、败酱草、生大黄、红花及碧玉散等,以清实热,涤积滞,攻湿瘀,起到“以通为塞”的作用。

功饮(吴熙)

1.功效活血化瘀,补肾固冲,收敛止血。

2.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3.组成仙鹤草16克,金樱子、何首乌、赤地榆、荔枝壳各15克。

4.加减血热型加生地黄、麦门冬、地骨皮、沙参、黑栀子;血瘀型加丹参、土牛膝;脾虚型加党参、黄芪、白术;肾阳虚型加仙茅、淫羊藿、炮姜;肾阴虚型加女贞子、旱莲草、制黄精。

5.用法水煎服。

滋源固本汤(王潮宗)

1.功效滋阴助阳。

2.主治用于经漏出血量多,面色铣白,精神困乏,肢冷,腰背酸软,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细。

3.组成熟地黄、何首乌、怀山药、山茱萸各50克,淫羊藿25克,牡丹皮15克,肉桂、泽泻各10克,附子5克。

4.用法水煎服。

养阴固冲汤(郝丽莉)

1.功效益气养阴,调经止血。

2.主治用于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经血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3.组成生地炭、莲房炭各20克,乌贼骨、煅牡蛎、白芍、甘草各10克,知母、当归、升麻、胡黄连、木香各5克,大枣6枚。

4.用法水煎服。

化瘀定崩汤(蔡小荪)

1.功效活血调经,化瘀止崩。

2.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症见经量过多,色暗红,质稠有瘀块,小腹疼痛,或出血淋漓不绝,舌红或紫暗或有紫斑,脉沉弦。

3.组成生蒲黄30克,花蕊石15克,震灵丹12克(包煎),当归、生地黄、丹参、白芍、香附、熟地炭各9克,三七末2克(吞服)。

4.加减若阴虚营亏,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地骨皮12克,旱莲草15克,炙龟版9克;若瘀热亢盛,舌红,脉弦数者,加柴胡5克,黄芩炭、牡丹皮各9克,黑荆芥10克;若体虚或出血多而伤气,脉略虚,舌体胖,苔薄者,加党参15克,黄芪12克。

5.用法水煎,每日1剂,煎3次,分3次口服。

温阳止血汤(蔡小荪)

1.功效益气养营,温阳止血。

2.主治崩漏、青春期或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见阳虚暴崩,或久崩久漏,气血两亏,阳亦随虚,血色淡红,质稀薄,面色皖白,头晕气短,乏力畏寒,或神疲足软,肢冷,舌质淡或嫩红,苔淡薄,脉细软或虚。

3.组成仙鹤草、煅牡蛎各30克,黄芪、生地炭各20克,潞党参、白芍各12克,当归、熟附片、牛角触各9克,炮姜炭3克。

4.加减对失血过甚者,参芪用量每味30克;背恶寒者,增加鹿角霜量;腰酸加杜仲、续断;眩晕加升麻、枸杞子;大便溏薄加菟丝子。

5.用法水煎,每日1剂,煎3次,口服。

水牛角止血汤(沈仲理)

1.功效凉血,止血。

2.主治血崩。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出血,多发性肌壁间的子宫肌瘤出血,产后大出血。总之,凡属血热型子宫出血者,均可服用本方。

3.组成水牛角30克。

4.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服2次,每日1剂,早晚分服。

归经汤(刘炳凡)

1.功效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2.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3.组成党参15克,北黄芪20克,龙眼肉12克,白术、茯苓、当归、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炙甘草、荆芥炭各5克,炙远志3克,大枣5枚。

4.加减心主血脉,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者,宜加生地黄、白芍各15克以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以养阴清热;如少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者,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而助消化。

5.用法上方药先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服用。月经期间忌冷饮,注意保温,情绪勿激动。

益气清营固冲汤(姚寓晨)

1.功效益气清营,固冲止血。

2.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经间期出血,胎漏,人工流产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于气阴两虚,营热扰冲。症见面色少华,头晕乏力,腰脊酸软,心烦口干,舌偏红,苔薄中剥,脉细数。

3.组成炙黄芪、重楼各30克,太子参、生地黄、贯众炭、乌贼骨各15克,黄芩12克。

4.加减夹瘀者,加煅花蕊石15克,参三七末5克;气虚较甚者,用潞党参易太子参,加焦白术、炙升麻;阴虚较甚者,配合二至丸、陈阿胶;胎漏者,加苎麻根、桑寄生、菟丝子。

5.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次药液合并,分2次早晚服,每日1剂。

温涩固宫汤(李培生)

1.功效养血和血,调经止血,暖胞安胎。

2.主治冲任脉虚,寒邪凝滞,少腹疼痛,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产后下血,淋漓不断等。

3.组成乌贼骨12克,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茜草根各10克,川芎、艾叶、血余炭各6克。

4.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香附、延胡索;腹不痛者,去川芎;血下多者,当归宜减量,加地榆炭、棕榈炭;气虚明显或少腹下坠者,加党参、黄芪。

5.用法水煎,每日1剂,日服3次。在服药期间,情志宜安静,尽量避免精神刺激;食物宜清淡,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并以远房事、戒恼怒为宜。

6.按语温涩固宫汤主要针对冲任虚寒,崩中漏下而设。若血热妄行者则不宜。服药期间情志宜安静,尽量避免精神刺激,戒怒为宜。远房事,饮食宜清淡,忌烟酒辛辣食物。

补益冲任汤(何任)

1.功效补冲任,益肝肾。

2.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出血量多如崩血或淋漓不净,或疑为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3.组成党参、淡竹茹各15克,女贞子、补骨脂、紫石英各12克,炒当归、沙苑子、淡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各9克,小茴香3克,鹿角霜6克。

4.加减时有少量见红或赤带者,可酌加阿胶珠9~12克;胃纳欠佳者,可酌加砂仁3克,或炒谷芽15~30克。

5.用法崩漏以塞流止血为主,血止后,即服本方以补冲任,复正气。连服1~2个月,每日煎服1剂。

6.按语本方用治辨证属冲任虚寒明显者,一般不做大的加减。

治疗崩漏系列方剂·——加减归脾汤(王云铭)

1.功效补脾摄血。

2.主治崩漏之脾虚型。症见阴道骤然下血或漏下不止,血色鲜红或浅淡,小腹胀痛,食少便溏,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腰部酸痛,面色浮黄,舌淡苔薄,脉细数等。

3.组成黄芪、棕榈炭各30克,党参、阿胶(另烊化、分2次冲服)、炒酸枣仁各15克,血余炭、白术、远志、陈皮、甘草各9克,炒当归6克。

4.加减血色红、口干脉数者,加地榆炭30克;血色暗有块,舌有瘀点、瘀斑,脉沉弦者,加三七粉6克(分2次冲服);腹胀痛,两胁胀痛,舌质紫暗,脉弦者,加乌梅30克;头痛者,加荆芥炭9克;气短懒言,舌质淡,脉细弱者,减党参,加人参9克(另煎入);下血量多而不止者,加醋30毫升配水煎药。

5.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再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1次。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个疗程。

治疗崩漏系列方剂——加味地黄汤(王云铭)

1.功效滋补肾阴,佐以止血。

2.主治崩漏之肾阴虚型。症见阴道下血量多,血色较红,失眠耳鸣,健忘腰酸,舌红少苔,脉虚细。

3.组成阿胶(烊化另入)、山药、山茱萸、茯苓各15克,熟地黄、仙鹤草各30克,泽泻、牡丹皮各9克。

4.加减同加减归脾汤。

5.用法水煎,每日1剂,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个疗程。

治疗崩漏系列方剂———清热止血汤(王云铭)

1.功效清热止血。

2.主治崩漏之血热型。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心烦不眠,面色潮红,心慌气短,腰酸,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数大。

3.组成生地黄、棕榈炭、地榆各30克,阿胶(烊化另入)、地骨皮各15克,黄芩、牡丹皮、甘草各9克。

4.用法水煎,每日1剂,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个疗程。

治疗崩漏系列方剂-—加味逍遥散(王云铭)

1.功效疏肝,解郁,止血。

2.主治崩漏之气郁型。症见阴道骤然下血或淋漓不断,或时有时无,血色紫暗,小腹及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气,精神抑郁,腰酸倦怠,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数或弦涩。

3.组成地榆炭30克,阿胶(烊化另人)、茯苓各15克,白芍、柴胡、焦栀子各9克,炒当归6克。

4.加减同加减归脾汤。

5.用法同加减归脾汤。

治疗崩漏系列方剂——加减右归丸(王云铭)

1.功效温补肾阳,佐以止血。

2.主治崩漏之肾阳虚型。症见阴道下血持续不断,血色浅淡,面色淡白,形寒怕冷,腰部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组成熟地黄30克,鹿角胶(烊化另入)、淮山药、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血余炭、海螵蛸、姜炭、续断各9克。

4.用法水煎,每日1剂,连服5~10剂为1个疗程,待至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个疗程。

逐瘀止崩漏(周伯良)

1.功效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2.主治血热、气滞、血瘀型之崩漏(血瘀型崩漏尤效)、月经失调导致的崩漏等证。

3.组成黄芩、生地黄各15克,赤芍、牛膝、香附、栀子各12克,柴胡、当归、红花、桔梗、阿胶(烊冲)、牡丹皮各10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4.加减出血量多加地榆炭、棕榈炭或用焦栀子、香附炭;出血时久而量多加黄芪,阿胶加量;出血量多热象明显加重生地黄、黄芩用量;出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加蒲黄炭、五灵脂、泽兰。数年来,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应用此方屡见显效。:

5.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温服。

温脾固冲汤(刘洪祥)

1.功效温补脾肾,固涩冲任。

2.主治崩漏下血,时多时少,日久不止,而见脾虚气弱,肾虚阳衰,全身功能衰退。

3.组成党参、乌梅、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各20~30克,炮附子10~15克,焦白术15~20克,淫羊藿15克,炙甘草5~10克。

4.加减脾气久虚、兼有自汗盗汗者,加黄氏、淮山药;肾气久虚、兼有腰腿酸软者,加枸杞子、菟丝子;并发于带下症者,可加土茯苓、萆薢;脾不化湿、下血质稀如水者,加生姜、茯苓、炒薏苡仁;虚寒较重、腹痛阵作,而由子宫收缩无力所致者,加吴茱萸、炮姜。

血止后,仍须依此加减。如以肾虚为重者,去乌梅、龙骨、牡蛎,加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等;脾虚为重者,则加淮山药、黄精、萆薢等。

5.用法水煎服。

固冲益气摄血汤(王立山)

1.功效补气益阴,固冲摄血。

2.主治气阴不足,伤及冲任,固摄无权,崩漏不止。

3.组成党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大生地各15克,海螵蛸、续断各12克,阿胶(烊冲)、茜草各10克。

4.加减如出血过多、过急,将参芪加至30克,龙骨、牡蛎、生地黄各加至20~30克,必要时可加止崩散3克(莲房壳炭、棕榈炭、汉三七、百草霜、血余炭、血竭、京墨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3~6克,米汤调下),或加五倍子粉1.5克冲服;如脉迟缓加附子6克;兼肝气郁结加柴胡6克。待出血少后,仍宜服原方巩固疗效。

5.用法水煎服。

6.按语本方实宗张锡纯的固冲汤进一步发展而成,成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之效方。

固肾止崩汤(张文灿)

1.功效益气养血,固肾止崩。

2.主治冲任失调引起的崩漏下血,肾虚劳伤腰痛,带下。

3.组成黄芪30克,续断、桑寄生、熟地黄各15克,菟丝子12克,仙鹤草、枸杞子各10克,山茱萸、阿胶(烊化)、艾炭各9克,当归6克,升麻3克。

4.加减气短乏力加党参

1.5克;下血不止加三七粉3克(冲服),炒地榆15克,海螵蛸12克,红茜草10克;带下如清水加姜炭、淮山药、山萸肉各10克,去仙鹤草;带崩加淮山药、白术各30克,芡实15克;黄带加黄柏12克,兼血块加丹参12克;兼腹痛加白芍15克,甘草9克。

5.用法水煎服。

6.按语本方为张老60余年积累的效方。除肾虚性崩漏外,对少女,尤其是天葵初至,冲任未盛引起的崩漏,效果更为明显。

育阴止崩漏(韩百灵)

1.功效养阴止崩。

2.主治崩漏(肝肾阴虚型)。症见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或突然大下紫黑血块,或血色鲜红,小腹无胀无痛,或微痛不拒按,伴有颜面潮红,颧红,唇舌干红,头眩耳鸣,目涩,健忘,口干不欲饮,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痛,足跟痛,舌红无苔,脉弦细数。

3.组成炒地榆50克,白芍、牡蛎、龟版、海螵i各20克,熟地黄、淮山药、续断、桑寄生各15克。

4.加减下血多者,倍炒地榆,加棕榈炭、蒲黄炭各20克;虚热甚者,加盐黄柏、地骨皮各10克,知母15克;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0克。

5.用法水煎服。

调气活血汤(韩百灵)

1.功效调气活血。气病及血者,以调气为主,活血为辅;血病及气者,以活血为主,调气为辅。

2.主治崩漏气滞血瘀证。情志不遂,积思郁怒,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感寒涉水,过食生冷,不禁房事,余血停滞,瘀阻冲任,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崩中漏下。症见月经淋漓不断,涩滞难下,量少色紫黑,或突然血大下,夹有血块,小腹胀坠疼痛,面色青暗,两颧深红,唇舌紫暗有瘀斑,心烦多梦,便秘尿少,舌苔微黄,脉弦涩有力。

3.组成当归、白芍、牡丹皮、川楝子、枳实、川牛膝、生地黄、青皮各15克,柴胡、甘草各10克。

4.加减小腹刺痛加延胡索;小腹胀痛加台乌药;血瘀难下、便秘加少量大黄;突然大下血块、血色由深变浅者,加炒地榆、蒲黄炭。

5.用法水煎服。

益气养血汤(韩百灵)

1.功效气血双补,助肾纳气。

2.主治气血两虚型崩漏。症见月经淋漓不断,或突然经血大下,血色浅淡清稀,腹无胀痛,头眩心悸,汗出气短,倦怠懒言,失眠健忘,目花昏暗,眼角干涩,皮肤不润,四肢不温,面唇指甲浅淡或淡白,舌质干淡,脉微弱。

3.组成白芍25克,熟地黄20克,人参、黄芪、当归、茯苓、五味子、远志各15克,甘草10克。

4.用法水煎服。

加减止漏汤(时逸人)

1.功效养血止血。

2.主治漏证下血,淋漓不断,其色或深紫或浅淡,或腥臭,或秽浊,亦有血块如常者,头晕心悸,腰酸腹胀,或潮热烦闷,少眠少食,精神委顿,形体瘦削。

3.组成全当归、炒白芍各15克,阿胶珠、牡蛎各12克,血余炭、益母草、白茯苓、大生地黄、地榆炭各9克,陈皮5克。

4.加减漏下不止加棕皮炭、黄芪、党参、煅龙骨;腹痛加台乌药、川楝子;腹满加厚朴、砂仁;内寒加炮姜炭、新艾叶、鹿角胶;内热加炒山栀仁、酒条芩、生龟版、鳖甲;内有瘀结加桃仁、川红花。

5.用法水煎服。

时氏新订凉血固经汤(时逸人)

1.功效凉血固经,敛热迫妄行之血。

2.主治崩漏,妇人体质多有血热、肝热倾向。症见头晕耳鸣,心烦潮热,口燥咽干,精神委顿,如下血过多,亦可致厥脱。

3.组成大生地、生白芍、棕皮炭各15克,阿胶(烊冲)、地榆炭各9克,黄芩、山栀炭、肥知母各5克。

4.加减气虚者,加北沙参30克;下血过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口渴甚者,加玄参、天花粉;内热甚者,加地骨皮、黄柏、龟版胶。

5.用法水煎服。

6.按语崩血来势太骤,时氏认为宜用党参、生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龙眼肉、杭白芍、山茱萸、当归身、棕皮炭、地榆炭、阿胶、龟甲胶之类,尤必重用党参、龙眼肉,甚至加人参,效果较好。

如夹内热,佐以知、柏、芩、连;内夹寒必用桂附姜炭鹿角胶;虚脱甚者,人参、黄芪、龙牡、五味等在所必用。

化瘀止漏汤(戴慧芬)

1.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达郁,通畅冲任。

2.主治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淋漓难净,可达数十日之久,小腹胀痛,血紫成块,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3.组成当归、醋炒延胡索、炒川楝子、五灵脂各10克,生蒲黄、炒蒲黄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调经2号方(王玉铃)

1.功效养阴清热,固冲止崩。

2.主治崩漏。

3.组成乌贼骨30克,蒲黄炭(包煎)、阿胶(烊化冲服)、熟地黄、白芍、茜草根各10克。

4.加减气虚加参芪术;瘀血加川芎、赤芍、牛膝;阴虚血热加炙龟版、生地黄;偏肾阴不足加二至丸;肝郁化火、血热妄行加牡丹皮、山栀、黄芩、小蓟;出血量多或出血时间过长加仙鹤草、煅龙牡;腹痛加木香;腰痛加杜仲、续断。

5.用法水煎,每日1剂,6剂为1个疗程。

生地龙牡汤(裘笑梅)

1.功效养阴清热,固涩止血。

2.主治崩漏日久伤阴。

3.组成大生地、煅牡蛎、冬桑叶各30克,煅龙骨15克,旱莲草12克,蒲黄炭9克。

4.加减食欲不振者,加谷芽、鸡内金;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浮小麦;腰脊痛楚者,加桑寄生、杜仲。

5.用法水煎服。

清热固冲汤(王子瑜)

1.功效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2.主治崩漏。

3.组成生地黄、水牛角各20克,生地榆、白芍、炒槐花各15克,茜草炭、小蓟各12克,炒黄柏、牡丹皮、侧柏叶、山茱萸各10克。

4.用法水煎服。

化瘀止崩汤(王子瑜)

1.功效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2.主治崩漏。

3.组成益母草、炒丹参、乌贼骨、花蕊石各15克,炒当归、川芎、生炒蒲黄、五灵脂、大黄炭各10克,三七粉1.5克(吞服)。

4.加减若偏热者,加茜草炭、藕节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

5.用法水煎服。

安经汤(白仲英)

1.功效养阴,清热,止血。

2.主治崩漏,月经量过多。

3.组成贯众、生龟版各18克,生地黄、生白芍、地骨皮、生地榆、黄芩各9克,知母、黄柏炭各6克,炙甘草0.5克。

4.加减崩漏初起、胸闷不适者,加制香附;小腹疼痛拒按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甚者加失笑散;夹风热者,加荆芥炭、生白薇;崩漏持续旬余、量多不断者,加阿胶、侧柏炭等。

5.用法水煎服。

白头翁二至合剂(季衡友)

1.功效养阴平肝,凉血止血。

2.主治崩漏,血色殷红,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手足心热,性急易怒,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黄,脉细或细弦。

3.组成仙鹤草、生地黄、怀山药、旱莲草、白头翁各12克,秦皮、黄芩、生甘草各6克,女贞子、续断、白芍各10克,藕节7枚。

4.加减―如出血多,加阿胶12克。

5.用法水煎服。

急挽崩漏汤(丁光迪)

1.功效升阳固奇,益气摄血。

2.主治血崩突发,或反复发作,或漏下与崩中交替出现,腹不痛,腰脊酸坠,头目昏沉,四肢无力,面色萎黄,畏寒肢冷,或时烦热,舌微胖,苔薄,脉细,按之微弦,甚时芤大。

3.组成炙黄芪、白芷、葉本各15克,炒防风、荆芥炭、羌活、独活、白术、炙黑甘草、当归各10克。另外,红参20克(或炒党参100克代),煎浓汤频服;干莲蓬2个,炙炭存性,参汤调服。

4.加减气虚血脱、冲任大损、经血鲜红,加陈阿胶15克,艾叶炭10克;气虚兼血瘀,加炒红花、炮姜各5~10克;气虚湿胀,加苍术10克,伏龙肝煎汤代水。

5.用法先煎红参调服莲蓬炭,再煎上药,1日2剂,温服,缓缓服。

健脾固冲汤(刘云鹏)

1.功效健脾坚阴,固涩冲任。

2.主治崩漏下血,量多色红,口干纳差,四肢乏力,舌质红而干或淡红,苔黄,脉虚数或沉软。

3.组成赤石脂30~60克,阿胶12克,地黄炭、生地黄、白术、黄芩各9克,白芍10克,姜炭6克,甘草3克。

4.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克;腰痛者,加杜仲、续断各9克;下血量多或心悸者,加龙牡各18克,棕榈炭9克;舌苔黄厚腻、热甚者,加黄柏9克;舌质红、脉细数或手足心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

5.用法。赤石脂布包煎;阿胶烊化对服;其他药物冷水浸泡,煎沸后,再以文火煎2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温服。

6.按语本方妙在健脾而不温燥,养阴而不碍脾,脾健冲固,血崩自止。

加减黄土汤(刘云鹏)

1.功效健脾坚阴,固涩冲任。

2.主治崩漏下血,量多色红,口干纳差,四肢无力,舌质红而干或淡红,苔黄,脉虚数或沉软。

3.组成赤石脂30~60克,阿胶(烊化)、白芍各12克,黄芩、白术、地黄炭各9克,姜炭6克,甘草3克。±4.加减畏寒腹痛加艾叶炭9克,以温经止血;下血量多加牡蛎18克,龙骨、棕榈炭各9克,以固涩冲任;舌质红、脉细数或手足心热,为阴虚,可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以滋阴清热止血;腰痛加杜仲、续断各9克,以补肾止血;气虚加党参15克,以益气摄血。

5.用法水煎服。

活血化瘀方(刘云鹏)

1.功效活血化瘀。

2.主治血瘀崩漏。阴道出血或多或少,或有血块,腹痛拒按,下血后腹痛减轻,舌质暗有瘀点,脉沉弦。

3.组成蒲黄炭、赤芍、泽兰、川芎、桃仁、红花、莪术、卷柏、续断各9克,炙甘草6克。

4.加减腹痛甚者,加五灵脂9克或三七末3克冲服,以活血祛瘀,止血止痛;腹胀兼有气滞者,加香附12克,枳壳9克,以理气行滞;兼有热象者,加黄芩、栀子、牡丹皮各9克,以清热凉血;兼有寒象者,加姜炭6克,艾叶炭9克,以温经散寒,通络止血;补血止血加阿胶(对服)12克,棕榈炭9克;气虚者,加黄芪18克,党参12克,以益气摄血。

5.用法水煎服。

6.按语本方是一首活血祛瘀、通因通用的方剂,用于治疗瘀血阻滞脉络,血不循经的崩漏证。全方以活血祛瘀为治,是一个治疗血瘀崩漏的验方。

固经汤(马龙伯)

1.功效平补肝肾,兼以扶脾。

2.主治肝郁气滞所致之崩漏,并无偏阴虚或偏阳虚之表现。

3.组成桑寄生30克,生龙骨、生牡蛎、绵黄芪、焦白术、平生地各20克,续断、乌贼骨各12克,醋炒柴胡、炒茜草各6克。

4.加减有时酌配地榆炭、仙鹤草、炒槐花、侧柏炭等,效果相当满意。

5.用法水煎服。

从肝肾功能调治崩漏(许润三)

崩漏的根本原因是肝肾功能失调,瘀血滞留胞宫,是病情发展中的阶段证候;气虚和血热是崩漏出血期的继发证候。其治疗分两步:

1.止血①阴虚血热用滋阴止血方。旱莲草50克,生地黄、女贞子各30克,阿胶(烊化)、当归各10克,生甘草6克,三七粉3克(分冲)。②气虚阳虚用温阳止血方。鹿衔草60克,党参50克(气虚明显加至100克),三七粉6克(分冲)。③瘀血滞留胞宫用化瘀止血方。炒丹参、党参各20克,益母草15克,当归、川芎、制香附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④瘀血化热用凉血化瘀方。生地黄30克,生白芍、旱莲草各20克,牡丹皮15克,玳瑁、桃仁各10克,红花5克,三七粉3克(分冲服)。如出血过多,可加养血之阿胶、党参、菟丝子等。

2.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①肝肾阴虚用滋肾调经方。女贞子20克,益母草、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当归、紫河车、制香附、生地黄、生白芍、山茱萸各10克。②肾阳虚用温肾调经方。枸杞子20克,女贞子、党参、益母草各15克,仙茅、淫羊藿各12克,紫河车、当归、白芍、制香附各10克。气虚者,倍用党参;体型肥胖者,加鹿角霜10克。

青春期崩漏着重澄源(胥受天)

胥老指出治疗青春期功血(崩漏)应着重澄源。在非大出血情况下,一般不用塞流之品。他认为,久漏宜通,善用失笑散,以五灵脂甘温走肝活血,蒲黄辛甘破血直行厥阴之滞,二药配伍不仅能活血,而且又能止血,具有推陈出新之功效。

青春期功血在临床上往往是虚中夹实,实中有虚,如肾虚血瘀,脾虚肝郁等,故当重视澄源之法的使用,并当在血止后调经治本。

1.肾气未充治宜补肾固冲。常用药物为熟地黄、怀山药、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桑寄生、淫羊藿、肉苁蓉等。阴虚者,加阿胶、龟版;阳虚者,加仙茅、巴戟天。

2.脾虚失摄治宜健脾统血。常用药物为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怀山药、柏子仁、陈皮、法半夏、仙鹤草、炮姜、大枣、炙甘草等。

3.血热妄行治宜清热凉血。常用药物为生地黄、牡丹皮、白芍、川黄连、栀子、女贞子、石斛、旱莲草、地榆、茜草、甘草等。

4.瘀阻胞脉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药物为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艾叶、炮姜、益母草、香附、茜草、红花等。

经验方(夏桂成)

1.功效清肝宁心,健脾理气,化瘀止血。

2.主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3.组成鹿衔草30克,钩藤、黄芪、党参各15克,牡丹皮、黑栀子、炒白术、茯苓、炙远志、炒五灵脂、炒蒲黄(包)、炒续断各10克,广木香6克。

4.加减热重者,加夏枯草10克;阴虚者,加二至丸15克;血量多者,加大蓟、小蓟、茜草炭、地榆炭各15克;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各10克;湿热重者,加败酱草30克;心烦不眠者,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各10克;腰酸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0克。

5.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对治崩漏的认识(田学明)

作者认为,“崩中漏下”的“中”是指中州虚弱统摄无权,“下”是指中气下陷,气虚不摄,血随气陷。另外“下”尚有下元虚损之意。故补脾滋肾是治崩之本。

崩漏之证,血止后,当补血。脾虚者,固脾气之本;下元虚损者,滋肾以补下元之虚,方能巩固疗效。塞流止崩不宜过用固涩之品,固涩之法只能在“急则治其标”的情况下,作为治本的辅助治疗。

临床所见崩漏证,虚者极多,实者极少,虚热者颇多。澄源不可过用寒凉,否则复伤胃气,反不能引血归经。

参术止崩汤(施今墨)

1.功效益心健脾,养肝调冲。

2.主治崩漏。症见经期不准,忽前忽后,时多时少,量多具有血块,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象虚弱。

3.组成山萸肉炭15克,莲房炭12克,党参、炒远志、白芍、柏子仁、鹿角胶、沙苑子、生熟地各10克,白术、续断、杜仲、五味子、五倍子各6克,月季花、玫瑰花、砂仁、炙甘草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胶艾止血汤(施今墨)

1.功效疏肝理气,固冲止血。

2.主治崩漏。症见经期急躁易怒,经血暴下如注,多日未净,少腹时痛,脉大而软。

3.组成鹿角胶(烊化冲服)、醋柴胡各5克,白蒺藜12克,阿胶珠、白芍、炒远志各10克,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醋艾叶各6克,酒川芎5克,砂仁、炙甘草各3克。

4.用法水煎服。

生石决明汤(孔伯华)

1.功效潜阳固摄,泄热止血。

2.主治崩中。症见崩漏不止,脉弦滑。

3.组成生龙骨、萆薢各12克,生牡蛎、赤小豆各18克,血余炭、乌药、知母、黄柏、蒲黄炭、芡实各9克,生石决明、鲜茅根、藕节各30克,柴胡1克,旋复花、代赭石各6克,炒牡丹皮3克,犀黄丸1.2克(分吞)。

4.用法水煎服。

理脾和肝汤(孔伯华)

1.功效调理脾经,兼和肝气。

2.主治_崩漏。症见经水不常,往往一二月淋漓不断,胁痛气短,腰胀且酸,体感倦怠,胃纳呆钝,食后恶心,脉弦不匀。

3.组成当归、生地黄各12克,川芎、赤芍、延胡索、艾叶炭各6克,桑寄生15克,炒五灵脂、血余炭、栀子、阿胶珠、藕节各9克,甘草3克。

4.用法水煎服。

加味二仙汤(郑惠伯)

1.功效滋阴补肾,温肾助阳,调摄冲任。

2.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之属于冲任不调者,以及血小板减少者。

3.组成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各15克,仙茅、巴戟天各12克,当归、知母、五味子、覆盆子各10克,黄柏6克。

4.加减功血量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血瘀加田三七、丹参、益母草;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脾气虚加参芪术;冲任虚加鹿角胶、龟版胶;肾阳虚加鹿茸、附片;肾阴虚去知柏,加女贞子、旱莲草。另外,可用定坤丹作辅治方,以补冲任化瘀血,每次1丸,每日1次,连服3~5天。

如乳癖之属于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药汤送服;如血小板减少,去知柏,加二至丸、黄芪、黄精。

5.用法水煎服。

内异症方(蔡小荪)

1.功效活血化瘀,止血定痛。

2.主治由于子宫内膜异位所致的内异症暴崩漏。

3.组成生蒲黄9~60克,花蕊石、震灵丹(包)各15克,牛膝、赤芍、熟军炭、丹参各12克,当归、香附各9克,血竭3克。

4.用法水煎服。在经前3~5天预先服药,借以搜剔瘀血,达到止血定痛目的。

加减清海丸(何炎燊)

1.功效补肾养肝,降火止血。

2.主治室女崩漏。本方适宜于未婚之室女肝肾阴虚者,症见出血或淋漓不止,色鲜红,头晕目眩,虚烦失眠,耳鸣低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肢酸软,足跟胀痛,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数无力。

3.组成熟地黄、龙骨各24克,女贞子、旱莲草、石斛、麦门冬、阿胶、怀山药、山茱萸各12克,牡丹皮,白术、桑叶各9克,北沙参、白芍各15克。

4.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至5~7剂后,崩漏已减者,去桑叶、牡丹皮,加龟版、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祛瘀止崩汤(周鸣岐)

1.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止崩。

2.主治适用于血瘀型、气滞型、血热型之崩漏。月经失调导致的崩漏等证,也可用此方。

3.组成本方系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生地黄、黄芩各15克,赤芍、牛膝、香附、栀子各12克,柴胡、当归、红花、桔梗、阿胶、牡丹皮各10克,甘草8克,鲜藕节3枚为引。

4.加减出血量多者,加地榆炭、棕榈炭或焦栀子、香附炭;出血日久而量多者,重用阿胶,并加黄芪;血量多、热象明显者,加重生地黄、黄芩用量;出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痛者,加蒲黄炭、五灵脂、泽兰。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饭前、晚饭后温服。

将军斩关汤(朱小南)

1.功效化瘀生新,固本止血。

2.主治经血非时而下,时多时少,血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易发脾气,夜半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绛暗,苔腻,脉沉弦滑。

3.组成仙鹤草18克,巴戟天、茯神、蒲黄炒阿胶、炒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焦谷芽各10克,黄芪、白术各5克,熟军炭3克。另用藏红花、三七末各0.3克,红茶汁送服。

4.用法熟军炭应炮炙得法,其所谓炭并非以黑止血,面目皆非,而是要烧灰存性。蒲黄炒阿胶则自有炒用,以含动物胶、蛋白质、氨基酸的阿胶与含脂肪油、游离硬脂肪油以蒲黄共炒于一体,则其效更佳。用红茶汁送服藏红花、三七末可谓生新血,祛旧瘀的最好选择。因此,必须按照上法煎煮药物,方保疗效。

5.按语本方为朱氏家传治虚中夹实崩漏证的验方。因组方严谨,对瘀热初起所致崩漏或是久病尚有残余者,无论是室女崩漏属瘀滞者,还是年老经水复行者,如与本方证相符者,验之临床,每多收效颇佳。笔者曾用此方加大熟军炭剂量至10克。治疗倒开花者(即妇女经水已断多年,垂老而再行),淋漓如壮年者,且色漆黑,味臭秽多例,均获满意效果。

温经固冲汤(李培生)

1.功效养血和血,调经止血,暖宫安胎。

2.主治冲任脉虚,寒邪凝滞,小腹疼痛,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产后下血,淋漓不断等。

本方主要是针对冲任虚寒,崩中漏下者而设。临床治疗妇产科疾病,如月经过多,先兆流产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偏于虚寒者,疗效显著,血虚腹痛和胎动不安亦可酌情使用。但若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因血热妄行所致者,则非本方之所宜也。

3.组成本方是在经方乌贼骨丸、胶艾汤的基础上,又综合时方之有效药味加减变化而来的。乌贼骨12克,当归、白芍、阿胶、茜草根各10克,川芎、艾叶、血余炭各6克。

4.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香附、延胡索;腹不痛者,去川芎;血下多者,当归宜减量,加地榆炭、棕榈炭;气虚或下腹下坠者,加人参、黄芪;心悸者,加茯神、炒柏子仁;腰酸腹痛者,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肢冷明显者,加炮姜炭、炙甘草。

5.用法水煎服。

固气清宫汤(姚寓晨)

1.功效固气清宫。

2.主治老妇经水复行。

3.组成怀山药45克,制黄精、贯众炭、潞党参、煅花蕊石(先煎)各15克,炙黄芪20克,炒黄芩、炒当归、地榆炭各12克,焦白术10克。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调经固冲汤(马志)

1.功效清肝补肾,固摄冲任。

2.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由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疏泻于下所致经血淋漓不止,或断而复来。

3.组成女贞子30克,白芍20克,当归、生地黄、白蒺藜、地榆炭、栀子炭、荆芥炭、乌梅炭、赤石脂各15克,龟版、黄柏、旱莲草、黄芩各10克,薄荷5克。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须连服2~3个月经周期。

寒凉止崩汤(李培生)

1.功效育阴凉血,消瘀止血。

2.主治月经不调,或经期错行,或经来不断,血下如崩或淋漓不止。

3.组成生地黄、旱莲草、白茅根各15克,黄芩、白芍、乌贼骨各10克,牡丹皮、血余炭、茜草根各6克。

4.加减如兼血热发热者,加青蒿、白薇,以清透伏热;兼腹痛者,略加砂仁、香附,以开郁行气;久病下不止者,加阿胶10~15克,以育阴止血。

5.用法水煎服。

经漏验方(李玉奇)

1.功效滋阴敛血,和胃益气。

2.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出血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3.组成莲房炭50克,生地炭40克,牡蛎、甘草、乌贼骨、白芍各10克,大枣10枚。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加味逍遥散(张琪)

1.功效疏肝,清热,理脾。

2.主治崩漏证(肝旺脾虚,血热不藏型)。多见于青年妇女,经血淋漓不断,色鲜红,或突然下血甚多,五心烦热,头晕胸满,心烦易怒,舌尖红,脉弦滑或弦数。

3.组成丹栀逍遥散。

4.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加味调肝汤(郑惠芳)

1.功效调肝补肾,固冲摄血。

2.主治崩漏证。

3.组成炒怀山药、土炒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益母草各30克,阿胶、山茱萸各12克,炒当归、巴戟天、甘草各9克。

4.加减阴虚明显者,加重旱莲草剂量;如阴虚及阳、阴阳双虚者,加制附子、鹿角胶。

5.用法水煎服。

固本止血汤(薛葵)

1.功效固本止血。

2.主治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3.组成续断15克,生地黄、熟地黄、旱莲草、白芍、女贞子、黄柏、地骨皮、炙黄芪、炒白术、失笑散(包)、地榆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

4.加减如宫血如涌,色深红,口渴善饮,口唇灼热,便结尿黄者,加牡丹皮、栀子仁各10克;肝肾阴虚,手足心热,失眠盗汗,颧红者,加龟版、山茱萸各10克;气虚血瘀型,加党参、当归、红花各10克,黄芪30克。

5.用法水煎服。

八珍变通方(张书瑞)

1.功效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温经止血。

2.主治中老年妇人,突然经血大下,或日久淋漓不断。

3.组成党参、地榆炭各15克,白术、茯苓、阿胶(烊化)、炒白芍、熟地黄、荆芥炭各12克,续断、菟丝子各20克,当归、炒艾炭、姜炭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4.加减肝郁者,加牡丹皮12克,柴胡10克,炒栀子6克;气虚者,去川芎,加炙黄芪30克;胞宫虚寒者,加淫羊藿12克,淡附片5克;血瘀明显者,加三七粉(冲服)5克,五灵脂10克,蒲黄炭12克;血热者,去当归、艾炭、姜炭,加黄柏炭10克,栀子炭9克,炒黄芩6克。

5.用法水煎服。

养血安神止崩汤(张宽智)

1.功效补气益心,养血安神,固冲涩血。

2.主治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功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放环后出血。

3.组成煅龙骨、煅牡蛎(均先煎)、黄芪各30克,当归20克,党参、生地黄、酸枣仁、地榆炭、茜草各15克,赤芍、柏子仁各12克,阿胶(烊化)10克。

4.加减心阳虚者,加肉桂、干姜;阴虚者,加麦门冬、熟地黄;血虚者,加龙眼肉、枸杞子;心火盛者,加川黄连、黄芩炭;肝郁者,加香附;出血日久者,加乌贼骨;出血量多者,加贯众炭、三七粉;腹痛甚者,加延胡索;血瘀者,加丹参。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益气固冲汤(李啟文)

1.功效益气摄血,补肾固冲,凉血止血。

2.主治崩漏。

3.组成本方以举元煎重用黄芪,加续断、女贞子、山茱萸、覆盆子、白头翁、地榆炭、生地炭组成。方用黄芪80~130克,党参、地榆炭各30克,白头翁40克,生地炭、续断各20克,陈皮、白术、山茱萸各10克,升麻6克,蒲黄、炒阿胶珠各15克,炙甘草9克。

4.加减偏气虚以红参易党参;血热加黄芩、炒山栀、牡丹皮炭;血瘀加三棱、莪术、炒五灵脂、益母草。

5.用法水煎服。

举元固冲汤(余先福)

1.功效补肾举元,健脾益血,固摄冲任。

2.主治中老年妇女各证型之崩漏(含子宫功能性、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等症阴道出血)。

3.组成蜜炙黄芪、酒炒白芍各16克,阿胶(烊化)、山茱萸、熟地黄、酒炒黄芩、炙甘草、蜜炙白术各12克,人参(炖)10克。

4.加减血热及肾阴虚者,加生地黄16克;血瘀及子宫肌瘤者,加三七6克,茜草炭、生蒲黄(包)、水蛭粉(冲服)各8~10克,制鳖甲(先煎)、乌梅炭各10~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气滞者,加川楝子、佛手柑、厚朴花、制香附各8~10克;阳虚甚者,加炮干姜、艾叶炭各6~8克,食欲不振者,加藿香、砂仁各10克。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3次服。

6.按语中老年妇女患崩漏者日益增多,且治疗棘手。本方数十年来临床屡用屡效。仅1989年治疗(45~64岁)患者83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服药1~2周,痊愈7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

三胶固冲汤(贾占清)

1.功效补肾益阴,固冲止血。

2.主治崩漏,月经过多。

3.组成鹿角胶10克,龟版胶5克,阿胶15克(三味烊化),煅龙牡、怀山药各30克,山茱萸、续断、海螵蛸各15克,三七末5克(冲)。

4.加减气虚者,加参芪;阴虚者,加二至丸;血热者,去鹿角胶,加生地炭、仙鹤草;血瘀者,加益母草、蒲黄;湿热者,加蒲公英、红藤,去牡蛎;阳虚者,去龟版胶,加肉桂、炮姜。血止后,仍以原方加减间断继服2~3个月经周期,以巩固疗效。

5.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桃红二丹四物汤(徐志华)

1.功效清热化瘀,凉血止血。

2.主治月经期延长,漏下淋漓不净。

3.组成桃红四物汤加牡丹皮、丹参、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各10克。

4.用法水煎,早晚分服。

5.按语运用本方治崩漏320例,一般服药3~5剂,即可止血,疗效颇佳。血止后常以八珍汤加山药、枸杞子、巴戟天、锁阳,以补虚善后。

芪断固崩汤(易修珍)

1.功效补肾固冲益阴,祛瘀止血。

2.主治崩漏,经乱无期,阴道流血久不止。

3.组成黄芪40克,续断20克,熟地黄、枸杞子各15克,茜草12克,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炙甘草各10克,生三七末6克(对服)。

4.加减暴崩气脱者,加用独参汤;阳虚肢冷者,加附片30克,炮姜10克;肾阴虚火旺者,加旱莲草、桑叶各15克;腰胀痛重、血多瘀块者,加骨碎补15克;肝郁胁痛者,加柴胡6克。

5.用法水煎服。

地骨皮汤(蒲辅周)

1.功效凉血止血。

2.主治崩漏。

3.组成鲜地骨皮120克(干品用30克)纱布包,猪瘦肉120克。

4.用法慢火炖,少加盐,喝汤吃肉。

固冲止血汤(蒲辅周)

1.功效调和冲任,益气止血。

2.主治崩漏。症见月经量多,色红有血块,伴有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3.组成党参、熟地黄各30克,鹿角霜21克,杜仲、续断各9克,炮姜炭、十灰散(包)各3克。

4.用法水煎服。

生石决明汤(蒲辅周)

1.功效潜阳固摄,泄热止血。

2.主治崩中。症见崩漏不止,脉弦滑。

3.组成生石决明、鲜茅根、藕各30克、生牡蛎、赤小豆各18克,生龙骨、萆薢各12克,血余炭、乌药、知母、黄柏、蒲黄炭、芡实各9克,旋复花、代赭石各6克,牡丹皮3克,犀黄丸(吞)1.2克。

4.用法水煎服。

益母八珍汤(蒲辅周)

1.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漏。

2.主治崩漏。症见腰痛,月经淋漓不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唇干燥,消化不良,泄泻,头痛,眠差,苔黄腻,脉沉弦。

3.组成乌贼骨15克,红参、炒白术、茯苓、益母草、生地黄各9克,炙甘草、当归、白芍、续断、茜草、香附各6克,川芎3克。

4.用法水煎服。

老年血崩汤(蒲辅周)

1.功效补肾填精,养血活血,通利固涩。

2.主治阴道出血证(包括功血、经间期出血、月经量多、子宫肌瘤)。

3.组成阿胶、熟地黄、当归、红花、冬瓜仁各适量。

4.加减血热者,熟地黄改生地黄,加黄芩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阴虚者,加地骨皮20克;暴崩者,加地榆炭及白头翁各50克;虚寒者,加艾叶15克;血色鲜红无瘀块者,加当归、红花各10克。

5.用法水煎服。

固冲止崩汤(钱伯煊)

1.功效补气养阴,固摄冲任。

2.主治用于因素体肾气虚弱,又复经期劳力伤气,遂致崩漏不止,血去过多,气阴更耗。症见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烦自汗,纳差口渴,腰酸乏力,苔淡黄腻,脉细数。

3.组成炙黄芪、赤石脂、禹余粮、生牡蛎各15克,人参、炙甘草各6克,白芍9克,生地黄、阿胶各12克,升麻、紫河车粉(冲)各3克。

4.用法水煎服。

补血健脾止崩汤(钱伯煊)

1.功效疏肝清热,健脾宁心。

2.主治用于心脾两虚、藏统失司、肝郁气滞所致崩漏。症见血多色暗,腹胀,心悸,面浮肢肿,苔薄白腻,脉沉细。

3.组成生龙牡各15克,党参、茯苓各12克,麦门冬、白芍各9克,柴胡、牡丹皮、黄芩各6克。

4.用法水煎服。

固崩汤(朱小南)

1.功效调补肝肾,塞流固本。

2.主治崩漏(肾肝亏虚,固摄无权型)。症见面色萎黄,两目虚浮如卧蚕,唇色淡白,头晕目眩,腰酸,精力不支,时时流血,已无栏拦,苔薄白,脉细软。

3.组成党参、焦白术、熟地黄、茯苓、牛角触、杜仲、远志、陈阿胶、炒贯众、乌贼骨各9克,五味子5克。

4.用法水煎服。

制火汤(朱小南)

1.功效壮水制火。

2.主治阴虚火旺型崩漏。症见经期偏早,连绵日久方停,头眩心虚,腰酸肢楚,内热口燥,目肿颧红,苔黄腻,脉芤而数。

3.组成党参、生地黄、白芍、山茱萸、女贞子、盐黄柏、蒲黄炭各9克,当归、焦白术、青蒿、陈皮各6克,熟大黄炭3克。

4.用法水煎服。

疏和汤(邹云翔)

1.功效疏肝和胃,养血固冲。

2.主治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经行先期,量多如崩,不时偏头作痛,胃纳不佳,少眠,苔薄,脉细弦。

3.组成柴胡2克,夏枯草5克,炒白芍、炒扁豆、炒党参、桑寄生、嫩桑枝、覆盆子、煅瓦楞子、南沙参、茯苓、炒秫米各9克,炒山药、干荷叶各12克,法半夏3克。

4.用法水煎服。

地仙汤(章次公)

1.功效补气养血,逐瘀止痛。

2.主治崩漏。症见行经淋漓,逐渐日见量多大下,每日清晨盗汗,腹中隐痛。

3.组成熟地黄18克,仙鹤草15克,阿胶、苎麻根各12克,牛角舰炭、瞿麦、杜仲、罂粟壳各9克,震灵丹(分2次吞)6克。

4.用法水煎服。

温朴汤(章次公)

1.功效补血生新,温阳益气。

2.主治崩漏。症见大崩之后,一身淡黄如蜡,心动悸,两足水肿。

3.组成炮附子(先煎)5克,党参、杜仲、生黄芪、生白术、牛膝各9克,熟地黄15克,砂仁、炙甘草各3克,茯苓12克,炮姜炭2克,葫芦瓢18克,肉桂末(分2次冲入)1克。

4.用法水煎服。

止崩六炭汤(程门雪)

1.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收涩止血。

2.主治崩漏。症见经事淋漓不止,腰酸腹胀隐痛。

3.组成炒党参、阿胶珠、陈棕炭各9克,炙黄芪、生地炭各12克,炒白术、黄芩炭、当归炭各5克,炙甘草2克,炙黑升麻1克,炮姜炭2克,酒白芍6克,藕节炭4枚,大枣4枚。

4.用法水煎服。

肝脾双补汤(李聪甫)

1.功效补益肝脾,固崩止血。

2.主治血崩。症见素体虚弱,骤然血崩不止,唇甲俱白,目合神昏,额汗如珠,手足逆冷,舌淡,脉濡。

3.组成生黄芪13克,党参、当归、炒枣仁、阿胶各10克,炒白术、茯神、续断、山茱萸各7克,荆芥5克,陈皮、炙甘草、炙远志各3克。

4.用法水煎服。

黄芪止崩汤(高仲山)

1.功效益气养血,固崩止漏。

2.主治用于气虚不摄,暴崩淋漓,心悸,头晕欲厥。

3.组成黄芪20克,熟地黄15克,人参、当归、白芍、阿胶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大枣3枚。

4.用法水煎服。

参麦固冲汤(高仲山)

1.功效滋阴清热,养血固冲。

2.主治用于崩漏淋漓日久,心悸怔忡,头眩口干,腰痛肢酸等。

3.组成龙眼肉20克,生地黄、女贞子、石斛、杜仲各15克,人参、麦门冬、阿胶、白薇、旱莲草、栀子各10克,陈皮5克。

4.用法水煎服。

参芪固经汤(高仲山)

1.功效益气养血,固崩止漏。

2.主治用于久崩,久漏,心悸气短,面色萎黄,口唇苍白,舌淡,脉细弱无力。

3.组成人参、女贞子各20克,黄芪、生地黄、麦门冬、杜仲各15克,阿胶、旱莲草各10克,陈皮、甘草各5克,大枣5枚。

4.用法水煎服。

荆芩四物汤(韩百灵)

1.功效和血清热。

2.主治用于血虚有热,崩中漏下,腹痛,经色紫而鲜明,有小血块,脉沉洪无力。

3.组成四物汤加荆芥炭、黄芩各10克。

4.用法水煎服。

升阳除湿汤(韩百灵)

1.功效益气升阳,理脾除湿。

2.主治用于脾虚湿盛,崩漏夹水泻。

3.组成黃本、蔓荆子各15克,甘草、防风、羌活、苍术、当归、柴胡、升麻、黄芪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4.用法水煎服。

育阴除瘀汤(哈荔田)

1.功效育阴清热,凉血化瘀。

2.主治用于阴虚血热,兼夹瘀血。经量多,色红,有块,腹痛,腰酸背楚,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少饮,纳差便干,苔薄黄,脉细数。

3.组成刘寄奴、炒地榆各15克,白薇12克,赤芍、茜草、香附、黄芩、牡丹皮、桑寄生、续断、当归、女贞子、旱莲草各9克,凌霄花5克。

4.用法水煎服。

双补止崩汤(哈荔田)

1.功效补心健脾,益气摄血。

2.主治用于劳伤心脾,气血两亏,统摄失职之崩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沉细。

3.组成党参、炙黄芪各15克,女贞子、桑寄生、龙眼肉各12克,当归、白芍、续断、菟丝子、艾叶炭、棕榈炭、炒香附各9克。

4.用法水煎服。

补肾调经汤(罗元恺)

1.功效补肾调经。

2.主治崩漏出血不止,头晕目眩,腰腿发软,小腹胀痛,口淡纳差,舌淡红暗胖,脉沉细。

3.组成熟地黄、菟丝子、党参、桑寄生、黄精各25克,续断、白术、枸杞子、鹿角霜各15克,制首乌30克,益智仁、炙甘草各10克,金樱子20克。

4.用法水煎服。

和营止血汤(何任)

1.功效和营止血。

2.主治崩漏下血不止,色鲜,小腹痛。

3.组成小茴香1克,当归、益母草各9克,醋炒五灵脂、炙甘草各6克,贯众炭、陈棕榈炭、炒蒲黄炭各12克,金银花炭15克,三七粉(吞服)、炮姜各5克,浮小麦30克。

4.用法水煎服。

崩漏止汤(何任)

1.功效祛瘀生新。

2.主治用于胞中虚寒,瘀热内结而致崩漏。症见经行量多,色暗,有血块,腹痛,白带绵绵久而不止,头晕,脉虚涩。

3.组成震灵丹18克(分吞),白鸡冠花、金银花炭、乌贼骨、煅龙骨各12克,白果仁、炒蒲黄、茜草炭、白芍各9克,干姜3克。

4.用法水煎服。

固冲止崩汤(段富津)

1.功效益气,固冲,止血。

2.主治用于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或月经过多。症见月经淋漓不断,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腰酸腿软,舌淡,脉沉弱无力。

3.组成黄芪、煅牡蛎各30克,山药25克,侧柏炭20克,焦白术、杜仲炭、棕榈炭、乌贼骨、当归、茜草炭、山茱萸、炙甘草各15克。

4.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疏肝止崩汤(段富津)

1.功效疏肝养血,健脾止血。

2.主治用于崩漏,月经过多,淋漓不断,两乳胀痛,乳腺小叶增生,急躁易怒,舌苔白厚,脉虚弦而数。

3.组成侧柏叶炭、地榆炭、茯苓、香附各20克,山药、龙骨、牡蛎、炙甘草、乌贼骨、焦白术、当归、白芍、柴胡各15克。

4.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补血止崩汤(段富津)

1.功效补血益肾,固崩止血。

2.主治用于崩漏或月经过多,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腰酸背痛,周身乏力,四肢麻木,口干咽燥,舌淡而干,脉虚弱。

3.组成熟地黄、黄芪各25克,山药20克,当归、白芍、山茱萸、杜仲炭、桑寄生、续断、枸杞子、炙甘草各15克,川芎、柴胡各10克。

4.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稔汤(罗元恺)

1.功效补肾健脾,滋肝止血。

2.主治崩漏(子宫内膜增殖症)。症见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干净7天后,复见出血不止,血量多,色初暗红,其后鲜红,无血块,心悸,腰痛,下腹坠痛,寝食均差,面色晦黄,舌淡,苔白微黄,脉细滑数。

3.组成山稔子30~50克,地稔根、制何首乌各30克,续断15克,炙甘草9~15克,党参20~30克,白术、熟地黄各15~20克,棕榈炭10~15克,桑寄生15~30克,赤石脂20克。

4.用法水煎服。

滋肾固气汤(罗元恺)

1.功效滋肾养肝,固气益气。

2.主治崩漏。症见漏下点滴,头晕,腰痛,肢软无力,纳差,舌暗红;脉细弱弦。

3.组成熟地黄25克,山稔子30克,制何首乌、茯苓、桑寄生、黄芪各20克,续断、菟丝子、党参、白术各15克,牡蛎30克,炙甘草9克。

4.用法水煎服。

固漏汤(罗元恺)

1.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养血。

2.主治崩漏。症见月经量多如崩,继之则血量渐减,色淡红,无瘀块,但淋漓不断,面色黄黯,眼眶黯黑,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气短纳呆,腰酸无力,下肢时有抽搐,舌淡嫩,苔薄微黄稍干,脉弦细虚数。

3.组成党参、制首乌、炙黄芪各30克,焦白术25克,鹿角霜20克,续断15克,棕榈炭、阿胶(烊化冲服)各12克,砂仁(后下)3克。

4.用法水煎服。

固肾止崩汤(郝丽莉赵文静)

1.功效益气养血,固肾止崩。

2.主治用于冲任失调引起的崩漏下血。症见经血淋漓不尽或暴下不止,面色不华,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亦可用于肾虚劳伤腰痛,带下等症。

3.组成黄芪25克,熟地黄、续断、桑寄生各15克,菟丝子、阿胶(烊化冲服)、山茱萸、枸杞子、仙鹤草、艾叶炭各10克,当归、升麻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