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商十二大老字号(一)

 茶香飘万里 2022-09-18 发布于山西

晋商的字号是晋商的主体,是晋商的组织细胞。在三晋大地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晋商称雄于商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商号。它们或历经百年以致几百年沧桑,至今还熠熠生辉;或如保晋矿务公司、汾阳义泉泳酒坊、大同恒丰铁厂等,后来已发展演变为现代的大型企业;有些字号曾名噪一时,但后来已消失在历史的变迁中。我们从中撷取一些呈现给大家,其中的经验教训、荣辱成败,大家细细评鉴。。

01. 太原钟楼街商场

太原钟楼街商场,最早叫土货商场,是1934年3月在开化寺对面的按司街动工兴建的。

商场建成后,在全省105个县指定殷实商号为代办商,大量收购和销售地方产品,如西北实业公司生产的毛织品、皮革、纸烟、面粉、罐头,以及五台的绸缎,夏县的丝绸,交城的皮毛,杏花村的汾酒,平遥的火柴,太原晋生纺织厂的棉布和色布,榆次晋华纺织厂的花布、花线毯和棉毯,太原晋恒造纸厂生产的各种纸张等。

七七事变后,日伪政府把土货商场改为“山西交易场”。

日军投降,阎锡山又将其改为“太原合作社联合社”。

1949年,土货商场被炮火焚毁。

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基础上扩建为4层大楼,1950年冬竣工,1951年正式开业,初为山西省合作联社,俗称“合作大楼”。

1954年,改名为太原百货第二商场。

1960年,改成钟楼街纺织品商场。

02. 太原华泰厚

“华泰厚”这个字号是由天津人黄厚甫创办的。

1929年,黄厚甫在河南郑州以资本2000元银币创办了“华泰厚新衣庄”,聘请北京永增祥服装局副经理孔兆祥为经理。

“华”象征服装华丽,“泰”是信誉如泰山的意思,“厚”取东家黄厚甫之名,也有厚道厚实吉祥之意。

不久,华泰厚因店堂失火,损失严重而倒闭。

1930年,孔兆祥带领徒弟造迁来太原,在首义门路西(现五一南路)租赁一间半小楼门面,挂起“华泰厚成衣铺”的招牌开张营业,承揽加工布料服装,兼营机关、团体、学校的证章。

1933年,由首义门迁到柳巷6号,接过鼎新号皮鞋店铺,改为“华泰厚西服装”。人员逐步增加到60余人,经营范围由加工改为企业备料,承做毛料、布料服装和军队、学校成批服装。

1936年冬,因东家、伙计发生矛盾,孔兆祥辞职,股东推选裴子畦为经理。

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太原,大部分员工离开店铺自谋出路,剩余的15人跟随裴子畦、田瑞庭迁到文水县东北安村避难。

1938年2月,返回太原,改名为“华泰厚服装店”,以高薪从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先后聘请名师20余人,专做高级呢绒服装,并分男、女装专业。

1938年至1943年,更名为“华泰厚洋服行”,跨入“八大洋服行”之列。

1943年秋,日伪山西省警务厅以“违犯物价”为名,把“八大洋服行”的经理扣押,处以重罚。华泰厚从此一蹶不振,股东分家,各奔前程,只留下李世嵩及三个徒弟看门。

1947年,日军投降后,田瑞庭、李世嵩等人接管店铺,继续营业。李世嵩任经理,田瑞庭任监理。

1949年,华泰厚被战火焚毁。

1949年8月,田瑞庭、李世嵩、马砚铭三人集资人民币2500元,接下柳巷路西庆华布店的一间半店铺,恢复了华泰厚服装店,田瑞庭任经理。

1955年4月,公私合营,取名为“华泰厚缝纫厂”。

1958年,改为“国营太原缝纫厂”,厂址迁到二营盘。

1965年,华泰厚从太原缝纫厂分出,重新命名为“华泰厚服装店”,有柳巷和钟楼街两个店,都是前店后厂。

1983年,在原址柳巷扩建了1600平方米的四层大楼,职工人数达到273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